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陶縣
河北省邯鄲市轄縣
館陶縣,河北省下轄縣,地處河北省東南部,以衛運河為界與山東省冠縣、臨清市毗鄰。全縣轄4鎮4鄉277個行政村,總面積4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8萬畝,總人口36萬人。館陶是千年古縣,趙王“在城(今冠縣東古城)西北七里陶丘側置館,故名館陶”,自西漢初置縣,已有2200多年歷史。
館陶縣先後榮獲中國蛋雞之鄉、中國黑陶藝術之鄉、中國糧畫之鄉、中國輕工軸承之鄉、中國黃瓜之鄉、中國漆畫藝術之鄉、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國中醫工作先進縣、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縣等等30餘項國家級殊榮。
近年來,館陶縣著力打造了五張名片。一是“最大”,禽蛋交易市場金鳳市場,單體全國最大,雞蛋遠銷廣東、廣西等地,2016年交易額達到110億元;二是“最優”,館陶是中國著名的黑陶藝術之鄉,現代黑陶藝術經過館陶人的繼承和創新,達1000多個品種;三是“最好”,館陶是中國唯一的黃瓜之鄉,館青牌黃瓜,連續四年榮獲中國綠色博覽會金獎;四是“最佳”,館陶有獨一無二的富含三價有機鉻的黑小麥,可應用於抑制血糖和抗腫瘤等醫學領域;五是“最美”,糧畫小鎮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鄉村”,即將由3A級景區升級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發出通知,正式批准館陶縣退出貧困縣序列。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2020年4月,被河北省體育局評選為“2019年度體育工作最佳縣(市、區)”。
館陶縣古為冀州地。
春秋時為冠氏邑(即今山東省冠縣東古城),后屬趙國,秦屬東郡。
西漢初年,置館陶縣,屬魏郡。
三國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置陽平郡,館陶縣屬陽平郡,館陶城同時為陽平郡、館陶縣治所。
北魏、北齊、北周仍屬陽平郡。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分陽平郡置毛州,館陶縣遂屬之,館陶城同時為州、郡、縣三級治所。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陽平郡入毛州。
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廢毛州,次年魏州改屬武陽郡,仍轄館陶縣。
唐初屬魏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割魏州之館陶、冠氏、堂邑,貝州之臨清、清水復置毛州,領館陶、冠氏、堂邑,臨清、清水、沙丘六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又廢毛州,館陶歸故屬;天寶元年(公元742年)魏州改為魏郡,仍轄館陶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魏郡復為魏州,館陶縣仍屬之。
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降永濟縣為鎮併入館陶縣屬大名府。
金代因之。館陶縣治所遷至今北館陶鎮。
元代屬中書省東平路。至元二年(公元1266年)遙屬濮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館陶縣改屬山東布政使司東昌府;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廢縣,不久即復置,仍屬東昌府;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更隸臨清州。
清屬東昌府。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府治,館陶縣改屬濟西道。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濟西道更名東臨道,又屬東臨道。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屬山東省聊城專區。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七七事變后,成立館陶縣抗日政府,屬冀南區。
建國后,1949年,屬邯鄲專區;1952年,劃歸山東省德州專區;1953年,劃歸山東省聊城專區;1958年,撤銷館陶縣建制,併入冠縣;1961年,恢復館陶縣,仍歸山東省聊城專區領導;1965年,劃歸河北省邯鄲專區;1993年7月,歸屬邯鄲市管轄。
館陶縣位於華北平原南部,河北省南端偏東,總面積460平方公里,地處東經115°06’-115°40’,北緯36°27’-36°47’,東以衛運河為界與山東省冠縣、臨清市毗鄰,西與廣平、曲周、邱縣接壤,南靠大名縣,北連臨西縣。距濟南、石家莊、鄭州大約各200公里左右,南距濮陽70公里、北距衡水125公里、東距聊城65公里、西距邯鄲75公里。
(1)平原
館陶縣屬掩埋古河道的壤質土沖積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南部海拔43米,北部海拔36米,自然坡降為1:5000。由於河流多次交互沉積,以及剝蝕沉積的影響,形成了微度起伏的地形,形成一些中小地貌,主要類型有沙河故道、緩崗、二坡地、河間窪地和河旁窪地。除河旁窪地外,其他地貌類型大體呈帶狀南北分佈或東西分佈。
(2)河流
河流主要有漳河和衛運河。漳河源於山西省晉東南地區,館陶縣境內河道僅長4.2公里。漳河為季節性河流,平時水少或無水,雨季流量增多。
衛運河源於河南省輝縣百門泉,在徐萬倉入境注入衛運河,沿東部縣界向東北方向流去,衛運河縣境內河道長40.5公里。
館陶縣屬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熱同期,乾冷同季,隨著四季的明顯交替,依次呈現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14℃,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氣溫-2.5℃,極端最低氣溫-20℃,最熱月份(七月)平均氣溫27℃,極端最高氣溫42.5℃,全年無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時。
截至2016年,館陶縣耕地面積48萬畝,全縣各鄉鎮基本農田規劃總面積28271.67公頃。
館陶縣境內自然植被類型可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灌叢和灌草叢、草甸、沼澤植被、水生植被6種類型。館陶縣栽培植物資源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稻穀、棉花、花生等,是中國主要的糧棉、禽蛋、蔬菜生產基地,主要土特產品有雞蛋、黑小麥、晚秋黃梨、手工挂面、醬包瓜等。
館陶縣野生動物主要為陸棲脊椎動物,兩棲類、爬行類和獸類較少,較大的獸類幾近絕跡;哺乳類有野兔、黃鼠狼等;鳥類有麻雀、鴿、喜鵲、燕子、鵪鶉、啄木鳥等;魚類有鯉魚、草魚、鯽魚等;爬行類有壁虎、蛇、蜘蛛等。
行政區劃
轄區詳情 | ||||
鄉 | 路橋鄉 | 南徐村鄉 | 壽山寺鄉 | 王橋鄉 |
鎮 | 柴堡鎮 | 館陶鎮 | 房寨鎮 | 魏僧寨鎮 |
截止2016年底,館陶縣年末總人口約36萬人。館陶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較少(回族、滿族、蒙古族等)。
縣委書記:王立偉
王峰任館陶縣委副書記,提名為館陶縣縣長候選人
館陶產業
龍頭企業:截止2015年底,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0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2家。
糧食種植:2015年,全縣小麥播種面積32.18萬畝,平均畝產485.6公斤,最高畝產達到713公斤;全縣玉米播種面積27.87萬畝,平均畝產529公斤。
蔬菜種植:蔬菜種植歷史悠久,蔬菜種類齊全,種植面積持續穩步增長。2015年,全縣蔬菜播種面積17萬畝,蔬菜總產量81.8萬噸,總產值14.92億元。認證無公害蔬菜基地5個,認證產品26個,面積3.5萬畝,綠色食品認證產品12個,註冊品牌有“館青”、“金鳳”、“魏徵”、“邯綠”、“雅情”等。
館陶的特色產業有“一白二黑一黃”之稱,其中除了黑陶以外,都是農業方面的:
一白:即蛋雞產業。2015年,館陶縣蛋雞存欄1951萬隻,出欄1559萬隻,2000隻以上規模養殖場810家,存欄萬隻以上蛋雞場109家,禽蛋產量25.3萬噸。2014年館陶縣實施蛋雞產業鏈項目,打造金鳳新市場、蛋雞肉雞規模養殖、屠宰分割、雞蛋深加工四大板塊,努力培育華北地區最大的蛋雞產業基地。2015年度金鳳市場榮獲全國肉禽蛋批發市場十強。
兩黑:一是黑小麥產業。冀紫439黑小麥是我國審定的第一個富鉻黑小麥品種。2015年,全縣種植冀紫439黑小麥30000畝,覆蓋全縣4個鄉鎮5個村,平均畝產500公斤,總產1500萬公斤。冀紫439黑小麥富含三價有機鉻、硒、鋅、花青苷、膳食纖維、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食、葯、保健功效,尤其是三價有機鉻具有激活胰島素和控制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最佳食品原料。二是黑陶產業。館陶自古就有發達的制陶業,屬典型龍山文化系統。古代館陶之名,就始於黑陶(館陶古有陶丘,趙王置驛館於其側,故名館陶)。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館陶黑陶已作為民間工藝美術品展現世人面前,集陶藝、漆藝、鑲藝於一身,形成鏤空、浮雕、線刻、影雕、彩繪、漆畫、鑲嵌幾大系列,達1000多個品種,被譽為“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陶山黑陶的代表人物是殷俊廷,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是國內黑陶行業獲此殊榮第一人。
一黃:黃瓜種植面積10.23萬畝,總產量62.93萬噸,佔全縣蔬菜總產量的75%以上。規模化黃瓜種植園區16個,並與全國黃瓜最權威的研究機構——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2014年8月,被農業部優質農產品中心評為“全國優質黃瓜生產基地示範縣”;館青牌黃瓜榮獲2014年第十五屆中國(上海)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2015年第十六屆中國(西安)綠色食品博覽“金獎”。是河北省唯一獲此獎項的蔬菜產品。魏微牌蔬菜被評為“河北省名牌產品”。2015年創建了“農業部蔬菜標準園河北省供京津蔬菜示範園”(王橋鄉趙莊萃源蔬菜種植園)。2015年現代農業園區被省政府認定為“河北省現代農業園區”。
館陶縣精密軸承園區:該園區位於館陶縣北部,與全國最大的軸承市場——煙店市場只有一公里距離,有117家加工企業,帶動了3個鄉鎮、51個專業村、2000個專業戶,從業人員2萬餘人。軸承園區由個體戶成長為企業、一般企業成長為規上企業的達到17個。與山東煙店、河北臨西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經成長為全國最重要的軸承集散地。
河北邯鄲新型化工產業園區:該園區位於館陶縣最西端,2011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園區建成區7.2平方公里。園區產業定位以鹽化工為基礎,以氯、苯深加工為主要產業鏈,重點發展高附加值、高性能的農藥、醫藥中間體等精細化學品和化學新材料,著力打造“綠色環保、產業循環、結構升級、特色突出”四位一體的新型化工產業園。
北京科技大學邯鄲科技園:該園區是館陶縣和北京科技大學合作建立的一所科技型園區。園區總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建成區4平方公里,以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為主導產業。園區已建成“四縱六橫”的道路格局,基礎設施較為完善。該園區擁有省級品牌10個,高新技術企業8家。2015年,園區拓普汽車零部件、潔雅衛生用品、金安金屬結構、永盛機械、葵科生物等項目相繼竣工投產,園區經濟規模進一步壯大。
館陶縣拖拉機產業園:該園區位於館陶縣309國道南側,佔地1600畝,以中韓鎧特農機製造項目為龍頭,重點發展中高端拖拉機及多品種複合式農機配套項目。主要產品為30-150馬力高性能拖拉機、玉米收割機、田園管理機及其相關農業機械配套零部件,目標是建設中國一流的拖拉機研發生產基地。產品定位著眼於改善國內拖拉機的結構性稀缺和短板,專註於國內中高端拖拉機及多品種複合式配套農機生產。該項目已於2015年6月第一台拖拉機下線,8月份大型玉米收割機樣機測試成功,不到一年時間,企業進入常態化生產。目前鎧特農機與坦尚尼亞世達維有限公司、尚比亞澤世集團分別達成出口協議意向,2016年生產的拖拉機將出口到坦尚尼亞,逐步銷售到中南非,搶佔非洲市場。
陶山市場:該市場佔地7萬平方米,有800餘間營業門店、380多個經營商戶,年交易額達到13.5億元,是以成衣、布匹、小商品、煙酒副食等幾十種產品批發零售綜合市場。
金鳳市場:該市場佔地20萬平方米,建有900間營業門店和佔地15000平方米的交易大棚及倉儲設施,年交易額達到100億元,是以禽蛋交易為主,集蔬菜、水果、飼料、獸葯批發儲運為一體的大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是“農業部定點市場”、全國最大的禽蛋交易市場。
億豐電動車市場:該市場佔地30畝,建築面積近3萬平方米,市場經營區有標準門店156間,市場入住經營戶80多家,年交易額達到8000萬元,是冀魯邊界地區規模較大、功能設施齊全、信息化程度高、商品種類多、輻射能力強的電動車集散基地。
館陶黑陶文化
我在小鎮等著你
館陶位於“齊魯燕趙”交界之地,是古代名邑,為陶山文化一部分。古代館陶之名,始於陶山黑陶;現代館陶出名,亦賴於黑陶。黑陶距今也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陶器中的極品,被譽為“土與火文明的詮釋,力與美的結晶”。相傳,古時候館陶縣有座大山叫陶山,陶山一帶以盛產黑陶而聞名,據說館陶的名字就源於陶山黑陶,古人所謂“陶山者,山如陶,陶如山也”即為明證。衛河沿岸有皇窯72座,據專家考證,北京紫禁城城牆的青磚即產於此地。
黑陶文化的發現,標誌著中國漢族制陶工藝達到空前發展,也向後人展示了制陶由實用性轉向審美要求的歷史過程。
館陶四股弦
四股弦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起源於19世紀初,又名南柳子腔、四根弦,是河北省地方戲稀有劇種之一。最早是以民間的花鼓戲發展而成,由山東臨清傳入館陶,在民間俚曲的基礎上,不斷取長補短,並吸收亂彈、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的營養,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四股弦。其唱腔悠長流暢、通俗委婉,語言含蓄幽默,至今還流傳著:“不鋤地,不澆園,也要去看四股弦”的民謠。館陶四股弦的代表人物是許美玲,她是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館陶皮影
館陶皮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陶縣南孫店村皮影大約在宋金時代由汴京(今開封)遷傳而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一門藝術。其綜合了戲劇、音樂、美術的某些特點,集藝人刻繪與民間演唱為一體,別緻、豐富、雅俗共賞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皮影藝術的表現方式幽默風趣,非常口語化,通俗易懂,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可謂“三尺生捎作戲台,全憑十指逞詼諧,有時明月燈光下,一笑還從掌中來。”館陶皮影的代表人物是姚汝廷。
館陶糧食畫
館陶糧食畫是一種最具有民俗書法藝術的新種類,開創、填補了國內外糧食文化和藝術史上的一大空白。糧食畫是採用各種豆類糧食粘貼而成的工藝畫,吸取了國畫、浮雕、裝飾等藝術特色,可生產出書法、山水、人物、民間民俗四大系列產品。館陶糧食畫的代表人物是張海增。
館陶縣境內106、309兩條國道在縣城交匯,青蘭高速公路、邯濟鐵路橫貫東西,大廣高速縱穿縣境,邯濟鐵路複線即將通車,縣內106國道、309國道、215省道、武館線(省道224)、南館線(省道345)、肥館線(省道347)、神農大道縱橫交叉,形成了兩條國道、兩條高速、一條鐵路縱橫通過、溝通南北、連接東西,以國省幹線公路為骨架、縣鄉公路為依託、鄉村道路為補充的大交通格局。
時尚元素
從2014年3月開始,以糧畫小鎮和教育小鎮為試點,揭開了建設館陶美麗鄉村的序幕。現在已建成糧畫小鎮、黃瓜小鎮、教育小鎮、羊洋花木小鎮、雜糧小鎮、黃梨小鎮、漆畫小鎮等15個美麗鄉村,9個特色小鎮對外開放。
糧畫小鎮被評為2015“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成為全省首個以美麗鄉村為載體的國家3A級旅遊景區。編製了美麗鄉村建設“262”規劃。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美麗鄉村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國第一個美麗鄉村建材配送超市,組建了全國第一支美麗鄉村施工隊,創辦了全國第一所美麗鄉村大學,發行了全國第一部美麗鄉村實戰性專著——《美麗鄉村追夢之道》。總結出以美麗鄉村為載體,以“一鎮多社區”為架構,以產興鎮,產業、文化、生態高度融合的城鎮化模式。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建成了一批旅遊配套項目和旅遊景點,開通了美麗鄉村旅遊專線。被評為黑龍港鄉村旅遊片區、河北省全域旅遊示範縣、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
近年來,實施了健康館陶工程,縣醫院、中醫康復托養中心建成投用。全市首條專用馬拉松跑道——永濟河健康步道竣工投用,成功舉辦了首屆“鄉村風情”半程馬拉松賽事,實現了黑龍港流域貧困縣馬拉松零的突破。致力於建設區域教育高地目標,大力實施“教育騰飛計劃”,在全市率先引進衡水教育元素,實施“全面改薄工程”,學校辦學條件和精細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在縣醫院、中醫院進行試點,探索實行大病免費治療機制,解決因病致貧。
截至2015年12月,館陶縣共有各級各類公辦學校42所。其中,普通高中、職業教育學校、教師進修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各1所,初級中學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小學32所。館陶縣致力於建設區域教育高地目標,大力實施“教育騰飛計劃”,在全市率先引進衡水教育元素,實施“全面改薄工程”,學校辦學條件和精細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13年,高考推進率、貢獻率全市第一,縣一中省級示範性高中教育教學質量考核全市第一。2014年,全市教育工作現場會在館陶召開,提出“外學衡水,內學館陶”。2015年,除邯鄲市主城區外,中考優秀生率提升幅度位於各縣(市、區)第一,綜合率考核東部十縣第二、全市第六;全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總成績東部十縣第一,全市首屆校園足球聯賽女足東部十縣第一;並高標準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評估驗收,被認定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截至2015年底,館陶縣企業養老保險參保覆蓋人數為16664人,其中在職11515人,退休5149人。應發待遇11960萬元,實發待遇11960萬元,社會化發放率為100%;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覆蓋人數為1874人,其中在職1313人,退休561人。應發待遇2016萬元,實發待遇2016萬元,社會化發放率為100%。職工醫療保險參保15548人,累計醫療報銷1019人次,支付醫療保險待遇848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13924人,累計醫療報銷1200人次,支付醫療保險待遇518萬元;生育保險參保6670人;享受待遇90人次,支付生育保險待遇25.5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人數達到18.46萬人(其中參保繳費13.9402萬人,享受待遇4.5221萬人),發放待遇3950萬元,社會化發放率為100%。
2015年,館陶縣組織130名技術員,深入全縣9個鄉鎮(街道)、150個科技示範村,舉辦科技培訓210多場(次),培訓示範戶、輻射戶2萬餘人次。截至2015年12月底,認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201家,在邯鄲市科技局備案研發機構52家,認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
科技館:位於館陶縣公主湖濕地公園,常設展廳面積2200平方米,分“兒童天地”、“人類智慧”、“能源與環境”、“科技與未來”和“館陶特色”5個展區,展品51件(套)。通過展覽、培訓、實驗、講座等形式,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動,向公眾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
縣醫院:館陶縣人民醫院始建於1949年,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全民性綜合醫院。先後榮獲全國“二級甲等醫院”、“愛嬰醫院”、“百佳醫院”等稱號。新院區於2013年投入使用,建築面積6萬餘平方米,實際開放床位1100餘張,設有27個臨床科室、21個職能科室、15個醫技科室。現有工作人員1000餘人,專業技術人員759餘人,其中正高職稱7人、副高職稱36人,中級職稱150人,碩士、本科生共180餘人。縣醫院時刻堅持“科技興院、人才強院”的發展戰略,與北京同仁醫院、天壇博士神經外科、301醫院、省二院、三院、解放軍和平醫院、市中心醫院建立了長期的技術協作關係,已成為設備現代化、技術領先化、服務人性化、就醫便捷化、環境園林化的邯鄲東部區域醫療中心。
縣中醫院:館陶縣中醫院始建於1987年,2009年9月實施整體搬遷。新中醫院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目前有在職幹部職工54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82人,開設床位600張,臨床科室23個,醫技科室11個。縣中醫院是河北中醫學院教學醫院、河北工程大學教學實習醫院,與北京301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河北省中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千佛山醫院、邯鄲市中心醫院、邯鄲市中醫院、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等多家醫院建立了技術協作關係,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康復、急救為一體的國家二級甲等中醫院。
糧畫小鎮
館陶美麗鄉村
糧畫小鎮景點有海增糧畫基地、糧畫體驗吧、古韻葫蘆坊、麥稈畫工作室、武強年畫、金箔畫、剪紙畫、黑陶體驗館、布糊畫藝術館等三十餘家手工畫藝術館;有公益電影院、村史館、老房子、老井故事、郵局、鞦韆廣場、燕子花坊、午後咖啡屋、西安美食街、劉根豆腐坊等娛樂休閑美食場所;有小鎮黨校、美麗鄉村電視台、共產主義莊園等體驗式理想信念教育園。糧畫小鎮是一處集生態觀光、度假、休閑、娛樂、餐飲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開創了鄉村游的全新模式。
羊洋花木小鎮
羊洋花木小鎮位於縣城南部,距縣城3公里。小鎮生態保護完好,森木覆蓋達到90%以上,負氧離子達到1300-1500個/cm³,素有“天然氧吧”之稱。目前,正在爭創國家3A級景區。
包括一河(永濟河)兩湖(太陽湖、月亮湖)四社區(尚沿村、趙沿村、李沿村、鮑沿村),總面積約3.3平方公里。擁有佔地5000餘畝的中國農民花博園,建設了小吃一條街、斗羊場、沿村客棧、老房子廣場、花海攝影基地、羊博物館、負氧離子檢測體驗區等十餘處節點,開發了羊拉車等獨有項目。還有青島紅楓林、火龍果莊園、樂途自駕游營地等休閑體驗場所。
羊洋花木小鎮形成了兩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集觀光旅遊、休閑度假、養生養老、兒童拓展、創意農業、農耕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生態景觀園區,成為京津冀一體化下的城市後花園。
黃瓜小鎮
翟庄村位於館陶縣西北部,距縣城10公里。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種植大棚黃瓜,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是遠近聞名的黃瓜種植專業村,現擁有溫室大棚1000多個,“館青”牌黃瓜獲得全國金獎。這裡青磚小巷、曲直交錯,農家小院,民風淳樸,自然生態、景色靜美,建有美麗鄉村大學、黃瓜嘉年華、黃瓜博物館、黃瓜大學、黃瓜美容院、黃瓜酒坊、黃瓜食府、黃瓜飲吧,黃瓜主題採摘公園等。一個商業業態的黃瓜小鎮已展現出來。
教育小鎮
王桃園村位於館陶縣城北部,距縣城20餘公里。全村125戶,520人,自恢復高考以來,先後走出120多名大學生。王桃園村是自然之賦,也是勞作之美。桃花深處有人家。灼灼桃花,簡約村莊,淳樸民風,重教傳統,再加上陶山書院、昆蟲館、農耕園、喬十光姥姥家舊址、桃園文廟、泥巴館、鐵匠鋪、織布坊、金榜、光榮牌、學子牆等等,讓遊客無時無處不感覺到她的古樸高雅與現代唯美。
黃梨小鎮
黃梨小鎮位於縣城西南部,距縣城10公里,北臨309國道,交通便利,包括8個行政村,合稱拐渠社區。以黃梨產業為依託,按照“美麗助產業、產業更美麗”的要求,黃梨種植規模達到8000餘畝,建成了中國最大的晚秋黃梨種植基地。小鎮建有中國黃梨研發中心、黃梨採摘園、地下梨窖、龍泉寺舊址、小學舊址、黨支部舊址等景點。黃梨小鎮梨園景區已形成“春賞花、夏乘蔭、秋品果、冬觀枝”的四季美景,成為集觀光、遊覽、休閑、娛樂、購物於一體的遊覽風景區。
鵲橋小鎮
天河村位於縣城北15公里,是流傳千載牛郎織女美好傳說的發源地。碧波蕩漾的永濟河在村東流過,河上建有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鵲橋。在鵲橋西北方向不遠處便是織女湖和織女廟。鵲橋小鎮建有織女湖、織女廟、織女坊、鵲橋、觀景台等景觀,再現了“小橋、流水、綠園、人家”的美景,建有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湖岸餐廳、湖岸茶館、天河人家、愛情客棧等旅遊服務設施。
雜糧小鎮
郭辛庄村位於縣城北15公里,永濟河貫穿南北。這裡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雜糧種植、加工、銷售、科研和生態、觀光、旅遊、休閑為一體的雜糧小鎮。有高低錯落、顏色各異的雲梯式田園博物館,多姿多彩的雜糧種植園區,令人神往的高粱迷宮,喚起鄉愁的土場,還有高粱地里長出來的莊稼字。古樸的牌坊,獨特的勤勞亭、神農廣場,凸顯了五千年農耕文化,也有雜糧博物館,在雜糧煎餅鋪子品嘗雜糧煎餅,在雜糧營養體驗中心品嘗雜糧營養餐。另外,還組建了騎乘俱樂部,吸引了熱愛馬術的遊客前來體驗。建設了百鳥館,喜愛鳥類的孩子大飽眼福。郭辛庄村已成為中國北方雜糧營養體驗中心,是獨具特色的旅遊觀光基地。
軸承小鎮
軸承小鎮馬欄廠村位於縣城東北部,距縣城約30公里。小鎮以軸承加工為產業支撐,家家戶戶加工軸承,已有30餘年的歷史。軸承小鎮村標,由108個大中小的軸承模型組成,讓人感受到小鎮的獨特之美。村內牆壁上,有一處由1000多個小軸承(重一噸左右)拼湊起來的中國地圖。村內十字街有4棵高大粗壯的參天大樹,見證了該村的變遷史。軸承博物館、村史館、咖啡屋、停車場等設施一應俱全。軸承博物館是河北省唯一一座輕工軸承博物館,建築面積達400平米,記錄了館陶輕工軸承產業發展歷程的綜合性博物館,它是“中國輕工軸承之鄉”美譽的象徵,同時預示著小鎮人民的生活和軸承產業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漆畫小鎮
漆畫小鎮前寧堡村位於館陶縣壽山寺鄉,以“漆畫”聞名,2015年,館陶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漆畫藝術之鄉”,該村秉承“鄉村風情、城市品質”的建設理念和“佛家聖地、藝術殿堂”的總體定位,將前寧堡村打造為漆畫藝術特色鮮明的旅遊小鎮。小鎮有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現已完成修繕的圓通古寺、小鎮戲台和如意湖等景點。還有中國漆畫之父喬十光老師的關門學生寧保平投資興建的仿古式建築,面積700平米,集展覽、創作、銷售為一體的寧保平漆畫展廳。村內主要街道為圓通街,全街以灰色調為主,點綴故宮紅,呈現出端莊大氣、祥和安靜的鄉村氛圍。
公主湖濕地公園
公主湖濕地公園佔地面積1100畝,其中水域面積470畝,位於縣城規劃區中心金鳳大道與英才路交叉口西北角。景區設計突出“自然+濕地+人文”特色,以公主湖、廣場、展館為重點,以駙馬古渡、黃花故台、“竹仙苑”茶社、“長門賦”詩碑為載體,利用現有地貌和歷史遺跡,依託館陶深厚文化底蘊和人文資源,打造集休閑娛樂、文化展示、旅遊觀光於一體的遊覽風景區。
館陶博物館
館陶博物館位於館陶縣金鳳大道北公主湖景區內,建築面積5700平方米,布展面積3800平方米。館陶博物館是一個多功能的展館,包括館陶歷史廳、魏徵廉政廳、衛運河民俗館、喬十光漆畫藝術館、汪易揚藝術館、雁翼文學館以及匠心格調館。
衛運河—館陶段
中國大運河發軔於春秋,建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衛運河是中國大運河通渠較早的一段。衛運河起始於館陶縣徐萬倉村,終於山東德州市四女寺鎮,縣境內河道長40.5公里,是冀、魯兩省邊界河道。左岸途徑河北省館陶縣、臨西縣、清河縣、故城縣;右岸途徑山東省冠縣、臨清市、夏津縣、武城縣,到四女寺樞紐分流入漳衛新河和南運河。依河而居,衛運河畔的人們伴隨著衛運河的變遷在生產、生活中形成了豐富的民俗習慣,在衣、食、住、行、文化生活等方面展現了冀南風情。
館陶縣著名人物有:李修、魏徵、柳開、王占元、范築先、張壽山、張維翰、焦善民、肖寒、王化雲、魯大東、雁翼、汪易揚、喬十光、白雲鄉等。
館陶自古以來就是人傑地靈:四位公主封邑在館陶(漢文帝長女劉嫖;漢宣帝女兒劉施施;東漢光武帝的女兒劉洪福;唐高祖李淵第十七女李萬兒)三位王封邑在館陶(曹丕的兒子曹霖;西晉司馬當淴;明代朱當淰),兩位館陶縣男(郭振,苑咸),一代名相魏徵。
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019年9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百強榜排名66。
2020年4月,被河北省體育局評選為“2019年度體育工作最佳縣(市、區)”。
2020年5月13日,河北省體育局《河北省體育局關於2019-2020雪季冰雪運動示範縣(市、區)評審結果的公示》公示為“河北省2019-2020雪季冰雪運動示範縣(市、區)”。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2月,被授予“第二屆“河北省文明縣城”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