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語

獨語

1919年魯迅在發表一組類似《野草》的散文詩時,將其命名為“自言自語”,在效仿者日益增多之後,又有人以“獨語”稱之。這類作品主要時逼視與抒發自己靈魂深處的矛盾、緊張、焦慮,包括難以言傳的感覺、情緒、意識與潛意識,並引向哲理的思考。

簡介


● 英文名稱:Soliloquy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聞診
● 常見病證:癲病、郁病

古籍摘選


● 傷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名詞解釋


● 神志清醒而喃喃自語,見人語止,精神障礙的表現。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獨語是一種異常的語言表現,是聞診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多數情況下,獨語屬於陰證、虛證。獨語常常表現為患者自言自語,喃喃不休,見人後立即停止,言語前後內容不搭、不連續的癥狀,常見於癲病、郁病等疾病中。

病因病機

● 中醫理論認為,獨語是一種心氣虛弱,不能供養心神,以致心神失養,出現神氣不足,獨語不休的癥狀。或者因為氣行不暢,郁滯於體內,痰氣鬱結,阻於脈絡,蒙蔽心神,導致心神不明,最終出現獨語。

常見疾病

● 現代醫學認為獨語為精神障礙的一種表現,常見於精神分裂症,也可見於抑鬱症、神經官能症、痴獃、反應性精神障礙等。

鑒別診斷

● 有些正常人也有自言自語的習慣,且不喜與人打交道,還有一些兒童也會出現這種自言自語,前後言語不連續的情況,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不能與獨語混於一談,也不需要治療干預。

治療方法

● 可以給予養心安神、行氣解郁的藥物進行治療干預。
● 還可以進行心理干預,鼓勵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建立與社會、人群的聯繫和互動。如掌握一種特長,並不斷強化,既可以建立自信心,獲得成就感,又可以迅速地融入集體活動中,分散注意力,從而改變心理狀態。同時,個人本身也應該進行有意識的自我調整,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平穩的心態,關注事物的正面影響。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朱文鋒。中醫診斷學.1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