杜海

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杜海,江蘇灌雲人,師從南京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著名書法家徐利明先生。現為灌雲縣政協委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隨園書社社員,連雲港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江蘇省文聯書法考級特聘指導老師。

藝術成就


2004年——2009年期間《今日灌雲》、《蒼梧晚報》曾作專題報道,灌雲電視台新聞節目、《看點》欄目曾做專題報道。江蘇電視台國際頻道向美國、日本、韓國轉播個人記錄片《翰墨人生》。個人多次參加縣級以上書法交流活動。 2009年12月在灌雲縣新華書店成功舉辦個人書法展。入編《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傳世名典》。

工作軼事


杜海正在一個創作研討會上發言
杜海正在一個創作研討會上發言
2006年煙花三月,我們上海作家一行四人下揚州,參加“詩畫瘦西湖”華東地區作家筆會。一到賓館,就認識了站在門口待客十分熱情迎接客人的杜海。這次筆會,是由揚州作協和江蘇文學創作中心聯合舉辦的,來自上海、浙江、山東、安徽和江蘇各地的作家有40多位,還有一對祖籍揚州的台灣詩人夫婦。高個子、大塊頭的杜海,似乎和每一位作家都很熟悉,千年老友似地拍肩、握手,說起話來像京劇道白,眼角眉梢都洋溢著性情,乍一看,簡直就是個不化妝的銅錘花臉。而且忙裡忙外,到處為大家張羅辦事。幾天下來,我們也和他很熟悉了,就問他,怎麼揚州作協就你一個人在這兒上上下下地忙?
原來他這個揚州作協的專職副主席,是“校長帶校工,燒火兼剝蔥”,里裡外外一把手,前前後後兩條腿。“哦,你這是一個人的作協啊!”我們脫口而出。

他念好了一本難念的經

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揚州作協也算是個老牌作協了。前年,揚州市幾百家社團舉行首次評比,揚州作協成為兩個先進文藝社團之一。揚州作協現有會員350多人,其中省作協會員就有109個,是江蘇作家隊伍中一個頗有實力的團體。但至今,這個協會的辦公場地還只是擠在文聯裡面,僅有一張桌子幾個柜子,上沒有撥款,下沒有編製,主席和其他幾位副主席,分別由揚州高校等外單位的名流兼任,專職人員就是杜海這位駐會的副主席一個人,他的工資在文聯領取,還要肩著文聯的職務。
於是,杜海就成了一個大忙人。就拿這次煙花三月來說,一個月的時間裡,他排出的工作要點就有:一、迎接中國報告文學作家團一行20餘人來揚採訪;二、參加《中華文學選刊》和中共揚州市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朱自清文學獎”在揚的頒獎活動;三、主持由南京、蘇州、揚州三地專家參加的“線裝本《四庫全書》重現揚州”研討會;四、聯辦“中國運河第一城”採風活動;五、舉辦“美在個園”大學生文學作品競賽;六、策劃《春江花月夜》、《古運河·千秋風》、《揚州三寶:花樹歌》郵品的系列活動;七、編導拍攝《揚州清曲唱個園》電視片;八、推薦一批作品入編《江蘇作家文叢》;九、落實中國當代藝術教育博士論壇在揚舉辦……
面對這樣一張工作日程表,我們不禁為之吃驚,這麼多活動,得需要投入可觀的人力和財力,他這一個人的作協怎麼承擔得了?杜海告訴我們,前兩項由市領導直接指揮調配;後面的就要靠尋求方方面面的幫助了。
揚州作協這本經,過去多少年還真不好念,缺少錢、沒有權,一搞活動就犯難。杜海1984年招聘進機關,干起了文學組織工作,從協辦《春水報》,到試刊文學雜誌,從接待海內外各路作家,到培養本地文學人才,他和現已退休的前輩許少飛備嘗甘苦。
由他獨當一面負責作協工作,則是從2000年開始。那時,揚州創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各家旅遊景點都需要進行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形象品牌的塑造。在長期以來的社會活動中,和揚州園林建立了良好關係的杜海,此時找到了機遇。他在《揚州日報》副刊發表頭條文章《打出品牌:揚州旅遊文學》,引起了旅遊景點的極大關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何園率先呼應,邀請杜海為園林寫書,並聘他為文化顧問。他以何園為基地進行創作,又組織其他作家共同編寫出版了一套涵蓋揚州四大名勝在內的《揚州畫舫新錄》(4本)。此後,他又著眼於揚州及所屬縣市景觀,執行主編了一套《新揚州畫舫錄》(5本)和《游揚州叢書》(4本)。
2004年,全國第十八屆荷花展覽會在揚州舉辦,杜海應組委會和揚州園林局之請,主編線裝書《揚州當代詠荷詩文選》,全國各地的揚州籍作家300多人參加創作,一時傳為佳話。2005年,潤揚大橋開通,揚州、鎮江兩市作協聯袂舉辦“雙城記”筆會,又結出了一批旅遊文學的碩果。這次“詩畫瘦西湖”華東作家筆會,又把揚州旅遊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層次。

運河上的一個老渡工

2006年年6月17日,我們上海三位作家和來自北京、南京的一些評論家聚首里下河水鄉的興化,參加劉仁前作品研討會,此間又遇到杜海,他是被邀請的唯一的地級市作協代表。劉仁前20年前就在揚州領過文學獎,那時的杜海已經是文學青年的領頭羊了——
他協助《雨花》雜誌社在揚州舉辦月度講座,回回座無虛席;他配合《青春》文學院進行面授輔導,次次人頭濟濟;他頻頻走進揚州各大高校,給文學社團成員講課;他多次深入工廠農村,對業餘作者進行創作指導;他還特別扶持了一些殘疾人作者,在全國舉行的首屆殘疾人作家代表會上,江蘇出席的三名代表中就有兩名是他常年悉心輔導的學生。去年,他還辦了一個15人參加的青年作家讀書班,召開了一個38人參加的青創會,選拔了王巨成、林苑中、王樹興、顧堅、任之、李景文、朱千華、蔡芃洋等8位揚州實力派作家為揚州作協特聘作家。聽說就在出席興化研討會之前,他還在揚州配合市委宣傳部舉辦了幾天青年文藝創作培訓班,學員多達百人。這在文學備受冷落的今天,實在是難能可貴。
杜海曾幫助已經去世的老作家整理遺稿,利用自己住院治病的空隙,編輯出40萬字的季賓文集《白髮與血絲的回憶》。他還接受文學前輩王式曾的臨終重託,使其先人線裝本詩詞合集在其身後得以出版。他對身患絕症的作協會員王嘉惠的關懷也令人感動,在王嘉惠生命的最後階段,杜海不但鼓勵、幫助他完成了作品集《焊花閃閃》的編輯整理,而且當出書款在病房遭竊后,杜海又組織募捐,使書得以及時出版。揚州作協在醫院為其舉行了大型的出版儀式,讓王嘉惠的人生夙願圓滿完成,欣慰而去。揚州發電廠“電火花文學社”在全國文學社團中頗有影響,《上海文學》曾集中刊發該社的詩歌專輯。這個文學社的成長過程,也傾注了杜海的許多心血。從杜海發表在《江蘇工人報》上的整版報告文學《太陽鳥銜來一串串電火花》中,可以看到他對這個文學社所懷有的深厚感情和悉心關照。
江蘇省作家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上,杜海是揚州唯一通過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的省作協理事。224人參加投票,他的得票是206張。說實在的,他的人氣不是來自某一部作品的影響,而是來自他文學組織工作的出色成績以及他為文學事業所做出的全身心努力。
杜海自稱是運河上的一個老渡工,迎來送往,成全著一批又一批的人們到達彼岸。如今,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而文學仍然是伴隨他們一生的夢。斗轉星移,杜海自己仍然留在這條船上,一撐就撐了22年。他在50歲生日的這天,為自己寫下了四句話:“歌唱白雪,筆寫紅塵,文心有夏,良心有春。”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杜海,一個充滿著文學激情和人文精神的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