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洞

孔子的出生地

夫子洞,又名坤靈洞,天然石室,位於尼山孔廟東南崖下,相傳孔子的母親顏徵曾祈禱於尼丘山而生孔子。

文化活動


簡介
夫子洞,位於尼山腳下,智源溪北岸石壁中。據元代楊奐《東遊記》載,前曾有人“持火曳綆而入,比三數丈,忽隙間有光,睹一室,口廣兩楹許”,“中橫石床石枕,皆天成也,而不可動”。又稱“洞(坤靈洞)名,劉曄之所刻也”。元至正三十年(1370年),鄒縣令司居敬令雕孔子像置於洞中,並立《尼山孔子像記碑》於洞前。今石像已不存,洞深、闊僅兩米余。周圍環以牆,洞前有曲阜文物管理委員會所立“夫子洞”石碑,由原山東省副省長李予昂題寫。1986年被公布為曲阜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
夫子洞,當年仲尼出生的山洞。山洞很小很普通,大概就像仲尼母親當時的身份一樣聖人出世,頗具神話,故有“龍生虎養鷹打扇”之說。
孔子像
孔子像
當孔子的母親在尼山乞子后,感受到於這裡的美景,而心情舒暢,食慾大振,不久即懷孕了。乞神或許是沒有用的,然而,美好的景色會給一種人一種物質的“能量”卻是無疑的了。就在孔子出生后,因為孔子的母親與父親年齡相差太大而被世人所不容,而且孔子的父親看得太醜陋,故而在萬般無奈之中,把孔丘拋於尼山的一個今天被稱“夫子洞”的山洞裡。
過了幾天,悲痛欲絕不忍心的顏徽再次來到這裡,奇迹出現了。此時正值酷暑,在嬰兒的旁邊卧著一隻斑斕猛虎,另外,還有一隻兇猛的老鷹在扇著翅膀為他驅暑——這就是“龍生虎養鷹打扇”的傳說。

地理環境


夫子洞,位於曲阜東南與泗水城南25公里交界處,五峰山尾,尼山腳下。
夫子洞
夫子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