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n Newell
Allen Newell
艾倫·紐厄爾(Allen Newell)1927年生,1949年畢業於斯坦福大學,1957年獲卡耐基梅隆大學博士。在開發早期預警系統過程中,系統需要模擬在雷達顯示屏前工作的操作人員在各種情況下的反應,這導致紐厄爾對“人如何思維”這一問題發生興趣,並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西蒙建立了合作關係,提出了“中間結分析法”作為求解人工智慧問題的一種技術。利用這種技術,他們成功地開發了最早的啟髮式程序“邏輯理論家”和“通用問題求解器”。在開發邏輯理論家的過程中,他們首次提出並成功應用了單鏈表作為基本的數據結構。
目錄
紐厄爾個人編寫出版的主要專著有:
《IPLV語言手冊》(1nformationProcessingLanguageV Manual,Prentice—Hall,1961)
《計算機結構》(Computer Structures,McGraw—Hill,1971)
《計算機與數字系統設計》(Designing Computers and Digital Systems,1972)
《認知的統一理論》(Unified Theories of Cognition,Harvard Uni.Pr.,1990)
《SOAR:一般智能的體系結構》(SOAR:An Architecture for General Intelligence)
紐厄爾生前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又是美國工程院院士。他是美國人工智慧學會AAAI的發起人之一,並曾任該會主席(1979—1980)。他還曾出任美國認知科學學會(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的主席。除了和西蒙共享1975年的圖靈獎外,1971年AFIPS授予他Harry Goode獎,1992年6月,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向他頒發了全國科學獎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在接受了美國科學界的這個最高榮譽之後一個月,即7月19日,紐厄爾因癌症去世,享年65歲。學術界為了悼念他,由米其翁(J.A.Michon)編輯.出版了一本紀念文集,書名為《SOAR:對認知體系結構的展望:悼念艾倫·紐厄爾》(SOAR:A Cognitive Architecture in Perspective:A Tribute to Allen Newell,Kluwer A cademic Pub.,1992)。書中,他的同事、學生、朋友,以不同方式表達了對這位敏於思考和發現,又虛懷若谷、平易近人的長者的尊敬和思念。
ACM是在1975年10月20日在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舉行的年會上向西蒙和紐厄爾頒發圖靈獎的。西蒙和紐厄爾聯合發表了演說,題為“計算機科學作為按經驗進行探索的科學:符號和搜索”(Computer Science踢Empirical Inquiry:Symbols and Search),刊載於Communications of ACM,1976年3月,113—126頁,也可見《前20年的ACM圖靈獎演說集》(ACM Turing Award Lectures—The First 20Years:1966—1985,ACM h.)287—318頁。演說中,西蒙和紐厄爾解釋了他們之所以把計算機科學定義為“按經驗進行探索”的科學的理由,因為在他們看來,現實世界中所存在的對象和過程,都是可以用符號來描述和解釋的,而包含著對象和過程的各種各樣“問題”都可以通過以啟髮式搜索為主要手段去獲得答案。對這種搜索進行公式化的技術則取決於對對象和過程理解的深度。根據上述概念,西蒙和紐厄爾認為程序可以在專家水平上,或者在有能力的業餘愛好者的水平上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