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陳世榮的結果 展開
陳世榮
企業家
陳世榮,男,1962年出生於台灣省台南縣,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中科院經國號戰機傑出貢獻獎。
美樂家-長榮體系會長
美商美樂家公司最高階:企業總監三陳世榮/薑桂花伉儷
男性,1962年出生於台灣省台南縣
最高學歷: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
陳世榮,薑桂花伉儷
空工業公司業開長,溪南有線電視公司總經理、冠綸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
榮譽:中科院經國號戰機傑出貢獻獎
表楊:2006年8月在美樂家美國總公司年會中表揚晉陞企業總監,以英語發表演說。
獲選:美樂家台灣分公司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榮獲五度年度風雲人物
座右銘:”成功是一種選擇,是一種決定,是一種承諾,更是一種堅持的過程!”
經營美樂家的卓越成績
首月支票獎金:新台幣3,894元
最高月支票獎金:新台幣9,287,788元
1998年7月:加入美樂家
1998年12月:資深總監
1999年7月:執行總監
2001年5月:執行總監Ⅴ
2004年9月:執行總監Ⅷ
2006年5月:企業總監
2007年5月:企業總監二
2011年12月:企業總監三
1. 2006年8月在美樂家美國年會表揚企業總監階銜,並以英語發表演說.
2. 2007年8月在美樂家美國年會表揚企業總監二階銜,並以英語發表演說
3. 榮獲2007年度台灣美樂家年度風雲人物 (Marketing Executive of the Year).
4. 榮獲2008年度台灣美樂家年度風雲人物 (Marketing Executive of the Year).
5. 榮獲2009年度台灣美樂家年度風雲人物 (Marketing Executive of the Year).
6. 榮獲2010年度台灣美樂家年度風雲人物 (Marketing Executive of the Year).
陳世榮先生以三高身分(高學歷、高科技、高收入)跨越三大行業(航太、媒體、顧問業)進入美商美樂家公司,初期11個月以兼職方式經營,前後只花了一年時間即晉陞執行總監。2007年5月更晉陞美樂家亞洲最高階銜企業總監二,並連續獲得2007、2008年的年度風雲人物。
以下為陳世榮先生晉陞美樂家亞洲最高階銜企業總監二時,美樂家台灣分公司的專訪:
問:去年5月二位躍升為企業總監,征戰一年後極速晉陞為企業總監II,成功的關鍵是?
答:一開始我們要挑戰企業總監Ⅱ時,感覺就好像天方夜譚一樣,不容易啊!現在做到了,回想過去這一年所做的事,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現在我們走完一遍后,已經找到晉陞企業總監Ⅱ的決勝Know How了!將來就有十足的把握協助更多的夥伴,複製我們的成功模式代代相傳,幫助他們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高峰了!也想趁這個機會,把這一年從企業總監晉陞企業總監II的心得跟您分享:
一、真正看懂美樂家這個偉大的事業。
如果你看不懂時,這是一門小生意,如果你看懂了,她就成為一份大事業。去年我們組織的年度營業額達二億元,但是我們沒有任何銷售、庫存、應收帳款、固定投資與周轉資金,這是我們努力8年多后,累積6283位愛用者一年向美樂家購買日用品的金額,當然是一份大事業。我每天在不同鄉鎮,接觸不同生活的族群,我發現美樂家在台灣地區還有更大的機會與市場,同時我也發現自己有更大的成長空間,這份事業只要不斷經營就會不斷成長。
二、積極配合公司每個月的活動方案。
公司每個月都會提撥出高額的獎勵及促銷活動,讓我們有更多的武器。我們一知道公司利多后,一定布達、動員、整隊、帶隊執行,帶領每個月願意行動的焦點夥伴一起行動,因此每個月都有很好的成長。
三、整合團隊力量一起衝刺。
卓越團隊長榮體系的夥伴們團結合作共同分工,運用統一的教育系統與串聯全省會場的合作,整合更大的支援力與連結力不斷茁壯。
四、專業的指導教練。
籃球大帝Michael Jordan 說過:“就算是Michael Jordan 也需要一位教練。”我們很慶幸有許多專業的教練指導:感謝劉樹崇總經理、國際事業部行銷暨業務協理 Erik、林愷悌資深處長、蔡瓊英經理、張兆廷經理、黃達勇資深經理,每一位都是好教練。
問:即使貴為企業總監Ⅱ,每個月仍堅持做哪些基本功維持組織立於不敗?
答:在基本功的部份有三項的經營心得要分享給夥伴:
一、不斷設定更高的目標,並且分段完成,就會離目標愈來愈近。
有一位保有多項世界記錄的馬拉松選手,當他在分享如何擁有傲人的成績時,他說比賽前他會先去勘查路線,選定幾個明顯的地標把它們記下來,第一站可能是棟大樓、第二站是座橋、第三站是個湖??,起跑后,他奮力地朝第一站跑去,此時心中只有第一站的影像,內心完全不想別的事。當他到達第一站后,會再以一樣的速度全力跑向第二站,他就是把一個大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后全力衝刺完成,就這樣贏得一次又一次的冠軍。挑戰企業總監、首席總監的目標,在還沒出發前看起來像是馬拉松一樣的遙不可及,但是這個目標可以透過累積,分段努力完成。2005年我們參加美國年會時,看到年會的主題“The Next Twenty Years!”就有相同的感動,我們深知公司已經進入第二個20年,已經規劃好下一個階段的目標,只要我們持續專註努力,絕對能和公司一起成功,並且帶領夥伴一起邁向格局更大的未來。
二、站在第一線,持續不斷行動與建構黃金組合(Leadership Pipeline)。
我們住台中,但是布局全台灣,放眼全球──從基隆、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台東、南投??甚至是新加坡的海外市場。一則親自了解各市場的不同問題及屬性,以利教育夥伴;二則以身作則不斷開發新市場,壯大組織放大格局。
三、全力以赴,專註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我們一直投注全副心力在美樂家事業里,我挑戰執行總監時的座右銘是:“11點以前,車頭不往家的方向開!”其實,我認為這是應該做的事!這跟我們以前擔任航發中心研發主管或經濟部新聞組組長相比,實在輕鬆太多了。大家應該都聽過台灣之光王建民的故事,他說他每次上場比賽只投一百多球,跟平時練投的球數比起來,實在少太多了,上場主投時其實是最輕鬆的,因為只有在練投了幾萬個球之後,才能在關鍵時刻投出致勝的幾個伸卡球。而我們八年多來經營美樂家,就像王建民一樣一直都很專註地全力以赴,從未分心過。
問:您如何精準地建構穩健成長的組織架構,成就企業總監Ⅱ的大格局?
答:目前我們的組織累積直推( P E ) 1 0 6人,直推總監( P E D ) 3 1人,直推資深總監( P E S D ) 9人,直推執行總監(PEED)7人,七代總監數超過600人,優惠顧客高達6,283人。很感謝林愷悌資深處長傳授“黃金組合”的經營觀念,讓我們了解到自己的組織問題與必須加強的地方,找到組織內消費者與經營者的黃金比例,及早修正,而有了今天的大格局。而在修正的過程中,“以身作則”一直是我們奉行的圭臬,因為唯有我們做到,才能激勵夥伴很快地跟上來。
在挑戰企業總監II這一年間,我們增加直推29人,增加直推總監11人,以身做則讓夥伴看到我們“持續不斷地~(1)推薦(2)複製總監(3)增加七代優惠顧客”。而且我們相信,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可以跟我們一樣,因為我們只是“不斷地重複做相同的事”。
組織的成長與黃金組合是息息相關的,這是經過實際的統計分析后發現的成功關鍵。如果不從每月推薦、複製總監做起,而期待從天上掉下來一隻大老鷹,這是不切實際的。我接下來的目標在首席總監,組織內必須有2,000位七代總監來照顧22,000位優惠顧客,透過黃金組合往前推回來,我必需及早布局,否則挑戰首席總監只是空談。
問:此次晉階讓您完成哪些心愿?擁有2160萬優渥年收入后,您最想過的富足生活是?
答:晉陞企業總監I I后,深深覺得自己的責任更重大了!因為我們已經擁有更大的能力,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了。心中特別感恩總裁Frank先生在22年前創立美樂家公司,他絕對沒有想到多年後會幫助到千萬里之外的我們,但是他確實幫助到我們了!
我們知道,還有很多人正在台灣的某個地方,甚至是世界的某個角落,等待著我們去幫助他們。經營美樂家常常接觸到許多夥伴的朋友,因為缺乏保健觀念而罹患疾病,甚至不可挽回!也接觸到很多需要增加收入還債的人們!? ?太多人需要美樂家的機會了!您可能很難想像,社會上有很多人,每個月除了本薪之外想再多賺1~2萬元卻無法如願!我們有更大責任與使命,幫助這些人在美樂家成功!
問:未來的目標、行動計劃及組織大格局的願景?
答:經營美樂家一定要把時間軸拉長、把市場空間軸拉大來看,要不然就太小看美樂家了!也太把自己做小了!!把目標做大(Think Big!),就會發現挫折就變小了;如果目標很小,相形之下挫折困難就變得很大。知道“為何”方能迎接“任何”!
美樂家是可大可久的國際事業,全世界都可以讓我們發揮,鄰近的東南亞市場、大陸市場,都可以讓我們一展所長。經營美樂家能擁有自己的事業、做自己的主人、對自己負責、決定自己的收入、掌控自己的時間,而我們也很高興,美樂家是我能做、很會做、也是很喜歡做的事。
“2016前晉陞首席總監”是我們既定的目標,一定會按照計畫實現,同時也會帶領所有夥伴們,一起努力,達成每個人的目標!在此也祝福大家,都能透過美樂家事業,擁有富足人生!!
◎這是一門小生意(如果你看不懂),也是一份大事業(如果你看懂了)。
◎籃球大帝Michael Jordan 說過:“就算是Michael Jordan 也需要一位好的教練。”
◎不斷設定更高的目標並且分段完成,你就會離你的目標愈來愈近。
◎“以身作則”一直是我們奉行的圭臬,因為唯有我們做到了,才能激勵夥伴也做到,並讓他們也跟上來。
◎我們知道有很多人正在某個地方,等著我們去幫助他們。
◎我相信只要願意做,每個人都可以跟我一樣,因為我只是重複不斷做一樣的事而已。
<以上內容轉載自美樂家台灣分公司2006年8月號領導菁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