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伏特舞曲

荷蘭戈塞克創作的小提琴曲

《加伏特舞曲》是荷蘭作曲家、指揮家戈塞克(1734—1829)所作歌劇《魯吉納》中的一首小提琴曲,后被改編為管弦樂、鋼琴曲等其他器樂演奏形式。

基本概況


“加伏特”原是法國古代民間舞曲。17世紀中葉由法國作曲家呂利(1632-1687)採用於歌劇、舞劇中,在法、德兩國流行一時。其特點為中速,2/4或4/4拍,旋律輕盈優雅。常以包括兩個四分音符的弱拍開始,各樂句通常從小節的中間部分起拍和結束。三段體結構,中段常插入風笛舞曲,前後形成對比。呂利曾將其採用於歌劇、舞劇音樂中。可獨立成曲,也常用為器樂組曲的一個樂章。
戈塞克所作的這一樂曲為D大調,4/4拍,單三部曲式結構,他沒有遵循常見的規律,而是採用了較早期的加伏特舞曲形式,開門見山地從第一拍開始。
戈塞克的《加伏特舞曲》距今約有200年歷史了,但它仍然充滿著生命力,久演不衰,一些輕音樂隊對這支曲子非常感興趣,常常把它改編成輕音樂曲來演奏。
《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加伏特樂章》約翰 斯巴斯蒂安 巴赫作曲,採用迴旋曲式。日本動漫《金色琴弦》中出現小提琴和小號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