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佈筋

牆梁與牆柱之外的牆體縱筋橫筋

大部分都是出現在樓板上的,分佈筋是處在受力筋上面的成 90 度起固定受力鋼筋位置的作用,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在剪力牆上,牆梁與牆柱之外的牆體縱筋橫筋亦稱作分佈筋。

定義


在剪力牆上,牆梁與牆柱之外的牆體縱筋橫筋亦稱作分佈筋,在11G101-1框架剪力牆圖集中,就有剪力牆水平分佈筋與剪力牆豎向分佈筋的構造做法。

出現位置

分佈筋
分佈筋
出現在單向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屬於構造鋼筋。(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
板的上部的鋼筋,放在最上面的就是受力筋,抵抗負彎矩的,之下的就是分佈筋!正彎矩筋布置在下的鋼筋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佈的鋼筋為分佈筋,­負彎矩筋(如懸挑板)相反,在下的鋼筋為分佈筋,在之上的鋼筋為受力筋
簡單的說,分佈筋是放在受力筋的內側:
如果是下部,受力筋的內側就是上邊;
如果是上部,受力筋的內側就是下邊!

作用

1、固定受力筋;2、將受力筋的荷載均勻的分散在受力筋上,使受力筋均勻受力。

其他


分佈筋、溫度筋的計算方法
分佈筋實圖
分佈筋實圖
依據GB50010-200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取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 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溫度筋的長度計算同板內負筋的分佈筋計算一樣。如圖紙上設計有溫度鋼筋時可參照分佈鋼筋的長度進行計算。如下所示:
1、溫度筋的長度=軸線長度-兩邊負筋標註長度+搭接長度*2+彎勾*2,加不加彎勾*2,看鋼筋等級,一級鋼可加也可不加,二、三級鋼一律不加彎鉤;
2、溫度筋的根數=(軸線長度-兩邊負筋標註長度)/溫度筋的間距-1才準確;不過有時候受力筋可以起到溫度筋的作用,不單獨配了分佈筋出現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內側,與受力鋼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

構造柱

是牆體內轉角及軸線相交處設置的牆體抗震柱,它是在唐山大地震后總結出來的防震減災技術措施之一,在此之前建築上是沒有的。

構造筋

就是按國家建築結構設計規範的強制要求布設、不用經設計人員重新計算的配筋,就是構造配筋,如單向受力板中長向配筋、柱子核心區加密等 牆拉筋:是構造柱與牆體的拉結鋼筋,保證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牆體能連接成整體,不至於甩出后傷人。

腰筋

是梁的高度超過一定高度后,防止梁側向扭曲的構造配筋,這就是上面說的構造配筋,是按國家規範強制要求而布設的。

預埋錨固筋

就是插筋,是為了新舊混凝土面的接槎牢固或滿足受力要求而預先插設的。

抗扭筋

屬於腰筋的一種,是用以承受扭矩的鋼筋,需要有“箍筋”和“縱筋”構成。

附加吊筋

主次梁相交,在主梁內次梁鋼筋下部布設的吊筋,解決次梁與主梁相交處主梁內部混凝土剪應力過大的問題。

計算方法


分佈筋的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分佈筋
分佈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