綉江河
綉江河
綉江河,亦稱濛河,金盤以上原稱玉帶河。小清河支流。是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境內最大的一條河。因芹藻浮動,水紋如繡得名。屬常流河。發源於章丘區明水東麻灣龍眼泉,經明水、綉惠、水寨,從水寨辛豐庄北注入小清河。主要支流有:百脈泉、金鏡泉、清水泉、西麻灣、眼明泉、西巴漏河。全長32.8公里。流域內建有綉惠灌區,沿河灌溉、種稻荷、養殖、置水磨等,頗受其利。
亦稱濛河,金盤以上原稱玉帶河。因芹藻浮動,水紋如繡得名。屬常流河。綉江河上游稱西巴漏河,發源於濟南市章丘區垛庄鎮南長城嶺明水東麻灣龍眼泉。經明水東門錦江橋,北流至章丘綉惠金盤村西北,與百脈河合,以下始稱綉江河。綉江河又北流,於濟南市章丘區辛豐村北由右岸注入小清河。綉江河河長87.7公里,流域面積667.9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6/1000。
主要支流百脈河主要水流來自明水泉群,北流由右岸注入綉江河,河長12.5公里,流域面積80.1平方公里。
綉江河
綉惠渠引泉灌區,引綉江河之源明水百脈泉諸泉水,灌溉濟南市章丘區明水、相公等7個鎮街90個村的大部分土地。設計灌溉面積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6萬畝。明水泉多年平均流量4.2立方米每秒。從周代開始,開發利用明水泉種植水稻,所產稻米品質優良,封建時代為貢米。
1939年,日本侵略軍為把明水至章丘城北一帶旱田改種水稻,以充軍糧,開挖一條長15公里的渠道,引綉江河水灌溉旱田4000多畝。1947年,國民黨山東省建設廳計劃整修和擴大綉惠渠灌區,未能實施。1948年秋濟南解放,省人民政府便選定綉惠渠為試辦灌溉工程的重點。1949年3月27日,省實業廳水利局派員查勘后,決定在民辦公助的原則下,舉辦綉惠渠工程。1949年4月動工,分三期施工。1951年4月竣工開灌,實灌面積2.3萬畝。30多年來灌區工程不斷整修完善,現有乾渠6條,長55.5公里,已襯砌44.2公里,支渠98條,長72公里,斗農渠610條,共長135公里。排水乾溝3條,長13.6公里,支排19條,長20.22公里,控制排水面積13平方公里。干支渠溝建築物302座。灌區內配套機井272眼,提水站39座,裝機2175千瓦。到1985年,灌區共完成土石方406萬立方米,總工日420萬個,總投資835萬元,其中國家投資540萬元。灌區糧食畝產由1950年115公斤,1985年增長到794公斤,同時為濟南市章丘區化肥廠、造紙廠等廠礦、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鎮居民提供用水,對促進濟南市章丘區工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1934年、1936年對綉江河進行疏浚、復堤,但標準低,常決口成災。1946年綉江河發生456立方米每秒的洪水,舊章丘城東關洪水由城牆溢入,東太平庄以下河堤多處決口成災。
建國后對綉江河進行了綜合治理。自1952年起,堵複決口,對堤防進行整修,加高培厚,使堤身高度達2.0~3.5米,頂寬1.0-2.0米,堤距40-60米,對河道險工段進行了11次治理,完成61段護險工程。
自1957年以來,在西巴漏河中上游建成垛庄、大站等中、小型水庫17座,塘壩123處,蓄水4915萬立方米。
1958年在河道下游建成白雲湖滯洪區,滯洪能力8000萬立方米。1967年在閻家莊南綉江河上建成溢流分洪壩1座,當綉江河上游洪水超過360立方米每秒時,開始溢洪,保證綉江河中下遊行洪安全。
綉江之源明水,古謂“小齊州”,今稱“小泉城”,系濟南市章丘區政府駐地,為綉江風物之最,也是北宋文學家李格非、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故里;綉江中游右岸的西皋村,是元代散曲家劉敏中的家鄉:下游舊軍村,是聞名遐邇的商業資本家孟洛川的故鄉。綉江河是章丘的命脈、章丘的文脈,綉江流域實乃物華天寶之域,英才輩出、鍾靈毓秀之地。
“綉江春漲水流聲”為章丘八景之一。說的是春日漸暖、積雪融化、河水上漲、拍岸起浪,發出聲響的情景。特別是沿河而置的水磨被水衝擊后發出的轟鳴聲,在萬籟俱寂的春江月夜中聲聞數里不絕。因此,清康熙年間章丘知縣鍾運泰的《綉江春漲》詩中曾有:“一天春卷千堆雪,三月晴轟兩岸雷”的真實描寫。
美麗的綉江曾使無數文人墨客前來觀光遊覽,即景賦詩,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金代大詩人元好問曾有詩云:長白山前綉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