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攀岩聯合會
國際攀岩聯合會
國際攀岩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port Climbing,IFSC)於2007年1月27日在德國法蘭克福宣布成立,48個成員組織一致通過了IFSC章程,規則及各項實施細則。至此,一個全新的監管競技攀岩項目的組織誕生了。
2007年10月10日,國際奧委會通過決議,批准國際攀岩聯合會為“暫時承認”項目,並歡迎其成為奧運大家庭的一員。
作為登山運動基本技術之一的攀岩技術的出現,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早在1865年,英國登山家埃德瓦特,就首次使用鋼錐、鐵鏈和登山繩索等簡易裝備,成功的攀上險峰,從而成為攀岩技術和攀岩運動的創始人。1890年,英國登山家又改進了攀岩工具,發明了打氣用的鋼錐和鋼絲掛梯,以及各種登山繩結,使攀岩技術發展到了更加成熟的階段。
1947年原蘇聯首先成立了攀岩委員會。 1948年蘇聯在國內舉辦了首屆攀岩錦標賽,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攀岩比賽。從那以後攀岩運動開始在歐洲盛行。六七十年代,歐洲舉行了多次民間比賽。1976年蘇聯舉辦了首屆國際攀岩比賽。 1980年法國開始舉辦各種形式的攀岩比賽。
1985、1986年義大利舉辦的國際比賽,因有許多國家的攀岩高手參加而獲得了巨大成功。雖然攀岩運動吸引了眾多愛好者,但因自然岩壁都是在郊外,交通、時間問題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不變,人們只能利用節假日來從事這項運動。1985年法國人弗蘭西斯.沙威格尼發明了可以自由裝卸的仿自然人造岩壁。他實現了人們要把自然中的岩壁搬到城區的設想。因人工岩壁比自然岩壁在比賽規則上易於操作,並利於觀眾觀看,1987年國際攀登委員會批准人工岩壁上的攀岩比賽為國際正式比賽,並於當年在法國舉辦了人工岩壁上的首屆攀岩比賽。
1989年首屆世界盃攀岩賽分階段在法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保加利亞和原蘇聯舉行,運動員參加在各地舉行的比賽,然後根據每站比賽的得分(比賽積分標準見下表),進行年度總排名,總成績最好者即為世界盃得主。此後,每年都舉行世界盃賽。
1991年舉辦了首屆世界攀岩錦標賽。
1992年舉行了首屆世界青年攀岩錦標賽。
為保證攀岩運動能夠充分地獨立發展並提供有效的監管工具,1997年國際登聯成立了國際競技攀岩委員會(ICC)。
2013年3月,2013國際攀岩聯合會(IFSC)第八次全會在滬召開,這是國際攀岩聯合會全會首次在華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國登山協會和上海市登山運動協會共同承辦。來自30多個國家,80餘名與會代表齊聚申城,為攀岩運動的發展群策群力。
國際攀聯主辦的最高規格的賽事有兩項,一項是兩年一屆的世界錦標賽,另一項是每年在世界各地進行的世界盃賽,世界盃賽是國際攀聯的重要賽事,比賽分階段在世界各地舉行。運動員通過分站比賽,依據名次計算積分,進行年度總排名。
從2001年開始,攀岩賽事在全球迅速推廣開來。45個國家(地區)定期舉辦和參加正式的攀岩比賽,這不僅包括世界盃、世青賽、洲際錦標賽,洲際循環賽,還出現了一些其他高水準的國際大賽和一些兒童攀岩推廣賽(像蜘蛛飛童)及業餘選手賽。自2007年來,攀岩運動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大力發展普及,75個以上的國家(地區)定期組織和參與各類世界比賽,參與人數屢創高峰,其中包括世界老人攀岩賽及青少年賽事。
國際攀岩聯合會會員有:阿根廷、澳大利亞、奧地利、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智利、中國、中華台北、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捷克、丹麥、厄瓜多、芬蘭、馬其頓、法國、喬治亞、德國、英國、希臘、瓜地馬拉、中國香港(登山)、中國香港、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韓國、拉脫維亞、盧森堡、馬來西亞、墨西哥、荷蘭、尼泊爾、紐西蘭、挪威、秘魯、菲律賓、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泰國、土耳其、烏克蘭、美國、烏茲別克、委內瑞拉、安道爾、玻利維亞、喀麥隆、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宏都拉斯、立陶宛、蒙古、南非、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