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劉光夏的結果 展開

劉光夏

書畫家

劉光夏,男,1938年生於西安,回族,擅版畫、書籍裝幀,美術雜誌編輯部。1961年畢業於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任職,書畫家、教授,歷任北京裝潢設計研究所工藝美術師,中國美協《美術》編輯。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藝術出版社美編,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美術副編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理事。劉光夏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優秀藝術家。曾發表中國畫、版畫、連環畫、宣傳畫、書籍裝幀設計、詩歌、劇本等作品數百件。繪畫作品曾參加國內外美術展覽數十次,獲獎多次。他專心於中國彩墨畫的創作和探索,他的山水畫多以鄉土、明月、春雨、大海為主題,作品充滿了濃郁的鄉情詩意,給人以清新自然、返璞歸真的美感。

藝術特色


童年系列之一(中國畫)
童年系列之一(中國畫)
劉光夏的書法很善用墨,無論是行書、狂草或是隸書,常有水漬溢出墨團,努力繼承先人“漲墨法”的效果。而許多長詩、長跋,則顯得清逸冷峻,線條柔中見剛,大大去了火氣。他堅持書畫同源,相得益彰的理念,強調藝術無不相同,書與畫亦是一本同源,理法一貫的思想。堅持前人提倡的善書者,必善畫,以畫之墨法,通於書法。因而行、草、隸、篆日日研習,進而成為了名符其實的書法家。觀他的書法作品,既有一種長鋒羊毫特有的粗茁、厚實渾重的藝術效果,一種氣勢開張的陽剛之美,一種提筆暗過,圓潤凝練,綺麗精深,長撇長捺,意韻深長的感覺,又恰有一種天趣自然,返璞歸真,平和簡靜,山水蕭散與和雅之美。他的繪畫始終追求以詩入畫,講究詩與畫的相互結合。他認為書畫家不能沒有詩的修養,詩是畫的靈魂。畫家惟以詩心作畫,才能建構起畫的境界。他所有的作品幾乎都是用詩句或整段詩命名的。當你步入他的繪畫世界,徜徉於他那些畫中的花前月下時,你會發現,他的筆下原來也是一個天地無窮,神思無窮的世界。在這裡“意境”、“三遠”、“心視”、“散點
秋(中國畫)
秋(中國畫)
透視法”被運用得淋漓盡致,筆墨則在靈敏的變幻中滲透著作者對生活、對人生的頗多感悟、頗多理解和頗多反思。細細地觀察和分析他的這些作品,不難看出為了創造更加獨到和深刻的意境,他通常採取了許多新的藝術方法和手段。諸如變形手法,每每為了使物象與圖景超出一般且產生非凡的藝術魅力,他常常打破前人格局,在花形、鳥形、樹形、山形、石形等方面進行變化,並通過它們彼此間的呼應、向背、穿插、組合,以構成自己獨有的新境。像“童年”、“路”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在這裡清濁並用的筆法,使其筆墨、色彩、物象、景象均在清晰與含糊之中。即使墨色產生了豐富而奇妙的變化,也使具象與抽象在作品中互運、互化、互生。又如比襯手法,往往令人感到一種大起伏、大跌宕與大變化。其中有色與墨的比襯,有墨白、乾濕、濃淡、冷暖、明暗、強弱,各種顏色與同一種顏色間的比襯,也有點線面、大小、長短、縱橫、疏密、虛實等不同形式的比襯。通過比襯統一,使畫面中的形象強烈而不平板,生動而不僵滯,豐富而不單一。深迷互襯法,則是他大膽地借用古人在傳統山水畫技法中深遠與迷遠的方法,並將其融入花鳥畫的創作之中,有機地運用,從而產生了新的圖式,新的創意,新的意境,完成了一種新的建樹。

社會職務


劉光夏現在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任美術副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書籍裝幀研究會會員、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理事、陝西新月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山東省乳山書畫院、招遠書畫院名譽長河南省信陽雞公山中外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州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新華社書畫院特聘畫師。

主要成果


發表中國畫百幅,代表作有:《鄉土風情》(組畫七幅)、《我的童年》(十三幅)、《劉光夏彩墨畫》(五十二幅)掛歷,手冊等。《月光曲》、《黃河之水天上來》中國畫1984年中國美協北京分會收藏;《桂林山水》等中國畫獲獎。裝幀設計作品73冊,代表作有:《天安門革命詩抄》,198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精、平裝);《科學童話》、《外國童話》、《兒童漫畫》(共11冊),19791980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玲瓏三娘》,1987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為書籍、報刊插圖100餘幅,在《人民文學》、《民間文學》、《新觀察》、《中學生》、(人民日報)、《北京晚報》、《工人日報》等。
中國畫作品參加國內外美術展覽近20次,在北京、西安、山東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多次。曾發表詩歌、歌詞約20餘首,兒童歌舞劇本2部,歌詞作品(譜曲后)在全國獲歌詞創作優秀獎4次。《中國美術家辭典》、《中國工藝美術家辭典》、《中國專家大 辭典》、《世界優秀人才大典》等書作條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