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神經損傷

頸部神經損傷

頸部神經損傷是指除頸部脊髓損傷以外的交感神經、腦神經及脊神經等損傷。頸部神經損傷以火器傷及銳器傷多見,平時則以擠壓傷、牽拉傷及手術誤傷為多。特別是喉返神經和副神經容易受到手術誤傷。頸部神經損傷因損傷神經不同臨床表現也不相同。單側喉返神經損傷表現為聲音嘶啞及發聲無力,無呼吸困難;臂叢神經損傷表現為上臂功能障礙;一側迷走神經損傷出現同側聲帶癱瘓、聲嘶、陣發性心動過速、心跳無節律;副神經損傷表現為頭部稍偏向健側,患側肩部下垂。頸部神經損傷以物理治療和藥物營養神經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為主。頸部神經損傷可導致相應功能障礙、呼吸困難、肺部感染等病症。

就診科室


● 神經外科

病因


● 頸部神經損傷的原因以火器傷及銳器傷多見,平時則以擠壓傷、牽拉傷及手術誤傷為多。特別是喉返神經和副神經較易受到手術誤傷。

癥狀


● 患者存在頸部外傷史或頸部手術史。表現為相對應的神經損傷癥狀。
● 喉返神經損傷:單側喉返神經損傷表現為聲嘶及發聲無力,無呼吸困難。雙側喉返神經損傷極少見,雙側聲帶不能外展,伴有嚴重的呼吸困難。
● 臂叢神經損傷:表現為上臂下垂,不能外展、外旋,前臂不能屈曲和外轉,腕和掌指關節不能背伸,上肢外側麻木,感覺喪失。手部肌肉萎縮表現為“爪形手”,手和手指不能屈曲,如交感神經受累時有霍納(Horner)綜合征。
● 迷走神經損傷:一側迷走神經損傷出現同側聲帶癱瘓、聲嘶、陣發性心動過速、心跳無節律。血腫或彈片刺激神經干可導致呼吸減慢甚至呼吸完全停止及心跳在舒張期停止等嚴重的臨床表現。
● 副神經損傷:頭部稍偏向健側,患側肩下垂,肩胛骨位置偏斜。

檢查


● 診斷頸部神經損傷需要體格檢查、喉鏡、纖維喉鏡檢查等確診。
● 體格檢查
● ● 頸神經根受壓或有病變時常表現為頸肩、肩胛、肩峰、上臂至手指疼痛麻木,而且與該神經支配區感覺、溫度覺以及肌腱反射減弱一致。
● 喉鏡及纖維喉鏡
● ● 喉返神經損傷時患側聲帶處於下旁中位,深吸氣時健側聲帶外展如常,患側聲帶固定不動。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臨床癥狀、體格檢查以及喉鏡檢查可診斷頸部神經損傷。
● 患者頸部神經存在火器傷、銳器傷、擠壓傷、牽拉傷及手術誤傷等病因。
● 臂叢神經上部受損表現為上臂下垂,前臂不能屈曲和外轉;臂叢神經下部損傷則表現為“爪形手”,手和手指不能屈曲;副神經損傷表現為肩下垂;喉返神經一側損傷表現為聲音嘶啞;迷走神經頸段一側神經損傷后引起聲帶麻痹;膈神經受損導致膈肌癱瘓;頸交感神經節鏈損傷后引起霍納綜合征。
● 體格檢查:頸神經根受壓或有病變時常表現為頸肩、肩胛、肩峰、上臂至手指疼痛麻木,而且與該神經支配區感覺、溫度覺以及肌腱反射減弱一致。
● 喉鏡及纖維喉鏡:喉返神經損傷時患側聲帶處於下旁中位,深吸氣時健側聲帶外展如常,患側聲帶固定不動。

鑒別診斷


● 需要與原發性神經病變、腫瘤壓迫或侵及相應神經引起病變等疾病鑒別。
● 如果患者存在頸部外傷史或手術史,出現上臂下垂、爪形手、聲音嘶啞、肩下垂等癥狀表現,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病史、臨床癥狀、體格檢查、喉鏡及纖維喉鏡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頸部神經損傷以保守治療、手術治療為主。
● 保守治療:輕者給予物理治療和營養神經藥物治療。如維生素B₁、維生素B₂、甲鈷胺等,多數效果不佳。
● 手術治療:觀察1~2個月,無效則手術治療,如神經松解術、神經吻合術、肌腱轉移術等。

危害


● 頸部神經損傷可導致相應功能障礙、呼吸困難、肺部感染等病症。

預后


● 預后與頸部神經受損嚴重程度相關。

預防


● 避免外傷。
● 手術中注意避免誤傷頸部神經。

參考文獻


● [1] 趙玉沛。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普通外科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
● [2] 吳肇漢,秦新裕,丁強。實用外科學:上冊。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3] 趙玉沛,陳孝平。外科學:上冊。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 [4] 劉玉村,朱正綱。外科學:普通外科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