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寺廣場

遼寧省瀋陽市地標之一

皇寺又名實勝寺,全名為蓮花凈土實勝寺,坐落在瀋陽市和平區的皇寺廣場。老瀋陽人都知道,皇寺是清代初期皇太極特意為“瑪哈噶喇”純金鑄刻的大型佛像而專門建立的寺廟。竣工時間是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由女真族人的領袖人物皇太極頒旨敕建的皇家廟宇。因為,“瑪哈噶喇”是藏傳佛教的最大護法神,具有神聖不可侵犯的超常威力。

建設背景


實勝寺的主要建築都是黃綠琉璃屋頂,與皇宮殿頂相當。管寺“達喇嘛”享受朝廷二品俸祿,掌有銀質大印,足見此皇寺非同一般。當時,皇帝每年正月上旬都要率領王公大臣及前來朝賀的蒙古各部王公到此拜佛念祖,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歷代皇帝東巡及皇親國戚來盛京時,也多到此朝拜。乾隆皇帝執政期間,曾四次東巡,每次必臨皇寺參佛,並親題“海月常輝”四個大字,其筆力蒼勁,頗具風采。而凡新到盛京上任的官員,第一件事也是前來參拜金佛。實勝寺也因之聲譽倍增,香火不衰。
皇寺廣場
皇寺廣場

皇寺金佛


實際上,皇寺聞名於天並不是因為它是帝王所建,當年皇寺的宗教地位也遠遠高於後來的北京的雍和宮,而是因為“瑪哈噶喇”這尊金佛不僅來源於元代時期的西藏,而且金佛本身又是戰無不勝的常勝神靈。按現代的話來說,“瑪哈噶喇”這尊金佛的文物價值和材料本身的黃金價值,加上名人製造的社會效應和金佛造像本身涵蓋的宗教寓意,都足以使其價值連城。
這尊金佛“瑪哈噶喇”原本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國師帕思巴(含有靈童之意。俗名:羅追堅參,蒙古文字的發明者)喇嘛,募集千斤黃金親自設計刻鑄而成的。這尊金佛重達六十四斤二兩(俗稱千兩金佛,舊制16兩為1斤)。
高一尺二寸。萬億紫金,精美絕倫,堪稱曠世國寶。據說,誰能得到這尊“瑪哈噶喇”,誰就能得到天下。譬如,元朝蒙古貴族就依仗著這尊金佛“瑪哈噶喇”,征服了天下,統治了全國,建立了名揚四海、威懾天下的大元帝國。因此,關外的女真汗王努爾哈赤也夢寐以求地想得到金佛“瑪哈噶喇”,祈望藉助金佛的神聖力量來兼并天下。這就不難想象當初皇太極設計得到金佛“瑪哈噶喇”時的激動心情。據廟內碑銘刻記,當即皇天極帶領滿朝文武趕去瀋陽西郊,“跪迎瑪哈噶喇。卜地建廟,名曰凈土蓮花實勝寺。”
這尊功勛卓著的“瑪哈噶喇”金佛在元朝的蒙古貴族奪得天下后,供奉于山西省五台山。後來,元朝統治者的政權動搖,就在其面臨即將覆沒時,無可奈何之中只能鳥獸散亂敗退到塞北草原自稱北元,養精蓄銳企圖捲土重來。當然,必定攜帶著神靈寶貝“瑪哈噶喇”金佛。簡單地說,也就是由成吉思汗的後裔察哈爾部的首領林丹汗把“瑪哈噶喇”金佛帶到了今天隸屬於內蒙古赤峰地域的領地,建城供奉。
明末清初的國家事態頗為複雜,尤其是關外塞北之地三足鼎立。關內有大勢已去的明代王朝;關外有正在崛起的女真族人;塞北草原存在著強弩之末的北元蒙古部落。於是,女真漢王努爾哈赤和首領皇太極,出於對“七大恨”的報復和覬覦中原入主關內的需要,祈望“瑪哈噶喇”金佛能給其新生的政權帶來神奇的戰鬥力量。所以,皇太極繼承了努爾哈赤的遺願,想方設法地得到“瑪哈噶喇”金佛。於是,女真族人派遣姦細深入建都於內蒙古赤峰哈爾部的林丹汗部落,並重金收買了佛廟大喇嘛摩爾根喇嘛,最終由摩爾根喇嘛牽引著白色的駱駝攜帶著“瑪哈噶喇”金佛,沿著古道前往盛京(瀋陽)。皇太極馬上先派出蒙臣華禮克圖囊蘇前往半途迎接摩爾根喇嘛,而他帶領著滿朝文武官員隨即趕來。就當摩爾根千里迢迢來到距離盛京城西不太遠的地方,亦即行至如今北市場皇寺廟西邊的一棵老槐樹下時,白駱駝突然卧倒不起。摩爾根喇嘛又驚又喜,認為此地是佛門聖地。皇太極聞之更是歡喜,便旨令在此地興建佛樓一座,供奉嘛哈噶喇金佛。
實際情況與傳說大致相符。據說,白色的駱駝走到今天的皇寺廣場附近,就一頭倒地口吐白沫安然地死去了。於是,皇太極聞訊大喜過望,帶著滿朝文武官員,離開盛京皇宮,走出盛京城西郊承德縣附近的攘外門(今瀋陽小西門),又西行約二里多地,才來到白色駱駝歸西之地。皇太極認為,這是“瑪哈噶喇”金佛神靈顯現,擇地而居正是吉祥天兆。於是下令擇日吉時,卜地建廟,這才有了瀋陽這座著名的凈土蓮花實勝寺——皇寺。如今的瀋陽皇寺廟內,“瑪哈噶喇”金佛樓閣之下一層,便是一座藏式小塔,塔內葬有摩爾根喇嘛和白駱駝的遺骨,永志其奉獻了“瑪哈噶喇”金佛的功德。總之,金佛“瑪哈噶喇”來到了盛京。
就在皇太極得到“瑪哈噶喇”金佛的當年(1634年),盛京城裡就發號施令依仗武力統一了關外建州女真各部;又興兵攻打塞北的北元蒙古部落,結果戰果顯赫滿載而歸。試想當年夕陽返照,落日餘暉,在遼西茫茫草原的荒原古道上,旌旗獵獵暗阡陌,馬蹄聲碎驚昏鴉。滿清兵卒押解著一隊老弱俘虜,風塵僕僕地向盛京城闕走來。隊伍之中有位重要人物,那就是察哈爾部的首領林丹汗的妻子,後來成為皇太極的四大福晉(太太)之一的貴夫人。林丹汗倉慌出逃兵敗潰退走死西陲草灘青海湖,他的妻子就歸降了滿清女真,並把大批財富包括傳國之璽在內的細軟統統作為嫁妝一併孝敬給了新的主人皇太極。第二年,女真改稱滿州。第三年再改國號為清。女真汗王就是這樣步步為營,再一步登天,搖身一變,坦然蹴就成為了大清皇帝。
“瑪哈噶喇”金佛到達盛京城瀋陽之後,有許多神奇的傳說,直至今日仍耳熟能詳。其一,就是“瑪哈噶喇”金佛在皇寺大殿建成之後,不肯在大殿留駐,往往在第二天早晨看到金佛自己待在大殿西側。據傳說,每當夜晚,“瑪哈噶喇”金佛就駕馭著祥雲飛到大殿的飛檐聳脊之上,面向東方望日而出。金佛的反覆顯靈似乎在暗示人們,大殿並不是他所理想的家。於是,又在大殿的西側南角落,偏離了中國古建築非常講究的中軸線,當不當正不正地建了一棟二層閣殿式的佛樓,名曰“瑪哈噶喇”金佛樓。並把“瑪哈噶喇”金佛供奉在二樓之上,面朝東方迎接朝霞。消息傳出,不脛而走,朝拜者蜂擁而來。香火鼎盛,聞名遐邇。實勝寺佛日爭輝,名噪當時。就連西藏的九世班禪活佛覺道雪山峰大師,也不遠萬里前來拜謁。可見“瑪哈噶喇”金佛的影響神威波及異域邊陲,可謂是老幼膜拜,婦孺皆知。
當時,拜佛的信徒,由當班的達喇嘛領著登上佛樓。拜佛者一般都帶有供品或者金銀作為香資錢,達喇嘛接過供品放在供桌上,然後,邊念經邊用金佛邊的降魔杵往跪在金佛前的信徒頭上碰一下,以示“消災祝福”。拜佛的人與日俱增,只要晨曦初露,廟門一開,拜佛的人就接踵而至,特別是那些達官貴人每每出入於佛樓前。
女信徒是不能上佛樓的。就是皇后貴妃也不允許面見“瑪哈噶喇”金佛。如果想要拜見,只能由達喇嘛在樓下接待。清朝皇帝每次東巡都必須去見“瑪哈噶喇”金佛。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於雍正四年(1728年)降旨重修佛樓。
在盛京瀋陽,凡是上任的大小官員,第一件事就是去實勝寺,到“瑪哈噶喇”佛樓去拜見金佛。否則官位不穩。因為,實勝寺的喇嘛都是受到皇帝的封賞,特別是“瑪哈噶喇”金佛倍受皇家青睞,所以,皇寺的達喇嘛一般都是一二品的官銜;而且有規定,夠品級的喇嘛去見皇帝如走平路,守衛皇宮的衛兵不得阻攔。《盛京通志》載:“……喇嘛均有品級,交通官府或干預詞訟,民間皆敬畏之……。”因此,不但老百姓敬懼喇嘛,就是地方官也不敢得罪他們,上任前必須去見金佛和喇嘛。
金佛遺失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30日,國民黨遼寧省政府主席徐箴派人到皇寺察看“瑪哈噶喇”金佛,就在當晚金佛失蹤,至今下落不明。然而,禍不單行。1946年4月2日,由於寺院旁的一家木器店失火殃及寺院,燒毀了牌樓和山門,加之金佛又神秘失蹤,喇嘛被囚禁,可謂是雪上加霜。當時奉天的國民黨官方報紙《中蘇日報》披露了這條令世人震驚的新聞:藏於瀋陽皇寺的稀世珍寶——金佛被盜。頃該間,人們街談巷議,猜測種種。金佛究竟被誰盜去了呢?而國民黨有關當局初步認定:金佛被盜,系皇寺喇嘛所為。於是,警察局上午接到報警后,下午就開始捕人。除了扎薩克喇嘛包因納木合和一個賬房先生而外,他們將其餘的17位喇嘛全部抓到警察局審訊,喇嘛們的住所也被翻了個底朝天。據上世紀末皇寺僅存的當事人,時年92歲的老喇嘛常海峰在瀋陽皇寺時敘述:氣勢洶洶的警察對眾喇嘛進行了嚴刑拷打,壓杠子、灌涼水、坐老虎凳,逼他們招認。嚴刑逼供無效,鳴槍恫嚇無果,警察局只好將喇嘛們分批釋放。就這麼折騰了一個多月,金佛仍無蹤影,而喇嘛們確實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現狀


富有傳奇色彩的“瑪哈噶喇”金佛案成為了半個世紀以來的無解之謎!滄桑巨變,事過境遷,但老瀋陽的人們有時還會觸景生情,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曾經輝煌燦爛的傳世國寶“瑪哈噶喇”金佛。有時候還會琢磨金佛的下落。在諸多揣測之中曾經有一說頗具信同,說:“瑪哈噶喇”金佛被盜竊之後,不願離開瀋陽這塊風水寶地。於是,就在偷運者裝船離岸不久,便大發神威,將盜船連同賊人一塊兒,翻入深海,從此匿而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