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馬丁利

肯·馬丁利

托馬斯·肯內斯·“肯”·馬丁利二世(Thomas Kenneth Mattingly II.,1936年3月17日—)曾是一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員,執行過阿波羅16號、STS-4以及STS-51-C任務。

人物關係


早年經歷


肯·馬丁利1936年3月17日生於伊利諾斯州的芝加哥市,他就讀於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市,畢業於邁阿密埃迪遜高中,之後就讀於奧波恩大學,於1958年獲得了航空工程學士學位,同年,馬丁利以少尉軍銜加入了美國海軍,並於1960年獲得飛行徽章。之後他被分配到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上的VA-35飛行聯隊,在那裡他駕駛A-1H空中騎士攻擊機一直到1963年。1963年7月,他所服役的VAH-11飛行聯隊被部署到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在那裡的兩年裡他改為駕駛A-3B空中武士攻擊機。

職業生涯


在1966年4月被國家航空航天局選為宇航員之前,馬丁利正在空軍宇航研究院飛行員學校中接受訓練。他成為宇航員后的第一個任務是作為阿波羅13號任務的指令艙飛行員。但在發射前3天,他因為被懷疑感染風疹而被替換,但事實上他並沒有。因此,他未能成為這次傳奇性任務中的一員。但馬丁利在營救被困的阿波羅13號乘員中提供了幫助,他幫助給出了返回過程中的能量節約方案。最終,馬丁利作為的指令艙飛行員參加了阿波羅16號任務。阿波羅16號的發射時間是1972年4月16日,搭載的三名乘員為:指令長約翰·楊、登月艙駕駛員查爾斯·杜克和指令艙駕駛員肯·馬丁利。約翰和查爾斯在月球表面上進行了3天的考察,與此同時,馬丁利在距離月球表面100公里的軌道上使用指令艙搭載的儀器對月球表面赤道附近環帶進行了影像學及幾何學的測繪。在他返回地球后,馬丁利作為宇航員主管供職於太空梭研發計劃。馬丁利被任命被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軌道測試任務的指令長。1982年6月27日,馬丁利與飛行員亨利·哈茨菲爾德一起升空,在這個為時7天的任務中,他們對太空梭進行了徹底的測試並對太空梭歷史上首次軍事用途搭載進行了操作。馬丁利最後一次進入軌道是在1985年1月24日,那次他作為發現號太空梭第十五次任務的指令長進入太空。在這次為期3天的任務中,馬丁利與他的4人機組從貨艙中釋放了一顆軍事用途的衛星。
阿波羅16號是阿波羅計劃中的第六次載人登月任務。機組成員包括:指令長約翰·楊、指令艙駕駛員肯·馬丁利和登月艙駕駛員查爾斯·杜克。阿波羅16號的任務是:在著陸地(笛卡爾環形山)附近收集月面高處岩本,同時使用搭載在指令艙“卡斯帕”號上的科學儀器在月球軌道上對月球表面赤道附近環帶進行影像學及幾何學的測繪。在月球赤道上和月地之間,一共進行了26項獨立的科學實驗。實驗的重點放在了利用人眼的獨特能力以及人類特有的好奇心進行軌道觀測上。儘管因飛船故障,阿波羅16號的任務提前1天結束,但通過任務支援小組的不懈努力以及嚴格的阿波羅計劃任務前期準備,所有的主要任務都得以完成。
肯·馬丁利在阿波羅16號上
肯·馬丁利在阿波羅16號上
STS-4是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軌道測試飛行,於1982年6月27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此次任務中,馬丁利作為指令長與飛行員小亨利·W·哈茨菲爾德一同升空,這次為期7天的任務的目標位:進一步檢驗太空梭在上升及返回階段的表現、完成對長期極熱環境對軌道器子系統產生的影響的連續研究、在軌道器貨艙中對軌道器污染進行測量。此外,成員在軌道器載人艙以及貨艙內進行了多項科學實驗。這些實驗包括:持續電流電泳現象系統實驗,該實驗的目的是為了研究液體中的生物材料因表面電荷不同分離的現象,該實驗也首次為開發太空環境的商業價值進行了探索。乘員們也嘗試進行了一次軌道上修復,這次嘗試啟動了首次可操作的“特別度假計劃”(實驗包括從“海藻和浮萍的在軌道上生長”到“果蠅與鹽水蝦的基因研究”等9項內容)。STS-4在完成了環繞地球112圈飛行後於1982年7月4日降落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STS-51-C是首次由太空梭進行的國防部任務,1985年1月24日,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此次任務的乘員有:肯·馬丁利(指令長)、勞倫·史瑞沃(飛行員)、吉姆·布克里和愛爾森·奧尼祖加(任務專員)、加里·佩頓(國防部搭載物專員)。STS-51-C的任務為:從發現號太空梭上釋放一枚慣性上升級(IUS)改進型。此次任務的降落時間為1985年1月27日。

退休之後


之後,馬丁利便從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國海軍退休(退役時的軍銜為海軍少將),退休后他進入了格魯門公司的空間站支援部門,之後他在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市領導通用動力的宇宙神助推器計劃,在洛克西德·馬丁公司時,他作為副總裁主管X-33的研發計劃。

影視形象


在電影阿波羅13號中,馬丁利由加里·希尼斯飾演。在電視連續短劇《從地球到月球》中,馬丁利的扮演者為澤爾科·伊萬內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