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黑,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hēi,最早見於甲骨文。會意字,其本義為熏黑之色,后泛指像煤或墨的顏色。《詩·邶風·北風》:“莫赤匪狐,莫黑匪烏。” 由熏黑之色引申為黑暗,由黑暗引申為秘密的、隱蔽的,由秘密的、隱蔽的引申為惡、壞、反動的。

字源演變


黑,會意字。從炎,從囪形,會火焰升騰從煙囪出煙之意。甲骨文、金文上部像內有黑灰的煙囪形,下部為“火”或“炎”;小篆與甲骨文、金文形體大致相同,上為煙囪,下為疊火的“炎”;隸楷文字將小篆“炎”的上一火變成了“土”,下一火變成了“灬”。 
《說文》:“黑,火所熏之色也。” 《合集》29544:“惟黑犬,王受有祐。”意思是問用黑色的犬,王會不會受到保佑。泛指像煤或墨的顏色。《詩·邶風·北風》:“莫赤匪狐,莫黑匪烏。” (沒有狐狸毛不紅,沒有烏鴉羽不黑)由熏黑之色引申為黑暗,由黑暗引申為秘密的、隱蔽的,由秘密的、隱蔽的引申為惡、壞、反動的。

字形對比

黑

書法欣賞

黑

字形結構


黑
黑,hēi,從囪從炎。火燒(炎)煙熏(囪)之色。
〈形〉
(1)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囪”字,即煙囪;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燒出煙之盛。合起來表示煙火熏黑之意。本義:黑色。
(2) 同本義 [black]
黑,火所熏之色也。——《說文》
漢字首尾分解: 口灬
漢字部件分解: 黑
筆順編號: 254312114444
筆順讀寫: 豎折捺撇橫豎橫橫捺捺捺捺

基本字義


1.像煤或墨的顏色,跟“白”相對:~色。~發。
2.指夜晚:起早摸~
3.暗,昏暗,光不足:~暗。~夜。
4.秘密;不公開(多指違法的):~市
5.壞,狠毒:黑~ ,腹~(腹黑)
6.象徵反動:~幫
7.黑龍江省的簡稱
8.姓氏(黑讀hè)
9,動詞~也可以說是形容詞動用~人利用網路知識對別人或網站的進攻。(往往指成功情況)。
例:1、那個網站被人黑了。
2、小張電腦被我黑了。
①黑龍江的建成,1671年為抵禦沙俄東侵,清政府在黑龍江沿岸修築黑龍江城(黑河舊城),設置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流域。1907年改為黑龍江,取全稱中的“黑”字作為簡稱。一說簡稱源於河流黑龍江
②姓氏中的黑,任何文化都崇尚黑,黑,往往有不錯的預感。而這個字作為姓氏,亦讀作“黑”。而且落到紙上,較為美觀,回族也有姓“黑”的,但不是此意。回族中的黑姓,據金吉堂稱:“也黑迭兒(修建元大都的領監宮殿)之後裔姓黑。”
10對於不喜歡人或事進行無事實依據的批判、抹黑、人身攻擊在網路辯論中被稱作X黑,X代表人物名稱。

常用辭彙


黑黯:1.沒有光線或光線比較暗。 2.比喻社會的黑暗。
黑[漢語漢字]
黑[漢語漢字]
黑人:1.沒有登記在戶籍上的人 2.隱藏著不敢公開露面的人 3指黑種人。
黑色:1.亮度最低的非彩色的或消色差的物體的顏色最暗的灰色與白色截然不同的消色差的顏色2.被認為特別屬於那些既不能反射、又不能透過能使人感覺到的微小入射光的物體,是心理學的六種基色之一3.任何亮度和濃度都很低的物體顏色。
黑影:暗處的物件,所以看起來是二度空間(平面)的,細節變黑,模糊不清。
黑洞:1.深暗的山洞。唐白居易《洞中蝙蝠》詩:“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網羅。”唐劉昭禹《送人游九疑》詩:“漆燈尋黑洞,之字上危峯。”2.演變到最後階段的恆星。由中子星進一步收縮而成,有巨大的引力場,使得...
黑夜:黑暗沒有月光的夜晚。
漆黑:非常黑的。
黝黑:1.皮膚暴露在太陽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2.顏色深黑。
墨黑:1.很黑;黑暗2.喻對事毫無了解。
黢黑:形容非常黑。
焦黑:被火燒過的物體所具有的黑顏色。
黑管:樂器單簧管的俗稱。
黑土:黑色的土壤。這種土壤腐殖質含量很高,礦物質養料也很豐富,是肥沃的土壤之一。在我國主要分佈在東北地區。也叫黑鈣土。

文獻出處


黑,火所熏之色也。――東漢·許慎《說文》
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小爾雅》
坤為黑。――《易·說卦》黑氣乃辱。――《素問·氣交變大論》
鄭公孫黑。――《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楚公子黑肱。――《左傳·昭公元報》
大夫黑弓,禮也。――《荀子·大略》
〈動〉變黑。
發之白者,日以反黑。——宋·蘇軾《超然台記》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下】【黑字部】黑,康熙筆畫:12,部外筆畫:0
《唐韻》呼北切《集韻》《韻會》《正韻》迄得切,音潶。《說文》火所熏之色也。韓康伯曰:北方隂色。《釋名》黑,晦也。如晦冥時色也。《易·說卦》坤其於地也為黑。《書·禹貢》兗州,厥土黑墳。《禮·檀弓》夏后氏尚黑。
又水名。《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又《前漢·地理志》益州郡滇池縣有黑水祠。
又黑齒,國名。《楚辭·招魂》雕題黑齒。
又地名。《左傳·宣六年》公會晉侯宋公於黑壤。
又黑子,今所謂黶子也。《前漢·高帝紀》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又《賈誼傳》淮陽之比大諸侯厪如黑子之著面。
又《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注》黍曰黑。
又《詩·小雅》以其騂黑。《傳》黑,羊豕也。
又姓。周有黑肱,黑胎。
又葉鬩各切,音壑。《史記·龜筴傳》天出五色,以辨白黑。地生五穀,以知善惡。

音韻彙集


字頭小韻聲符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擬音聲調
上古音系hmlɯːɡ
廣韻呼北切德開xək
蒙古字韻xij
中原音韻齊微齊齊微入聲作上聲
洪武正韻迄得七陌
分韻撮要第十五登等凳德陰入

方言音韻


◎ 贛語:hek5 烏漆抹黑
◎ 客家話:[海陸腔] het7 [客英字典] het7 [沙頭角腔] het7 hek7 [客語拼音字彙] hed5 [東莞腔] het7 [台灣四縣腔] het7 [梅縣腔] het8 [陸豐腔] het7 [寶安腔] het7
◎ 粵語:haak1 ha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