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銅礦

中國大型坑下開採銅鐵共生礦床

安慶銅礦礦區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徠境內,面積13.7平方公里,距合肥至安慶國道和鐵路都只有2.5公里,距安慶市18公里,濱臨長江黃金水道。在長江北岸的石門湖和安慶市東郊設有專用產品中轉碼頭。交通便利,地理環境優越。安慶銅礦資源豐富,是一大型坑下開採銅鐵共生礦床。設計能力年處理礦石量115.5萬噸,年產銅量9350噸,鐵精礦39萬噸。

發展歷程


安慶銅礦採用的是主體工程完工即投入生產的二步驟建設方案。工程建設大體可以分為籌建、緩建、一步工程和二步工程四個階段。其中,1977—1979年底為籌建階段,1979年底—1987年底,因國民經濟調整被列為緩建項目,緩建期間的1982年8月至1986年9月,與日本國政府共同進行了精密探礦工程。1987年底—1991年初,為一期工程建設階段。以1987年12月15日主廠房破土動工為標誌,以-400米為運輸中段的一步工程全面開工,共完成投資3.12億元,形成了生產能力,並於1991年3月7日舉行了投料試車儀式;1991年初—1999年底為二期工程建設階段。以-580m為主要運輸中段的二期工程是在生產同步進行的情況下開展的,累計投資1.98億元。1999年底,安慶銅礦基本建設全面竣工。
安慶銅礦
安慶銅礦

公司文化


發展理念

建礦以徠來,安慶銅礦以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充滿內在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礦山為目標,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新模式辦礦探索與實踐:一是注重基建工程管理,引入招投標機制,實現了礦山建設的優質、高速、高效;二是分別組建,社會辦礦,構建了有利於轉產的發展模式;三是嚴格按定員定編組織生產,實現人事制度上的更新,建立了一種彈性動態的內部競爭激勵機制;四是以科技與管理雙輪驅動,形成了以達標達產為目標的高效生產機制;五是狠抓目標成本控制,靈活經銷,建立了面向市場的經營機制;六是以培育企業精神為核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設,豐富和發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

獲得榮譽


年份獲獎名稱
1991年礦山先後有15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地下開採技術應用與研究獲得了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全國銅礦山中率先通過ISO9002質量保證體系的認證,連續實現十年無工亡,生產經營一直呈穩步增長的態勢,年年超額完成生產經營任務。已累計生產銅量8.21萬噸,鐵精砂(60%)368.5萬噸,完成內部利潤3.6241億元。特別是2000年以來,連續三年礦石處理量突破115.5萬噸,鐵精礦突破45萬噸,利潤分別達到4676萬元、4657萬元、5500萬元,連續三年實現達標達產,新模式辦礦目標全部實現
2003年上半年完成處理量58.9萬噸,生產銅量5001噸,生產鐵精砂(60%)25.2萬噸、球團礦14.5萬噸,實現利潤3207萬元,預計全年處理量115.5萬噸,生產銅量9500噸,鐵精礦46萬噸,球團礦32萬噸,創利6000萬元,將再次實現達標達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