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疫病

百合疫病

該病菌稱惡疫霉P徠hytophthora parasitica,屬鞭毛菌亞門真菌,菌絲無色、無隔膜、有分枝;孢子囊梗無色,無隔膜,無分枝,其上著生一個孢子囊;孢子囊橢圓形,頂生,大小32-54×19-30微米,有短梗,成熟后脫落,頂端具明顯乳突狀突起;有的孢子囊也可直接萌發產生芽管侵入;卵孢子球形,直徑大小為27-33.5微米。病菌生長溫限10-32度,25度生長最快。適應PH3.5-11.5。最適為6。

分佈與危害


主要為害百合莖、葉、花、鱗片和球根。在我國河北、甘肅、陝西、山東、浙江、江西、
百合疫病
百合疫病
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省區普遍發生。

發布癥狀


受徠害部呈水浸狀病斑,呈褐色,後期莖部上的病斑逐漸向上、下蔓延;葉部病斑發展成灰綠至暗綠色大斑,潮濕環境下病部上呈現白色綿狀菌絲,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最後導致植株倒伏,為害嚴重。

發生規律


該病菌以厚垣孢子或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在適宜的條件下,病菌萌發進行初侵染,病部可產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萌發后產生遊動孢子或孢子囊,直接萌發進行再侵染。溫度在26-28℃時,天氣潮濕或多雨適宜發病。地勢低洼,管理粗放的花圃或溫室發生嚴重。

傳播途徑


病斑產生大量孢子囊,由孢子囊產生遊動孢子,借雨水、灌溉水等傳播蔓延為害。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施用腐熟有機肥,增強植株抵抗力。注意通風透氣,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適當溫濕度,清理病殘體,減少病源。
(2)避免連作,採用高壟或高畦栽培,在農事操作時,避免傷口發生。
(3)對土壤進行消毒,可用綠亨1號2000倍液,敵菌丹或敵克松l000倍液灌澆,每平方米3升。
(4)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灑綠亨颶風(70%烯醯·嘧菌酯)或4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0.5:100的波爾多液,抑制病害傳播。種植前可選用66.5%普力克水劑400-600倍液或綠亨1號2000倍液進行圃床土壤噴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