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敦德
陳敦德
陳敦德,1944年12月1日出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中國內地作家、編劇、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
徠1980年,創作個人首部電影文學劇本《法庭內外》。1984年,擔任劇情電影《老闆哥和電妹子》的編劇。1987年,擔任劇情電影《芙蓉鎮》的編劇。1988年,出版紀實文學《毛澤東·尼克松在1972》,該作品獲得第3屆中國優秀圖書金鑰匙一等獎。1991年,出版紀實文學《歸根——毛澤東、周恩來與李宗仁握手》。1993年,出版紀實文學《尚未最後實現的握手——毛澤東與蔣介石》。1994年,擔任戰爭電影《鐵血崑崙關》的編劇和製作人。2000年,創作紀實文學《破冰在1964》。2004年,由其創作的紀實文學《勝利在1971》出版。2007年,出版紀實文學《周恩來飛往非洲》。2009年,創作紀實文學《香港問題談判始末》。2012年,由其創作的紀實文學《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紀實》出版。2015年,創作紀實文學《諾門坎1939》。
陳敦德
1982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編劇進修班學習。1984年,擔任劇情電影《老闆哥和電妹子》的編劇,該片根據古華的小說《蒲葉溪磨房》改編;同年,擔任劇情電影《霧界》的編劇,該片由郭寶昌執導。
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6年,擔任戰爭電影《血戰台兒庄》的製作人。1987年,擔任劇情電影《芙蓉鎮》的編劇,該片根據古華的同名小說改編;同年,創作中篇小說集《女工牛仔》 。
1988年,出版紀實文學《毛澤東·尼克松在1972》 ,該作品獲得第3屆中國優秀圖書金鑰匙一等獎;同年,為了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三十周年,編導了電視文獻片《鄧小平在廣西》 。1989年,編導電視專題片《桂林文化城》 。
1991年,創作紀實文學《歸根——毛澤東、周恩來與李宗仁握手》 。1993年,出版紀實文學《尚未最後實現的握手——毛澤東與蔣介石》 ;同年,創作紀實文學《中國有條紅水河》 ;隨後,出版紀實文學《毛澤東與蔣介石》 ;此外,還執導了電視劇《中國有條紅水河》,該劇獲第4屆駿馬獎一等獎。
徠紀實文學作品集
2004年1月,由其創作的紀實文學《勝利在1971》出版,該作品全面、客觀、翔實地記錄了新中國1971年重返聯合國的台前幕後,再現了當時國際國內政治關係與世界格局;同年,出版紀實文學《接觸在1944:美軍觀察組》 ;隨後,出版紀實文學《合作在1946:軍調歲月》 ;此外,還創作了紀實文學《知情者說》 。
2005年,創作紀實文學《新中國外交談判》 。2007年1月,由其創作的紀實文學《中美建交紀實》出版;同年,出版紀實文學《開國外交紀實》 ;隨後,在紀錄片《鐵血恩仇:桂系軍閥往事》中出鏡;此外,還出版了紀實文學《周恩來飛往非洲》 。
2009年,創作紀實文學《香港問題談判始末》 。2010年,出版紀實文學《“總統”歸來》 ;同年,創作紀實文學《台海較量》 。2011年,出版紀實文學《紅牆知情者說四》,該作品以當事人或親歷者的回憶與記述為主要內容。
2012年,由其創作的紀實文學《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紀實》出版;同年,創作紀實文學《新中國外交照片解讀》,該作品通過解讀外交老照片的形式,闡釋一個個外交領域已解密、但知曉者仍較少的事件;此外,還創作了紀實文學《傳奇將軍孔從洲》 。2013年,創作紀實文學《廢約》 ;同年,出版紀實文學《外交核爆:中法建交紀實》 。
2014年,創作抗日小說《B-29轟炸機群從中國起飛》,該小說講述抗日戰爭期間美國空軍先後與國共政府合作轟炸日本本土的故事;同年,創作紀實文學《改變世界的一周》,該作品全面客觀真實地記述了 1972年尼克松訪華的歷史;此外,還出版了紀實文學《中美建交》 。2015年,創作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的紀實文學《諾門坎1939》 。
時間 | 名稱 | 出版社 |
2015年 | 《諾門坎1939》 | 解放軍出版社 |
2014年 | 《B-29轟炸機群從中國起飛》 | 解放軍出版社 |
2014年 | 《改變世界的一周》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14年 | 《中美建交》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13年 | 《外交核爆:中法建交紀實》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13年 | 《廢約》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12年 | 《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紀實》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2012年 | 《新中國外交照片解讀》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12年 | 《傳奇將軍孔從洲》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11年 | 《紅牆知情者說四》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10年 | 《“總統”歸來》 | 中國文史出版社 |
2010年 | 《台海較量》 | 中國文史出版社 |
2009年 | 《香港問題談判始末》 | 香港中華書局 |
2007年 | 《中法建交紀實》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2007年 | 《中美建交紀實(上)》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2007年 | 《開國外交紀實》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2007年 | 《周恩來飛往非洲》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2007年 | 《周恩來飛往萬隆》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2007年 | 《起航在1979(下)》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2005年 | 《新中國外交談判》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2004年 | 《勝利在1971》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2004年 | 《知情者說》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04年 | 《接觸在1944:美軍觀察組》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2004年 | 《合作在1946:軍調歲月》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2001年 | 《崛起在 1949》 | 世界知識出版社 |
2000年 | 《破冰在1964》 | 世界知識出版社 |
2000年 | 《解凍在1972》 | 世界知識出版社 |
1997年 | 《毛澤東·尼克松在1972》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1997年 | 《歸根》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1993年 | 《毛澤東與蔣介石》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1993年 | 《中國有條紅水河》 | 中國戲劇出版社 |
1993年 | 《尚未最後實現的握手——毛澤東與蔣介石》 | 八一出版社 |
1991年 | 《歸根——毛澤東、周恩來與李宗仁握手》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1988年 | 《毛澤東·尼克松在1972》 | 北京崑崙出版社 |
1987年 | 《女工牛仔》 | 廣西人民出版社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94年 | 《鐵血崑崙關》 | 電影 |
1993年 | 《中國有條紅水河》 | 電視劇 |
1989年 | 《桂林文化城》 | 電視專題片 |
1988年 | 《鄧小平在廣西》 | 電視文獻片 |
1987年 | 《芙蓉鎮》 | 電影 |
1984年 | 《霧界》 | 電影 |
1984年 | 《老闆哥和電妹子》 | 電影 |
1980年 | 《法庭內外》 | 電影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93年 | 《中國有條紅水河》 | 電視劇 |
1989年 | 《桂林文化城》 | 電視專題片 |
1988年 | 《鄧小平在廣西》 | 電視文獻片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94年 | 《鐵血崑崙關》 | 電影 |
1986年 | 《血戰台兒庄》 | 電影 |
時間 | 名稱 |
2007年 | 《鐵血恩仇:桂系軍閥往事》 |
榮譽獎項 |
▪ 1993 第4屆 駿馬獎一等獎 《中國有條紅水河》 (獲獎) ▪ 1989 第3屆 中國優秀圖書金鑰匙一等獎 《毛澤東·尼克松在1972》 (獲獎) |
陳敦德富有文學素養,有著藝術孜孜不倦的執著追求。他紀實作品的價值,不僅僅是某種文學觀念的更新,取材的獨闢蹊徑,文學技巧的成熟,而是一種總體上的突破,從創作風格到創作態勢向自由王國的邁進。他的紀實作品始終貫穿一條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紅線。作品以詳實的資料記載了歷史的重大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重要活動,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作品以開拓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實績,倡導社會主義文藝的主旋律。在文學創作上,他不為陣陣風浪所左右,而是抓住有重大社會意義的題材不放,堅持走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創作道路。多種藝術形式的實踐和探索,多渠道、多樣化開闢藝術領域,是陳敦德創作道路的又一特色。他的紀實作品的表現方法,有史學的考證,小說的懸念和人物刻畫,詩歌的韻味,電影的蒙太奇,報告文學的爭論,五花八門,相得益彰,使作品既蒙上了歷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學的吸引力和政治的幽默味(《社會科學探索》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