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實徠驗室前身是組建於1987年的中國科學院腐蝕科學開放研究實驗室。1993年國家計委批准建設,1995年通過驗收,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2013年摘牌。現任實驗室主任王福會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宋詩哲教授。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國內外開放,是開展腐蝕與防護基礎研究、學術交流和高級人才培養的基地。
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開展腐蝕與防護基礎性研究、學術交流和高級人才培養的基地。實驗室針對能源、海洋開發、交通運輸、環境、航空航天等行業需求,研究材料的腐蝕規律和控制方法、表面防護層在環境因素作用下的失效機理、材料腐蝕壽命預測方法及理論,發展腐蝕監/檢測技術和防護應用技術。實驗室現有四個研究方向:
1、腐蝕電化學與自然環境腐蝕:電化學腐蝕機理;腐蝕監檢測理論與技術;化學/電化學防護膜/層技術與理論;材料在典型自然環境中的腐蝕規律及防護技術。
2、高溫腐蝕與防護:合金的氧化機理;氧化膜的形成、破裂、修復規律及表徵;高溫混合氣氛腐蝕與防護;防護塗層的形成與失效;納米技術在塗層中的應用。
3 、力學-化學腐蝕與防護:應力腐蝕開裂;環境因素對疲勞裂紋萌生的影響;氫脆損傷與規律;多相流中材料的腐蝕、沖蝕和空蝕破壞機理與防護。
4、表面科學與工程技術:針對國防和經濟建設需要,研究與開發先進的表面防護與功能化塗層的製備技術,並對相應的關鍵科學問題展開系統研究。
學術徠團隊
實驗室研究
實驗室已與美國勞倫斯柏克利實驗室,英國伯明翰大學、莎莉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瑞典皇家工學院,義大利熱那亞大學,日本北海道大學、韓國科學技術學院、機械與材料研究院和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等學術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
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腐蝕科學開放研究實驗室。1983年,在新成立的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會議上,時任所長師昌緒院士、院技術科學部劉翔聲主任和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李鐵藩研究員等提出“辦開放型研究所”的思想。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逐漸奠定了“開放辦所”的模式。在柯偉所長和曹楚南研究員具體組織下,研究所自籌資金組建腐蝕科學開放研究實驗室,曹楚南研究員任實驗室主任、李鐵藩研究員任學術委員會主任(1987—1994)。2013年,在科技部組織的評估中,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為較差,根據《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的有關規定,該實驗室不再列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其主要研究方向納入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