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醫藥學院

省公辦高校

吉林醫藥學院(JilinMedicalUniversity)位於吉林省吉林市,學校是吉林省獨立設置的一所西醫本科院校,吉林省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立項建設A類高校,省屬首批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工作試點單位。

吉林醫藥學院的前身是1952年組建的東北軍區空軍長春護士訓練隊,1954年8月,更名為空軍461醫院附屬高級護士學校。1993年6月,更名為空軍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04年8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學校由軍隊整體移交吉林省,定名為吉林醫藥學院。

徠截至2020年12月,學校佔地面積52.7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7.4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1.41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66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85.91萬冊,中外文資料庫23個。有專任教師47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0443人,其中本科生8029人。設有9個教學院、系,2所附屬醫院和2所非直屬附屬醫院,開設21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6個專科專業,涵蓋醫、理、工、管4個學科門類。

歷史沿革


吉林醫藥學院校園風景
吉林醫藥學院校園風景
1952年,吉林醫藥學院的前身是東北軍區空軍長春護士訓練隊。
1954年8月,更名為空軍461醫院附屬高級護士學校。
1961年4月,更名為空軍衛生學校。
1975年4月,改稱空軍軍醫學校,由長春遷址吉林市。
1986年10月,更名為空軍醫學專科學校。
1993年6月,更名為空軍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1996年起,學校與白求恩醫科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999年作為第四軍醫大學的分院獨立開展研究生教育。
1999年5月併入第四軍醫大學。更名為第四軍醫大學吉林軍醫學院
2004年8月,學校整體移交吉林省,更名為吉林醫藥學院。
2013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2015年,學校成為省屬首批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工作試點單位。
2017年,通過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有效期6年。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8月,學校設有15個教學系(部),建有1個綜合實習實訓基地(交口分院),另有2個師範專科分校。現有44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法學、農學、管理學、教育學、歷史學、藝術學等9大學科門類。
本科列表
院系名稱本科專業學制
馬克思主義學院應用心理學四年
基礎醫學院醫學影像學五年
預防醫學五年
藥學院藥學(臨床藥學方向)五年
藥物製劑四年
醫藥營銷四年
護理學院護理學四年
護理學(英語護理方向)四年
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營養與食品衛生方向)四年
生物醫學工程四年
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向)四年
食品質量與安全四年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四年
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四年
市場營銷四年
檢驗學院醫學檢驗四年
醫學檢驗(臨床輸血方向)四年
生物技術四年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康復治療學四年
應用心理學院————
專科列表
學校專業名稱學制
吉林醫藥學院口腔醫學、藥學、護理、醫學影像技術、醫學檢驗技術三年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8月,學校有教職工1124人,專任教師852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206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683人。現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與“萬人計劃”入選者1人、省級“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人、“三晉英才”6人、省級教學名師6人、省級優秀教師1人、“1331工程”立德樹人“好老師”課程建設計劃支持人選1人、省級師德標兵1人、省級師德楷模2人、省級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1人。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等知名高校專家26人為兼職、客座教授。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蔡建輝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蔡建輝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蔡建輝
省教學名師(4人)任曠、張秀榮。(名單不全)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序號團隊名稱帶頭人等級評定時間
1藥理學教學團隊任曠省級2016年
2預防醫學教學團隊王舒然省級2016年
3“思法”與形勢政策課教學團隊馮澤明省級2013年
4藥劑學課程教學團隊張秀榮省級2009年
5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教學團隊——省級——
6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團隊——省級——
7外科學教學團隊——省級——

學科體系

截至2016年11月,學校有省高校“十二五”優勢特色重點立項建設二級學科2個,重點立項培育一級學科1個,省衛生廳重點專科2個。
省高校“十二五”優勢特色重點立項建設二級學科(2個)外科學、藥劑學
重點立項培育一級學科(1個)臨床醫學
省衛生廳重點專科(2個)婦產科學、口腔科

人才培養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6年11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品牌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建設單位2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6門。有第二批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1個,有中央與地方共建特色專業實驗室2個。
中央與地方共建特色專業實驗室(2個)藥物製劑實驗室、臨床技能實驗室
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臨床醫學專業生殖醫學方向
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組織學與胚胎學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名單不全)
省級品牌專業建設點(2個)臨床醫學、護理學
省級特色專業(4個)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應用心理學
第二批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1個)吉林省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研究基地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藥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臨床醫學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應用心理複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吉林醫藥學院省級精品課程建設一覽表
序號課程名稱負責人所在單位授予時間
1組織學與胚胎學竇肇華基礎醫學院2005年
2生物化學(專科)潘文干基礎醫學院2006年
3人體解剖學牛松青基礎醫學院2006年
4組織學與胚胎學竇肇華基礎醫學院2007年
5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馮澤明人文社科部2008年
6生物化學呂士傑基礎部2009年
7醫學心理學羅正里人文社科部2010年
8外科學蔡建輝附屬醫院2010年
9有機化學董順福藥學院2011年
10基礎護理學李春卉護理學院2011年
11藥理學任曠基礎醫學部2012年
1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姜淑蘭人文社科部2012年
13急危重症護理學關青護理學院2013年
14藥物分析馮波藥學院2013年
15藥劑學張秀榮藥學院2014年
16營養學宋春梅公共衛生學院2014年
教學成果
徠截至2017年1月,該校管理學院等4個單位獲評國家和省級大學生學科競賽優秀組織獎,李艷等6人獲大學生學科競賽國家級獲獎項目指導教師、馬冰鶴等8人獲大學生學科競賽省級獲獎項目指導教師。趙麗微等8人獲省部級以上教學競賽獎,張凈雯等12人獲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
2015年12月,該校金連海教授主持的重點課題“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模式研究”、宋春梅教授主持的重點課題“新形勢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隋萬林教授主持的重點課題“高等學校章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田洪艷教授主持的一般課題“基於團隊合作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任麗平副教授主持的一般課題“醫學院校管理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李英副教授主持的一般課題“醫學院校應用型心理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與實踐”、金瑛副教授主持的一般課題“天然藥物化學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探索”和潘淑霞副教授主持的一般課題“統計學教學改革與創新能力培養”等8項省級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結項。

獲得榮譽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首批中醫類別實踐技能考試11個國家基地之一
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省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單位
省村級醫療衛生技術人才培訓基地國家執業醫師考試吉林省基地
吉林市衛生技術人才培訓基地中國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單位
省解剖學會、省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單位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單位
全國紅十字模範校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單位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11月,學校擁有科研實驗平台18個,其中“院士工作站”1個,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3個、省教育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衛生廳重點實驗室2個,省工信廳實驗中心1個,省中醫藥管理局實驗平台10個。
“院士工作站”(1個)吉林醫藥學院院士工作站
省中醫藥管理局實驗平台(10個)中藥抗微波輻射研究實驗室、中藥質量檢測實驗室、中藥微量元素分析實驗室、中藥細胞分子毒理實驗室、中藥及復方藥效物質基礎研究實驗室、生殖與腫瘤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名單不全)
省教育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研究中心
省衛生廳重點實驗室(2個)輻射損傷防治實驗室(名單不全)
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3個)輻射損傷防治實驗室、吉林省重大疾病發病機制與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腫瘤靶向治療與轉化醫學實驗室

科研成就

截至2016年11月,學校立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項、省重大科技專項2項,省級項目181項;發表SCI收錄70篇,重要期刊論文241篇;獲省科技成果獎12項(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各1項),發明專利6項。
2016年11月,該校蔡建輝教授主持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新標記物與藥物降脂機制研究”項目,獲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由溫春陽教授主持的“Ang-1、Ang-2和Tie-2在大腸癌中的表達及其作用的分子機制研究”項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11月,該校沈楠老師主持的《萱草花總黃酮抗肝損傷的實驗研究》、邰志艷老師主持的《非奇異H矩陣的判定系列學術論文》榮獲吉林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一等獎;歐仁俠老師主持的《基於高斯濾波的光學元件損傷圖像在線檢測》榮獲吉林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二等獎;歐仁俠老師主持的《非線性移動通信系統的PSK控制盲通道調製演演算法》、張曾昱老師主持的《基於掌上虛擬社區的高校教師隱性知識交流平台實踐研究》榮獲吉林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三等獎。
2016年3月,該校楊敬研副教授撰寫的論文《基於軍游虛擬技術拓展高校國防教育的研究》獲全國軍事課科研論文成果一等獎。
2015年11月,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姜淑蘭教授申報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理解中國工人階級是國家的領導階級”和傅偉韜副教授申報的“如何理性看待當今社會的道德問題”入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2016年圖書館官網顯示,吉林醫藥學院圖書館館藏文獻總量142萬冊,其中紙質圖書82萬餘冊,電子圖書60萬餘冊;訂購紙質期刊1162種,電子期刊8300餘種,各類資料庫23個。形成了以醫學為中心,兼及理、工、農、文等各門類學科,符合學校教學科研發展需要的館藏體系。
圖書館
圖書館
學術期刊
《吉林醫藥學院學報》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醫藥衛生類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反映學院在醫學科研、醫療、教學方面的新成果、新技術、新經驗,內容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學、醫學檢驗、營養學、護理學、衛生管理等,欄目設置有論著、經驗交流、技術方法、個案與短篇、綜述、教學研究等。

學術交流

截至2016年11月,學校先後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印度等10多個國家的高校、醫院建立了合作關係。同香港Maryknoll醫院合作開展1+5境外育才項目,與韓國大邱保健大學、加圖立大學簽訂合作協議。2014年學校啟動了留學生招生培養工作,有留學生70人,來自5個國家。每年選派優秀教師出國交流學習,2014年以來,共34人相繼赴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等地學習。

附屬醫院


截至2016年11月,學校有2所三級甲等直屬附屬醫院和2所三級甲等非直屬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直屬附屬醫院(2所)第一臨床醫學院附屬四六五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附屬梅河口市中心醫院
三級甲等非直屬附屬醫院(2所)附屬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附屬吉林油田總醫院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校徽釋義:
吉林醫藥學院
吉林醫藥學院
標誌主題造型是“醫藥”的首字母“Y”,體現出醫藥院性的屬性。“Y”像一棵大樹,又似一個張開雙臂的人擁抱著上方代表解放軍的紅五星,彰顯出學校傳承優秀軍隊院校作風、百年樹人的神聖職責,同時也體現了學生茁壯成長的美好景象。背景圖案是吉林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霧凇的寫照,霧凇的承載體為松樹,松樹傲雪常青、堅韌不撥的品質巧妙地融合到標誌中,體現出學校積極向上的奮鬥精神。“Y”下方柔和的圓形洋溢著人情關懷般溫暖,喻示了學校給予學生的希望與呵護。1952是建校時間。

精神文化

校訓
博學厚德、扶傷濟世
“博學”出自《禮記·中庸》十九章:“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博學之”意謂為學習首先要廣泛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並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厚德”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發憤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就應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扶傷濟世”即從醫學院校的性質出發,以要求師生。扶傷濟世有兩層意思,其一即字面意思,救死扶傷,拯救病患,福澤天下;其二為引申義,小到扶助弱小,大到救國濟世,在和平年代也可振興中華,實現中華的和平崛起。以“扶傷濟世”為校訓,就是讓師生樹立濟世強國的目標,並為之奮鬥終身。另一方面,扶傷濟世也是讓師生樹立主人翁態度,以強者的身份繼承學校軍事院校傳統,以為國為民為己任。
校訓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顧問李鐸親筆題寫。

校園環境


校園活動

截至2015年1月,學校緊緊圍繞培育“愛心、恆心、責任心”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和諧文化育‘三心’”成果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羽翼園——構建大學生素質教育網路體系”“核心價值體系鑄魂,知行統一文化育人”“‘燕帽——燭光——使命’——吉林醫藥學院開展授‘護士帽’系列文化教育活動”獲吉林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張國華
黨委副書記、校長蔡建輝
黨委副書記張印
副校長林長英、王柳行、金連海
紀委書記白雪

歷任領導

姓名職務任期姓名職務任期
崔振北校長1977.10.11--1980.07.08楊興國政委1977.10.11--1979.07.09
郭勤校長1980.07.09--1988.07.26李學中政委1979.07.10--1983.05.02
董樹生校長1988.07.27--1996.06.19付久思政委1983.05.03--1990.09.16
艾英時政委1990.09.17--1997.08.28
張國民校長1996.06.20--2004.06.29沈錦生政委1997.08.29--1999.09.18
王東海政委1999.09.19--2004.06.29
隋萬林校長2004.07.05--2014.12.23薛連海黨委書記2004.07.05--2014.11.07
鄭永奎黨委書記2014.12.23--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