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渡鎮

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下轄鎮

潘渡鎮,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地處鄆城縣北部,東接楊庄集鎮,南靠唐塔街道,西臨侯咽集鎮,北倚程屯鎮。區域面積79.33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62128人。

1958年,建潘渡公社。1983年,撤社建鄉時,改為潘渡鄉。2002年5月,撤鄉設潘渡鎮。2020年6月,潘渡鎮下轄37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清末,屬潘溪渡里。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鄆城縣八區。
1958年,建潘渡公社。
1983年,撤社建鄉時,改為潘渡鄉。
2001年2月,撤銷王井鄉,併入潘渡鄉。
2002年5月,撤鄉設潘渡鎮。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潘渡鎮地處鄆城縣北部,東接楊庄集鎮,南靠唐塔街道,西臨侯咽集鎮,北倚程屯鎮。 區域面積79.33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潘渡鎮下轄潘北、潘西、潘東、陳棧、劉棧、宋棧、高園、王井、仝林、劉坡、李樓、王樓、刁林、雙廟、草廟、前壩、后壩、張灣、刁孟庄、馮店、劉垓、佀庄、李河口、陳坊、宋庄、梁庄、吳庄、刁河溝、朱屯、任屯、高庄、孫杭、馬庄、李杭、仝老家、仝辛庄、薛庄、王大棒、侯庄、黃龍庄、王沃庄、龔庄、馬樓、唐坊、西王、西孫、李河涯、吳皮、東王、樊東、樊西、張庄、郝庄、楊廟、王東、王西、曾屯、薛樓、仝壩59個村民委員會。
2020年6月,潘渡鎮下轄37個行政村:潘北村、潘東村、潘西村、刁孟庄村、前壩村、王東村、王西村、曾屯村、楊廟村、薛樓村、仝壩村、吳皮村、西王莊村、西孫庄村、李河涯村、東王莊村、王樓村、李樓村、草廟村、李杭村、任屯村、朱屯村、梁庄村、馬庄村、仝老家村、王沃庄村、王大棒村、仝辛庄村、馬樓村、馮店村、佀庄村、王井村、雙廟村、仝林村、李河口村、樊樓村、三棧村,鎮人民政府駐潘東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潘渡鎮轄區總人口5905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895人,城鎮化率11.7%。
2018年,潘渡鎮戶籍人口6212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潘渡鎮財政總收入6767萬元,比上年增長1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829萬元,比上年增長1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60萬元,增值稅602萬元,企業所得稅6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135元,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7.8億比上年增長43%;各項貸款餘額9.8億元,比上年增長51%。
2018年,潘渡鎮有工業企業7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5家。
農業
2011年,潘渡鎮有耕地面積8萬畝,人均1.4畝。農業總產值達到4.6億元,比上年增長4.7%,農業增加值生產總值的14.6%。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5.2萬噸,人均873千克,其中小麥2.7萬噸,玉米2.5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1.5萬頭,年末存欄1萬頭;羊飼養量4.4萬隻,年末存欄3.8萬隻;家禽年飼養量69萬羽。
工業
2011年,潘渡鎮工業生產總值16.2億元,比上年增長35%。有棉紡織企業26家,固定資產投入3.2億元,實現年銷售收入3.8億元,以棉紡織和羊肉冷儲加工為主。
商業
2011年末,潘渡鎮有商業網點356個,職工120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5億元;集貿市場7處。

文化


潘溪渡伏擊戰
1940年,鄆城駐有日軍1個大隊和偽軍500餘人。日軍自恃武器精良,經常對我抗日根據地進行示威性掃蕩。1940年底,一一五師教三旅和魯西軍區第二軍分區地方武裝在教三旅旅長楊勇、政委蘇振華率領下,決定採取一次大的戰鬥行動,集中主力打擊鄆城的日偽軍。戰鬥採取“圍點打援、設伏圍殲”的戰術,以一部分兵力圍攻日軍佔據的戰略要衝侯咽集,主力則在侯咽集至鄆城間設伏,誘殲鄆城出援之敵。
1941年1月7日夜,八路軍特務營對侯咽集據點發起圍攻。預伏部隊從竊聽電話中得悉鄆城日偽軍出援侯咽集,10
潘渡鎮風貌
潘渡鎮風貌
時,鄆城出援日軍1個中隊、偽軍1個大隊,攜炮1門,汽車4輛,向侯咽集方向開進。13時許,日偽軍進入潘溪渡與鹼場店之間的黃河金堤伏擊區。日騎兵察覺八路軍預伏部隊,即行撤退。此時,第1營立即發起衝擊,日偽軍頓時陷於混亂。敵先頭部隊折返潰逃,第2營主力即跟蹤追擊,第3營迅速插向日偽軍側后斷其退路,協同第1、第2營將日偽軍分割包圍。在戰鬥發起時,擔任阻援的旅騎兵連和軍分區特務連,迅速機動至潘溪渡南側,擊退了由鄆城後續增援的日偽軍,保障了主力殲敵。此戰我軍一舉全殲日軍一個加強中隊和一個偽軍警備大隊,殲滅日軍軟木少佐以下160餘人,斃偽軍大隊長王品端以下130餘人,焚毀敵人汽車4輛,繳獲九二式步兵炮1門(至今陳列在軍事博物館中)、重機槍2挺、輕機槍6挺、馬步槍190餘支。
潘溪渡伏擊戰的勝利,殲滅了敵人有生力量,給日軍第32師團以沉重打擊,使敵人如斷臂折股,元氣大傷。這次伏擊戰的勝利,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振奮了魯西廣大群眾,動搖了敵偽的軍心,使冀魯豫根據地得到了鞏固發展,開創魯西平原全殲日軍的光輝戰例,對堅持魯西抗日游擊戰爭具有重要意義。
吃盡敵人苦頭的鄆城人民無不歡欣鼓舞。當地群眾編了一首歌謠,爭相傳唱。歌謠唱道:正月里,正月正,遍地麥苗青又青,潘渡一仗打得好呀,八路軍個個是天兵,用兵如神是楊勇,黃河岸畔留美名,留美名!

交通


2011年,潘渡鎮有鐵路京九線、聊商路、潘楊路、鄆李路過境。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潘渡鎮有文化站1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59處,各類文化專業戶38個,各類圖書室3個,藏書4500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66人,健身廣場1處、學校操場10個、村級活動室10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有線電視用戶1.1萬戶,入戶率72.5%。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潘渡鎮有幼兒園45所,在園幼兒20人,專任教師65人;小學18所,在校生4180人,專任教師28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15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766萬元,比上年增長24%。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6%,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潘渡鎮有衛生院1所,門診部(所)14個;病床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292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2名,其中職業醫師16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7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8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潘渡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19戶,人數1987人,支出178.8萬元,月人均75元,醫療救助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16人次,共支出7.1萬元,比上年增長3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9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0萬元,比上年增長16%。敬老院處,床位191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74人。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5萬元,使22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68萬元,比上年增長15.8%;基金支出合計168萬元,比上年增長15.8%。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8萬人,參保率98%。
展望
山東里能集團鄆城煤礦的開發建設,給潘渡鎮帶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潘渡境內煤炭資源豐富,煤層平均厚達7—8米,煤質優良、多為肥煤、氣煤、焦煤,含硫量少、燃燒值高,是理想的工業、化工、動力用優質煤種。山東里能集團是中國工業企業500強之一,也是山東省百強企業集團,由里能集團投資開發的鄆城煤礦就座落在潘渡鎮境內。該煤礦總投資20多億元,煤炭設計年生產能力240萬噸,可開採100年之久,2008年即可出煤,另外,里能集團計劃投資120億元建設坑口電廠和煤化工項目也正在申報中。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一個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將在潘渡鎮建成。為抓住煤電開發的良好機遇,潘渡鎮圍繞煤化工做好項目考察論證,超前規劃,積極發展商貿、金融、服務等相關產業,力求實現資源綜合開發效益最大化。
風鵬正舉九萬里。“突破菏澤”和鄆城縣率先進入全省經濟第二方陣的戰略對潘渡鎮黨委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屆黨委政府將堅持科學發展觀,立足地方特色,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力爭在“十一五”末,全鎮生產總值達到15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200萬元,工商稅收7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實現建設經濟高速發展、社會高度文明的和諧社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