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德州電鋸殺人狂的結果 展開
- 1974年托比·霍珀導演電影
- 美國2003年馬庫斯·尼斯佩爾導演電影
德州電鋸殺人狂
美國2003年馬庫斯·尼斯佩爾導演電影
《德州電鋸殺人狂》是由美國白金沙丘影片公司製作,馬庫斯·尼斯佩爾執導,傑西卡·貝爾、邁克·沃格爾、艾里克·巴弗爾、安德魯·布萊尼亞斯基、R·李·艾爾米主演的恐怖片,於2003年10月17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幾個年輕人去參加一個音樂節,途中經過小鎮遇到電鋸殺人狂從而引發的一系列詭異故事。
劇照
演員名 | 角色名 | 配音 | 備註 |
傑西卡·貝爾 | 艾琳 | ||
邁克·沃格爾 | 安迪 | ||
艾里克·巴弗爾 | 凱普 | ||
安德魯·布萊尼亞斯基 | 休威特 | ||
R·李·艾爾米 | 霍伊特 | ||
喬納森·塔克 | 摩根 | ||
艾麗卡·李爾森 | 佩布 | ||
David Dorfman | Jedidiah | ||
Lauren German | Teenage Girl | ||
Terrence Evans | Old Monty | ||
Marietta Marich | Luda May | ||
Heather Kafka | Henrietta | ||
Kathy Lamkin | Tea Lady in Trailer | ||
Brad Leland | Big Rig Bob | ||
Mamie Meek | Clerk |
製作人 | 邁克爾·貝 托比·霍珀 安德魯·福姆 布拉德·福勒 金·亨克爾 |
導演 | 馬庫斯·尼斯佩爾 |
副導演(助理) | Katie Tull |
編劇 | 托比·霍珀 金·亨克爾 斯科特·考薩 |
攝影 | Daniel Pearl |
配樂 | 斯蒂夫·賈布隆斯基 |
剪輯 | Glen Scantlebury |
藝術指導 | Scott Gallagher |
造型設計 | Greg Blair |
服裝設計 | Bobbie Mannix |
布景師 | Randy Huke |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艾琳
演員傑西卡·貝爾
五名年輕人之一。與朋友駕車去墨西哥聽演唱會,路上遇到一名精神失常的女性,大家準備送她回家。不料,這名女子在車上突然飲彈自盡。為了妥善處理屍體,他們在附近尋找可以幫助他們的人,當他們來到了一處陰森恐怖的古宅時,艾琳與同伴們遭到電鋸殺人魔的襲擊,最後只有艾琳一個人逃出生天。
凱普
演員艾里克·巴弗爾
五名年輕人之一。艾琳的男朋友,為了處理陌生女性的屍體,與艾琳一起拜訪了一處陰森恐怖的古宅,被殘疾老人和電鋸殺人魔合夥暗算,首先遭遇不測。
安迪
演員邁克·沃格爾
五名年輕人之一。佩布的男朋友。在凱普神秘失蹤后,幫助艾琳去古宅尋找凱普,也沒能逃出殺人魔的魔掌,由於受不了殺人魔的折磨,請求艾琳出手了結自己。
警長
演員R·李·艾爾米
小鎮的治安官理員,接到青年們的報案,前來帶走了手槍和屍體。表面上看起來他想幫助艾琳他們解決問題,但實際上他和殺人狂魔都是一夥的。
托馬斯·休威特/殺人魔
演員安德魯·布萊尼亞斯基
電鋸殺人魔。小時候得了皮膚病,被人嘲笑,成長為心裡扭曲的殺人狂魔。將5個年輕人視為獵物,一個個帶到他的地下室中進行肢解,折磨。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創作背景
影片的構思始於1970年初,時任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教員併兼職紀錄片攝影師的托比·霍珀想到構思一部以孤立無援、森林和黑暗為主題的電影,他從聖安東尼奧的暴力犯罪圖片新聞中獲得了創作靈感,美國連環殺手艾德·蓋恩(Ed Gein)犯下的一系列命案也是該片的素材來源。影片深受文化和政治變遷的影響,他希望將改編自真實事件的有意誤導作為對水門事件、石油危機和越戰中屠殺和暴行等政府謊言的回應。腦漿四濺的新聞圖片讓霍珀開始相信人才是真正的惡魔,只不過戴著形形色色的面具罷了,所以提出了讓片中的殺人狂戴上了面具的想法。他曾經在一家擁擠不堪的五金器材商店工作,得出了用鏈鋸衝出人群的靈感。
拍攝過程
影片拍攝期間正值夏季,每天氣溫都高達36度,每周要拍攝7天,而且一拍就是一個月。雖然影片拍攝僅為期一個多月,但全體演職人員可謂受盡酷暑的煎熬,當地最低溫度都有28.3度。室內拍攝的更加痛苦,當要拍攝室內夜景時,須將所有窗子統統關上。由於拍攝經費有限,所以全體劇組人員一直在疲於奔命的工作,整個拍攝周期中根本沒有休息日。
取景道具
影片主要取景地是一座偏遠的農舍,裡面擺滿動物骨骼製成的傢具,為打造出人皮效果,劇組使用了乳膠材料。藝術指導羅伯特·A·伯恩斯曾駕車輾轉鄉間收集牛骨和其他動物的腐爛屍體。影片部分場景中使用了真血,在拍攝皮臉給祖父喂飯的鏡頭時,因為假血無法正常湧出,所以伯恩斯割破了自己的手指。
幕後花絮
該片中薩利的扮演者瑪里琳·伯恩斯在被電鋸殺人狂追趕時,被叢林中的樹枝嚴重刮傷,所以她身上的血跡是真實的。
該片在20世紀80年代初才被允許在澳大利亞放映。
為了製作該片,霍珀和金·亨克爾聯手組建了Vortex電影公司。
影片製作前,劇組曾決定投資6萬美元拍攝該片,並有權分得影片盈利的一半。
影片中除了霍珀的熟人之外,演員大多來自加利福利亞州及周邊地區,很多人都從未有過從影經歷,只出演過廣告、電視劇和舞台劇。
在接近影片結尾的晚餐中,電鋸殺人狂切割了小女孩的手指,這個鏡頭是真實的,因為劇組人員無法偽造出血液從切口中湧出的效果。
劇照
影片中扮演老頭的John Dugan堅持不願重複化妝過程,於是一口氣拍完了所有鏡頭,他在長達36小時的拍攝中飽受熱浪煎熬,當時的平均溫度達到100華氏度以上。
影片的電鋸為Poulan 306A型,為防止產生糾紛,不得不將電鋸的商標遮擋起來。
導演托比·霍珀最初希望該片能達到PG級別。
影片原於1973年8月14日殺青,由於畫面血腥,製片方耗時一年才找到發行商。1974年10月1日,《德州電鋸殺人狂》終於在奧斯汀首映。
該片拍攝經費來自於該公司上部影片《深喉》的獲利。該片中索伊爾一家的住所確實有人居住,這家人把房屋租給了劇組,而且在拍攝期間並未離開。
影片結尾使用了貨真價實的人體骨骼,因為從印度進口的人體骨骼標本要比塑料骨骼便宜。
因為電鋸殺人狂的角色智力發育不全,於是扮演他的演員貢納·漢森曾特意到智障學校觀察弱智者的舉動言談。
電鋸殺人狂的牙齒是貢納·漢森的牙醫為他度身打造的。
影片曾考慮用“Headcheese”、“Leatherface”和“Stalking Leatherface”作片名。
殺人狂鋸腿的鏡頭最後拍攝完成,在拍攝前,演員的腿部被包上了金屬板,上面以肉和血袋覆蓋。
薩利從窗口跳出時使用了替身。
拍攝期間,貢納·漢森的頭部經常磕磕碰碰,因為面具影響視野,並且3英寸的鞋跟也讓他很難適應。
演員Edwin Neal曾說拍攝該片的經歷比參加越戰時更痛苦,如果他再見到導演托比·霍珀,也許會殺了他。
由於拍攝成本所迫,扮演殺人狂的貢納·漢森只有一件戲裝,在德克薩斯的夏季,這件襯衣被穿了4周,而且從沒洗過,濃重的氣味可想而知,以至拍到最後,沒人願意和他坐在一起吃飯。
相關公司
公司類型 | 公司名稱 | 國家 |
製作公司 | 新線電影公司 | 美國 |
焦點電影公司 | 美國 | |
Radar Pictures Inc. | 美國 | |
美國白金沙丘影片公司 | 美國 | |
Next Entertainment | 美國 | |
Chainsaw Productions LLC | 美國 | |
發行公司 | 新線電影公司 | 美國 |
焦點電影公司 | 美國 | |
Bir Film | 土耳其 | |
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 阿根廷 | |
Alliance Atlantis Motion Picture Distribution Inc | 加拿大 | |
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 | 瑞士 | |
康斯坦丁影業公司 | 德國 | |
Eagle Pictures | 義大利 | |
Entertainment Film Distributors Ltd | 英國 | |
Herald Film Company | 日本 | |
Metropolitan Filmexport | 法國 | |
Odeon | 希臘 | |
RCV Film Distribution | 比利時 | |
RCV Film Distribution | 盧森堡 | |
RCV Film Distribution | 荷蘭 | |
Sandrew Metronome Distribution Finland | 芬蘭 |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y Cía SRC | 西班牙 | |
Alliance Atlantis Communications | 加拿大 | |
Alliance Atlantis Home Video | 加拿大 | |
Entertainment in Video | 英國 | |
Europa Filmes | 巴西 | |
好機器國際公司 | 美國 | |
Highlight Film | 德國 | |
New Line Home Video | 美國 | |
RCV Home Entertainment | 荷蘭 | |
Veronica | - | |
Village Roadshow Entertainment | 澳大利亞 |
上映時間
劇照
地區 | 時間 |
美國 | 2003年10月17日 |
澳大利亞 | 2003年11月20日 |
丹麥 | 2003年11月21日 |
義大利 | 2003年11月21日 |
奧地利 | 2004年1月1日 |
德國 | 2004年1月1日 |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時間 | 獎項 | 屆次 | 類型 | 獲獎對象 | 結果 |
2004年 | MTV電影獎 | 第13屆 | 最佳反派 | 安德魯·布萊尼亞斯基 | 提名 |
最具突破女演員 | 傑西卡·貝爾 | 提名 | |||
2004年 | 土星獎 | 第30屆 | 最佳女主角 | 傑西卡·貝爾 | 提名 |
最佳恐怖電影 | 《德州電鋸殺人狂》 | 提名 | |||
2003年 | 第29屆 | 電影未來面孔獎-男性面孔 | 艾里克·巴弗爾 | 提名 | |
2004年 | 青少年選擇獎 | 第6屆 | 最佳懸疑電影 | 《德州電鋸殺人狂》 | 獲獎 |
最佳少兒不宜電影 | 《德州電鋸殺人狂》 | 提名 |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劇照
《德州電鋸殺人狂》雖然固定粉絲眾多,但是該片由於成本低廉,口碑還是很糟糕。(搜狐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