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毒痢

疫毒痢

中毒型痢疾是急性細菌性痢疾的危重型。中醫稱為“疫毒痢”。起病急驟,突發高熱、病情嚴重,迅速惡化並出現驚厥、昏迷和休克。本型多見於2—7歲兒童,病死率高。中毒型菌痢80%為兒童。在小兒中毒型菌痢中。又以l—7歲最多見,約佔小兒毒痢之80%以上,其次為7—12歲,而1歲以內極少見。臨床類型具特徵性,80%為腦型,休克型佔10%,餘下10%為混合型,偶可見併發呼吸窘迫綜合征者。此型最為兇險,死亡率高。季節以7—9月多見,但其它任何月份均可發生。

簡介


● 英文名稱:Epidemic Toxin Dysentery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疫痢之證,運氣所致。或流衍之紀,雨濕連綿;或二火司令,赫曦用事,濕熱大作;或燥金行令,燥火時行,三者皆成疫痢。此所謂之天行疫痢也。(《痢證匯參》)

名詞解釋


● 以發病急驟,高熱,煩躁口渴,腹痛劇烈,大便膿血,甚或神昏抽搐,肢冷為主要表現的危重痢疾。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疫毒之邪侵及陽明氣分,進而內竄營血,甚則進迫下焦厥陰、少陰,而致急重之疫毒痢。

臨床表現

● 主要癥候為發病急驟,高熱嘔吐,煩躁口渴,腹痛劇烈,后重特甚,痢下膿血,多為紫紅色或血水狀,便次頻多,甚至昏迷痙厥。兒童每於未痢之前,即呈昏迷、抽搐,甚或肢冷、喘促,脈微欲絕等危象。

疾病特點

● 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區域內爆發,患者癥狀相似。

現代醫學範疇

● 本病類似中毒性痢疾,及痢疾伴有嚴重脫水,電解質紊亂的重症患者。

病因病機

● 多由疫毒流行,互相染易,壅滯腸道,燔灼氣血所致。

治法方葯

● 治法以清除腸積,涼血解毒,開竅解痙為主。泄瀉癥狀為主的初期,可用白頭翁湯、檳榔順氣丸等,以清熱涼血解毒為主;後期出現神昏譫語、高熱,甚則痙厥,屬熱毒深入營血,用犀角地黃湯、紫雪丹等。本證屬於急危重症,臨床上應密切觀察患者情況,及時採取治療措施。

生活經驗

● 對於具有傳染性的細菌性及阿米巴痢疾,應採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以控制痢疾的傳播和流行,如加強水、糞便的管理及飲食管理,消滅蒼蠅等。在痢疾流行季節,可適當食用生蒜瓣,每次1~3瓣,每日2~3次;或將大蒜瓣放入菜食之中食用;亦可用馬齒莧、綠豆適量,煎湯飲用。這些對防止感染有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