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證

陰證

陰證指符合陰的抑制、衰退、沉靜、緩慢等屬性的證候,是對里證、虛證、寒證的概括。對一般疾病的臨床辨證,指陰陽屬性歸類,分“陰證”與“陽證”。

簡介


● 英文名稱:Yin Pattern/syndrom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八綱辨證

古籍摘選


● 若身涼不渴而寒,踡足而卧,惡聞人聲,不欲言,皆陰證也。(《校正素問精要宣明論方·補養寒論》)

名詞解釋


● 符合陰的抑制、衰退、沉靜、緩慢等屬性的證候,是對里證、虛證、寒證的概括。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陰證,是按照陰陽辨證方法,對疾病類屬的劃分的結果。其中表現為抑制、沉靜、衰退、晦暗、向內、向下、隱匿、變化緩慢的,里證、寒證、虛證,或病邪性質為陰邪致病的,均屬陰證範疇。

陰的特性

● 人類觀察太陽出沒、月亮變化等明暗交替的天象觀察,由此形成陰陽最初涵義,即向日為陽,背日為陰。隨著對自然現象的觀察不斷擴展,陰陽的涵義逐漸引申,如天地、上下、明暗、寒熱、動靜等。其中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等特性的事物和現象,都屬於陰。

病機析要

● 導致陰證的主要病機可分為陽偏衰和陰偏盛。
● 陽偏衰:機體陽氣虛損,溫煦、推動、氣化等功能減退,陽不制陰,陰相對偏亢,出現虛寒內生的病機變化。臨床可見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胖苔白,脈沉遲等。
● 陰偏盛:感受寒濕陰邪,或過食生冷,或陰寒性質病理產物積聚,寒邪中阻等,出現陰邪偏盛,則功能抑制、機體反應性減弱,臨床表現以寒、靜、濕為特點。可見惡寒,喜暖,形寒肢冷,踡卧,口淡不渴,苔白,脈緊或遲等癥狀。

臨床表現

● 陰證一般表現為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重踡卧,形寒肢冷,倦怠無力,語聲低怯,納差,口淡不渴,大便溏薄、腥臭,小便清長,舌淡胖嫩,脈沉遲或弱或細澀等。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GB/T 16751.2-1997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