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嶺

中國最大型、最富集的水晶礦區

羊角嶺海拔200多米,是我國最大型、最富集的水晶礦區,也是當今世界上超大型水晶礦床的所在地。

簡介


羊角嶺水晶礦在1939年被日軍進行掠奪性挖采,解放後由我國有關部門進行開採至今。羊角嶺天池位於屯昌縣城南4公里處的羊角嶺頂端。天池為採礦挖掘而成,寬約三十米,長約七十米,深約200米,水清澈透明,夏涼冬暖,常年有游泳愛好者到此盡情暢遊。天池附近為七○一礦部和天然水晶加工場、商場。水晶飾品遠銷海內外,供不應求。

水晶礦


羊角嶺水晶礦也稱為七零一礦。礦床類型屬矽卡岩中英脈型,主礦體長240米,寬90-130米,延深150米。主礦體周圍尚有十幾個金礦小矽卡岩體和大片砂礦分佈。羊角嶺水晶原礦以其透明度高。質地純凈而著稱。
羊角嶺水晶礦最早由日本人在二戰期間開採,日寇對羊角嶺礦區進行過掠奪性開採。自1955年起,國家進行綜合勘探后正式建礦生產,是我國最早的天然水晶礦,至70年代中期主要礦體開採完畢。羊角嶺巨型水晶礦,以規模大、品位高、質量好聞名於世,為我國尖端軍工業以及償還外債作出了巨大貢獻。

由來


聽說羊角嶺水晶礦是由日本人最先探發的。據當地知情人告訴:1942年,日軍侵入海南島后,在修建海榆中線公路時,得知屯昌縣羊角嶺有水晶礦。於是,經探測后開發了兩年。日本人曾強拉海南2000多名勞工進行了掠奪性開採,盜採水晶原礦石約138噸,運走93噸。其中1600多名海南勞工累死、餓死、病死在礦上。日本投降后,國民黨政府把餘下的40多噸礦石大部分運至香港賣掉,但沒有繼續勘探和採掘。直到1955年,羊角嶺水晶礦由政府有關部門進行勘探后正式建礦開採,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主要礦體開採完畢,其中開採多少已無數據可查。從七十年代后,這個礦就被廢棄了。

現在的羊角嶺

原來曾經神秘的羊角嶺水晶礦,如今卻變成了一個碧綠的小湖。因長年被棄,原來一百多米的礦井被周邊山嶺水積成了一個湖泊。因此地水晶含綠銅,故此池水一眼望去碧波如綠,加上周邊群山起伏樹木參天,冬曖夏涼,且站於此地可一覽屯昌縣城全景,不失一個風景如畫的一個難得的旅遊好地方。可惜,當地政府不懂旅遊,在水晶礦區山嶺上佔地上百平方米建有一通訊塔,不僅破壞了和霸佔了礦區景觀,而且讓水地流失,煞了風景。好在我們一行人,是來探礦的,不僅探得神秘而且收穫頗豐,幾乎每個人都有所得。我在路上,在陽光下在屯昌版主雷公馬幫助下拾到了一顆六稜角的水晶石,放在陽光拍照,透明玲瓏。說此水晶打磨一下可做成幾顆晶珠。我坐在山坡上任憑清風拂面,看驢友們在山溝下彎腰尋找水晶,特別是女驢友們那份執著與認真的精神,大為感嘆並覺得:女人天生就是被“金”所惑之尤物。果然,幾位美女在男驢友的幫助下,個個拾得滿盆而歸,特別是其中一位拾了一塊大水晶,據說價值不菲,如若打磨成晶珠或鏡片,放到三亞旅遊市場購物點,包管外地遊客開心的掏大錢來買。據做旅遊的同行網友說,水晶是海南民間的主要旅遊產品,可惜官方不太懂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