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佛教經典,又稱《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共二卷(或作三卷),唐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國佛教界傳誦較廣,受到廣大信眾,尤其是凈土信眾的重視。

主要思想


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的故事,介紹了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過程中的事迹。宣揚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大誓願。經中還描述了地獄的狀況,解釋種種懺悔業障、救拔親人眷屬苦難的方法。另外在此經中,釋迦牟尼佛宣說自己入滅之後至彌勒成佛以前的無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務由地藏菩薩負責。強調讀誦此經可獲得不可思議之利益,消滅無量之罪業。

爭論事件


關於此經成立的年代有一定爭論。有人認為此經雖題為唐於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但《開元釋教錄》《貞元新定釋教目錄》並無記載,高麗藏、宋藏、元藏亦未收錄。直至明藏始見此經。因此,此經當非實叉難陀所譯。又,日本學者羽溪了諦推測此經應成立於中亞之於闐,松本文三郎則認為此經成於元末明初,系模仿凈土經典所說之阿彌陀本願,以《地藏十輪經》思想為架構,由中國學者增補潤飾而成之偽經。然真鍋廣濟反駁松本之說,稱︰(1)在宋代常謹的《地藏菩薩像靈驗記》序雲︰“汝當憶念,(中略)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一段,與本經〈分身集會品〉卷二的經文幾乎完全相同;(2)根據石濱純太郎與尼克拉‧奈夫斯基所發表的《伯希和先生中亞搜集之一》中,有西夏文《地藏菩薩本願經》〈校量布施功德緣品〉卷十的殘卷;(3)日僧濟暹所撰《持念地藏菩薩疏要鈔》中,於地藏菩薩十要釋義部份,曾引用本經的本生故事及經文,書末並記有“天仁二年正月下旬比沙門濟暹撰之生年八十五”之句。而天仁二年(1109)即相當於宋徽宗之世,所以認為本經成書年代最遲在十或十一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