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成立於1951年,其前身為創建於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心理所的戰略定位是:探索人類心智本質,揭示心理和行為的生物學基礎與環境影響機制,為促進國民心理健康和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提供重要知識基礎和科技支撐,成為引領中國心理科學發展並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著名研究機構、服務國家科技創新與城鎮化發展的心理學科技智庫。

截至2018年10月1日,研究所有職工209人,其中研究人員149人,管理和支撐人員60人;設有3個研究室,有2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有5個博士和碩士培養點,1個博士后流動站;有導師122人,其中博導51人,碩導71人;在讀研究生30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9人,碩士研究生165人;在站博士后44人。

歷史沿革


1928年,在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的倡導下,由心理學家唐鉞負責籌備心理研究所。
1929年,在北平正式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唐鉞為首任所長,所址先在東城新開路35號,后遷東誠芳嘉園1號。建所初期,主要研究動物學習和神經解剖。
1933年,心理研究所南遷上海,由汪敬熙生任所長。
1934年,遷至南京。
1935年,心理研究所與清華大學心理系合作,增設了工業心理學研究。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心理研究所一直在遷徙途中,先經湖南南嶽至廣西陽朔、桂林,再到貴州貴陽。
1940年,至桂林南雁山村才稍為安定,並恢復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胚胎行為發展問題。
1944年,再遷至重慶北碚。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次年9月遷回上海(岳陽路320號)。
1948年後,繼續抗戰期間所作的胚胎行為發展和兩棲類蝌蚪脊髓機制的研究,並恢復戰前所做的哺乳類動物行為與神經系統的研究。
1949年,上海解放,心理所停辦,研究所人員併入中央研究院醫學研究所(岳陽路320號)。
1950年,在郭沫若院長和丁瓚先生的支持下籌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了心理研究所籌備處。8月,成立了中國心理學會籌備委員會,掛靠在心理所籌備處。
1951年3月2日,政務院批准成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任命曹日昌為所長,12月7日心理研究所正式成立,所址設在北京西城東觀音寺10號。建所后,開展了中小學獎勵與懲罰的研究,搜集了國內兒童身心發展的常模資料,進行了託兒所調查、兒童身心發展因素的研究以及心理學名詞編譯工作等。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1953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室,曹日昌為室主任、丁瓚為副主任。
1955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室設動物、感知、思維、個性四個研究組,進行知覺心理研究;根據巴甫洛夫學說進行動物行為(條件反射)研究,兩種信號系統和神經類型研究。
1956年,中科院心理研究室擴大,將南京大學心理系併入心理研究室,恢復所名“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潘菽任所長,曹日昌、丁瓚任副所長,同時成立了所學術委員會。所址遷至西城端王府夾道7號。
1957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開展勞動心理學研究。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1958年,心理研究所調整了研究方向,將原有的四個研究組改成聯繫教育、勞動和醫療實際的三個研究組,進行教育心理、勞動心理、航空心理、醫學心理方面的應用研究,同時也開展了生理機制的研究和動物心理的研究,從而推動了應用心理學的發展。
1961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將原有的三個研究組擴大成四個研究室:教育心理研究室、勞動心理和航空心理研究室、醫學心理研究室、腦電和腦模擬研究室。
1968年,科研工作完全停頓,全所人員下放湖北幹校。
1970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究所被撤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1972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從幹校回京,西城端王府夾道所址被佔用,在臨時實驗室條件下開展了兒童心理發展、視覺、聽覺、記憶、人工智慧、航空工程心理、病理心理和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研究,還增加了對心理學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
1977年6月,國務院做出“恢復心理研究所是很必要”的批示,研究所正式恢復。
1976年8月,研究所在北京平谷召開了全國心理學學科規劃座談會,在會上擬定了規劃草案。
1976年11月,中國心理學會恢復活動。
1979年7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加入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
1980年7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由文革前的四個研究室擴建為六個研究室,包括發展心理研究室、感知覺研究室、生理心理和病理心理研究室、心理學基本理論研究室、工程心理研究室、情報研究室。
1986年,研究所確定了六個研究室和十四個研究方向。
1988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正式遷往新所址。
2002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2004年8月,中國心理學會受國際心聯的委託在北京主辦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

科研條件


人員編製

截至2015年11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有職工209人,其中研究人員148人(研究員38人、副研65人、助研45人),管理和支撐人員61人,外籍專家2人,有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學者16人,國家青年入選者2人,國家短期項目入選者1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張侃、林文娟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楚僑
外籍專家:Jurg Ott、Walter Edwards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
鮑敏羅非劉勛蔣毅
蔡華儉王亮左西年李興珊
陳楚僑嚴超贛李紓張弢
黃昌兵葉錚朱廷劭周雯

科研部門

截至2015年11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設有3個研究室,有2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
研究室:康與遺傳心理學研究室、認知與發展心理學研究室、社會與工程心理學研究室

合作交流

• 學術交流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2004年8月,中國心理學會受國際心聯的委託在北京主辦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這是100餘年來首次在發展中國家召開的國際心理學大會。大會有78個國家的6000餘名代表出席。
根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與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慕尼黑大學、哈佛醫學院等進行了學術交流活動,舉辦老年心理研究與促進國際研討會、人腦發育國際會議、中國國際眼動會議(CICEM2014)等學術會議,參加了國際應用心理學大會、世衛精神分裂症共識會議等學術會議。
• 院地合作
根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與廣東省科技協會、華南師範大學等機構分別開展了廣東省民眾心理和諧的評估與建設項目,在福建省福鼎市山區開展農村山區老年人及其家屬心理健康試點,與北京易飛華通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聯合開發深度腦放鬆休息站等合作項目。

設施資源

• 儀器設備
根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構建了多個科研研究平台,通過中科院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平台將100餘台通用儀器設備實現了公用共享,主要儀器設備如下表所示:
儀器設備
沉浸式虛擬現實系統近紅外光學成像儀磁共振兼容腦電儀磁共振兼容眼動儀
3.0T磁共振成像系統超靈敏全自動成像分析系統全功能酶標儀生物顯微鏡
膜片鉗放大器流式細胞儀超聲波破碎儀實時熒光定量PCR儀
晶元雜交儀濕電轉膜儀凝膠成像系統台式高速冷凍離心機
vogel test飲水衝突超凈工作台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高架十字迷宮[ENV-560]
吸塵式獨立動物籠架CO培養箱顯微注射儀晶元掃描儀
Real-Time PCR儀蛋白質純化儀多功能酶標分析儀小鼠節律分析系統
研究型磁共振成像儀磁共振兼容腦電儀磁共振兼容眼動儀磁共振兼容通道直流電刺激儀
• 館藏資源
截至2009年10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圖書館資源主要涉及心理學及其相關自然和社會科學學科。有館藏外文圖書2萬餘冊,中文圖書2萬餘冊,包括珍貴的早期心理學中文著作。中文期刊900餘種,4萬多冊,現刊近百種,其中收藏了中國早期心理學期刊外文期刊500餘種,其中英文刊400餘種、日俄文刊近150種,現刊近70種,共45000餘冊。1983年至2000年心理所圖書館自建心理學論文庫,收集了1983年—2000年的心理學論文9741篇,全部有實物並裝訂成冊,分別編有分類及著者目錄,收集了1956至2000年的心理學論文題錄11000餘篇。 2003年,心理所圖書館開始使用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並建成中國心理科學信息中心數字化平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館藏管理和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心理所可利用的全文資料庫近50種,文摘或工具型資料庫6種。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 獲獎概況
2009年至2013年,心理所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獎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獲批專利12項。
獲獎概況
獲獎名稱類別授獎部門
腦高級功能調節及干預的機制研究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人機工程設計標準研究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中國軍人醫學與心理選拔系統及標準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標準彩色測試圖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技術監督局
輕工業部技工培訓心理模擬教學研究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輕工業部
中國的領導行為研究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中科院
激素、遞質與行為關係的研究省部自然科學獎中科院
航天員選拔心理會談的方法和評價標準研究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
中國文化與三資企業管理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教育部
中日合資企業的組織行為學研究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教育部
萊頓強迫問卷(兒童版)信度、效度兼劃界分的研究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北京市
招飛心理選拔測評系統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
認知腦電位的神經基礎及應用研究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四川省
腦認知功能中P300與MMN的發生機制研究及其臨床應用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重慶市
腦認知功能中P300與MMN的發生機制研究及其臨床應用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重慶市
突發事件對醫護人員、患者、民眾心理狀態的影響及對策的研究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北京市
突發事件對醫護人員、患者、民眾心理狀態的影響及對策的研究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北京市
視覺空間注意腦機制的早期調控及其年老化研究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北京市
• 論文發表
2009年至2013年,心理所共發表各類科技論文1439篇,其中SCI/SSCI/EI收錄的期刊論文877篇,國內核心期刊收錄論文488篇,影響因子大於5的論文76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29篇,最高影響因子為32.745;Q1類文章佔SCI/SSCI發表文章的比例約為48%;出版專著/譯著共計57部。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開展研究,有效服務於政府宏觀決策,共提交諮詢報告46項,其中18項被中辦國辦採用,7項得到中央或國家領導人的批示。
• 項目承擔
2009年至2013年,心理所共承擔科研項目及課題共計338項。其中承擔973課題5項;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2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傑出青年項目1項、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2項、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4項、面上/青年及其他項目133項;主持中國科學院項目及課題63項,其中戰略性先導專項A類課題1項,B類課題2項,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 10項,重點部署項目3項;還承擔了其他部委及地方委託等課題113項。

學術期刊

• 《心理學報》
心理學報
心理學報
《心理學報》(Acta Psychologica Sinica),月刊,中國心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主要發表中國心理學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學科技論文。
《心理學報》1956年創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復刊,至2007年底共出版39卷164期。從2001年起由季刊改為雙月刊。2008年起改為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學報》由中國心理學會主辦;1989年以後由中國心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辦;1995年以後,香港中文大學心理系成為《心理學報》的協辦單位。《心理學報》是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CSTPCD);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資料庫研究開發中心“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源期刊;編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縱覽》(2004年版)。《心理學報》文章摘要被美國出版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和心理科學光碟(PsychINFO)所收錄。
• 《心理科學進展》
心理科學進展
心理科學進展
《心理科學進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雙月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登能夠反映國內外心理學各領域研究的新進展、新動向、新成果的文獻綜述、評論和理論性論文。《心理科學進展》1983年創刊,原名《心理學動態》,2002年改為現名。至2007年,共出版15卷100期。
《心理科學進展》被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北京大學圖書館)認定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選錄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資料庫研究開發中心選錄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統計源期刊;被北京地區高校期刊工作研究會和北京大學圖書館選錄為心理學類核心期刊,並被編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縱覽》(2004年版)。
• 《PsyCh Journal》
PsyCh Journal
PsyCh Journal
《PsyCh Journal》是中國第一本心理學英文學術期刊,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辦,由威立出版社出版,將在世界範圍內發行。每年出版4期,創刊號於2012年第一季度出版。《PsyCh Journal》以認識人類心智和行為奧秘、了解人類社會和文化、促進人類心理健康為己任,發表心理學各種分支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原創和綜述文章。該期刊由國際著名心理學家、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尼爾森(Lars-Göran Nilsson)教授和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張侃研究員擔任聯合主編。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 學科概況
截至2015年11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1年11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為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2000年9月22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再次認定心理所為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授予單位。有5個博士和碩士培養點,1個博士后流動站。
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心理學
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培養點: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健康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11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有在讀研究生28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3人,碩士研究生141人;在站博士后19人。3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8人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
2010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
論文名稱完成人及導師院所
空間及言語工作記憶任務的情緒效應:來自ERP/ fMRI的證據李雪冰、羅躍嘉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文化系統


所徽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徽如右圖所示: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釋義: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徽圖形是國際心理學符號的變形,體現心理學研究的專業特點;又是漢字“中”的變形,在國際應用時體現中國特色。圖形似一尊獎盃,寓意心理研究所的成果處於領先地位,引領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又似展翅飛翔的天使,寓意心理所的奮進騰飛和心理學研究促進人的心理和諧,提高人的心理健康素質;“1929”體現心理所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色彩單純,穩重,給人以舒適感。

理念

銘責、進取、開放、和諧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釋義:銘責:銘記科技國家隊的崇高職責和使命,踐行以“科教興國為己任,以創新為民為宗旨”的科技價值觀;
進取:與時俱進、開闊創新、競爭拼搏、追求卓越;
開放:勤於學習、善於學習,努力建設學習型研究所;
和諧: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互利共贏。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所長傅小蘭
副所長孫向紅、劉勛、陳雪峰

歷任領導

歷任領導
任期職務及姓名
1950年主任:陸志韋
1951--1954年主任:曹日昌
1956--1957年
所長:潘菽
黨委書記:尚山羽
1964年
所長:潘菽
黨委書記:徐全德
1972年黨委書記:袁恩波
1974--1981年所長:潘菽
1983--1987年
所長:徐聯倉
黨委書記:李浦新
1987--1990年
所長:匡培梓
黨委書記:李浦新
1990--1994年
所長:匡培梓
黨委書記:李浦新、滕仲達
1994--1997年
所長:張侃
黨委書記:滕仲達、曾蘇東
1998--2002年
所長:楊玉芳
黨委書記:曾蘇東
2002--2006年所長:楊玉芳
2006--2010年所長:張侃
2010--2015年
所長:傅小蘭
書記:李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