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佛山

南佛山

青海省南朔山,在湟中縣境內,又稱南佛山。當地又稱其為西元山,其最早稱南朔山,有道士居於此山,改稱西玄山。

來源


南佛山風光、植物
南佛山風光、植物
青海省南朔山,在湟中縣境內,最早稱南朔山,道教徒居住此山後,改稱西玄山,傳說元、明時期山中各有一名道 士修鍊成仙,即被道教定為全國道教十大洞天之四,命名為“太玄極真洞天”,后改“玄”為“元”稱“西元山”,道名“太元極真洞天”。明代是西元山道教活動的全盛時期,建築規模宏大,道士眾多,香火旺盛。清順治初,塔爾寺阿嘉活佛朝山進香,認為這裡是靜修的好地方,即在廣闊平衍的山頂上修建了佛殿,因此山佛道合一,為道家、佛家共同尊崇的修行“靈山”故而又被稱為南佛山。遠眺該山,如彩繪的屏風,故民國年間文人墨客又稱它為朔屏山。

地理位置


南朔山位於縣城魯沙爾鎮西面15公里處,自然景色秀麗迷人,山下沿公路邊流淌著清澈見底的湟水支流實惠溝水,山峰奇異,高聳入雲,五彩繽紛的灌木花卉清香四溢。一條陡峭的羊腸小道直達山巔。半山腰,被稱作“滴水崖”的山泉瀉玉噴珠,清冽甘甜,穿過山泉飛瀑,即到達道教廟觀所在地。廟觀依山勢修建,原有大小洞府9處,現有5處,分散在山坳處,規模有大有小,中間一排平房為道士、道姑食宿和接待朝山者之所。洞府、客 房、宿舍均隱藏在樹木花草叢中,清幽寧謐,香煙繚繞,給人以飄飄欲仙之感。天然形成的綠陽洞,傳說為張道士修鍊成仙之所,洞中有小洞名黑虎洞,小洞口原繪有黑虎飼子圖,洞前原有一個 600斤重的古銅鼎,洞頂有古柏一株,形似盤龍,皂角樹兩株,盛夏開花,周圍的山杜鵲、映山紅等爭奇鬥豔,花香宜人。

旅遊勝地


南佛山附近的塔爾寺照片
南佛山附近的塔爾寺照片
山頂稱弗屏台,廣闊平坦,上有鰲頭閣、奎光閣、玄芳嘴、歇涼亭,右峰為求壽台,東邊有三清宮、三宮 殿、玉皇洞、藥石洞和平樓3間,坪台四周有8座天然石峰,酷似人形,姿態各異,栩栩如生,道佛信眾稱之為“八大金剛”。由於該山自然景觀秀麗,空氣新鮮,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成為各族人民消夏、遊覽的勝地,每當春夏之交到夏秋之交,西寧和海東地區各族群眾雲集這裡尋芳攬勝,盡興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