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蹉舞

甲蹉舞

“甲蹉舞”,也叫“打跳”。 “甲”為美好的意思,“蹉”是跳舞的意思,意即為美好而舞蹈。先民們為了紀念這位為人間安樂而獻身的小夥子,他們將火把彙集在一起,手拉手圍著火堆唱起歌、跳起舞。

甲蹉舞簡介


“甲蹉舞”,也叫“打跳”。主要是反映耕作、狩獵、紡織等勞動情形。“甲”為美好的意思,“蹉”是跳舞的意思,意即為美好而舞蹈。

甲搓舞的起源


傳說是古代摩梭人在受到外族侵犯時,部落首領發動族人在村口壩場上燃起一堆堆熊熊大火,並圍著火堆吶喊跺腳,製造聲勢,助長威風。打退敵人後,又圍著火堆唱歌跳舞以示慶祝勝利。甲搓舞演變成了群眾性娛樂舞蹈。今天,人們為了慶祝豐收,歡度節日,祈祝神靈等,都要跳起歡快的甲搓舞,青年年男女也藉機談情說愛,結交阿夏。甲搓舞舞姿粗獷,節奏剛健明快,跳未令人暢快淋漓。
據劉曉真《中國世界舞蹈文化》一書第十二章第七節《傳說故事中的舞蹈》載:雲南普米族的甲蹉舞的來歷有一個傳說,在遙遠的古代,人間沒有火種,大地上一片黑暗,生活非常艱難,有一位普米族少年,到天宮去求火種。可是不管普米少年怎樣苦苦哀求,天神都不賜給火種,小夥子為了使人間獲得火而去偷火種。他偷完火種剛要離開天宮便被天神發現,天神派兵追殺。偷火的少年渾身被射成了篩眼狀,他一口吞下了火種,立刻變成了一個火球,落到了大地上。小夥子捨身把火球傳到人間,從此人類有了光明,有了溫暖。先民們為了紀念這位為人間安樂而獻身的小夥子,他們將火把彙集在一起,手拉手圍著火堆唱起歌、跳起舞。現在普米族跳的“搓蹉”就是從那時沿襲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