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雷特瓦河戰役
內雷特瓦河戰役
內雷特瓦河戰役,是發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次戰役。1943年2月16日——3月15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與德、意法西斯佔領者及其幫凶烏斯塔沙—道莫布蘭軍隊和“游擊隊”分子的新編部隊,在內雷特瓦河河畔進行了一場大規模交戰。內雷特瓦河交戰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取得巨大勝利的一次交戰。這次勝利具有重大的軍事政治意義。
內雷特瓦河戰役
南斯拉夫人民對法西斯進行了堅強而持久的抵抗,其中最有影響的是由南斯拉夫舊軍官和民族主義分子組成的以德拉查·米哈伊洛維奇為首的切特尼克武裝和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共產黨游擊隊。在這種情況下,居住在南斯拉夫的德意志人在法西斯佔領軍的默認或者支持下,紛紛成立了自衛隊和護衛團,以對抗游擊隊。
1943年初,南斯拉夫解放軍基本兵力(9個師,3個旅和許多游擊隊)駐在南斯拉夫中部西波斯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廣闊的解放區(面積約37500平方公里)。為消滅南解放軍和徹底摧毀南斯拉夫民族解放運動,法西斯軍隊在勒爾上將指揮下從1943年1月20日起發動了進攻。敵為實施“白色-1”戰役,調集了4個德國師,3個義大利師和烏斯塔沙—道莫布蘭的新編部隊,共約8萬人,三麵包圍了解放區西北部的南解放軍。與敵對抗的是波斯尼亞第1軍和克羅埃西亞第1軍的部隊以及游擊隊,總數約2.5萬人。法西斯軍隊雖然兵力上佔壓倒優勢,且有空軍的強大支援,但並未完成受領的任務。只有黨衛軍第7師於1月26日在斯盧尼突破了南斯拉夫軍隊的防禦,從西北向比哈奇進逼,使比哈奇—克柳奇交通幹線和通往南解放軍中央醫院(在普羅佐爾以西,住有約4000名傷員)的道路面臨被佔領的威脅。
內雷特瓦河戰役
內雷特瓦河戰役
集結在普羅佐爾地域的主要戰役集群的軍隊,於1943年2月16日轉入進攻。他們擊潰了與之對抗的1個義大利師,2月20日在幾乎80公里寬的正面前出至內雷特瓦河中游,佔領了所有橋樑。近0.7萬名“游擊隊”分子守衛著河對岸。義大利人耽心主要戰役集群向濱海地區突破,急忙將自己的兵力向莫斯塔爾地域主要戰役集群的右翼集結。在主要戰役集群左翼,敵人試圖不惜任何代價固守科尼茨這一堅固的支撐點和沿內雷特瓦河上游通往東黑塞哥維那、黑山和桑扎克的咽喉。還從薩拉熱窩往科尼茨地域抽調了德軍師之一部。
法西斯德軍統帥部在執行蓄謀已久的計劃的同時,於1943年2月25日以4個師的兵力開展進攻,企圖肅清解放區東南部的南解放軍(“白色—2”戰役)。進攻過程中,德軍統帥部發現那裡的南解放軍兵團主力已挺進至內雷特瓦河,遂於2月27日把2個師調往他們的後方。但進攻之敵在普羅佐爾以北被克羅埃西亞第1軍第7師的英勇抗擊所阻。然而主要戰役集群還面臨著被圍的危險,中央醫院仍受著嚴重威脅。為拯救傷員,主要戰役集群的基本兵力(9個旅)於3月3日前在普羅佐爾以北地域集結,實施反突擊。與此同時,南解放軍為迷惑敵人不使其識破向內雷特瓦河運動的企圖,炸毀了所有橋樑。經過歷時兩天的激烈反突擊戰,法西斯德軍部隊被擊潰,並於3月5日被趕至上瓦庫夫地城。南解放軍最高司令部贏得了時間,疏散傷員,組織強渡內雷特瓦河並向東南突破。
主要戰役集群的基本兵力再次迅速折回內雷特瓦河河谷。第7師和從濱海地區撤回的第9師加入其編成。1943年3月6日夜,第2師各分隊出敵不意發起衝擊,沿已遭破壞的亞布拉尼察大橋渡到內雷特瓦河左岸,擊退了守衛渡口的“游擊隊”分子。河上架起了弔橋。3月8日,第2師主力沿弔橋渡過了河,在內雷特瓦河灣擊潰了“游擊隊”部隊。與此同時,第3師在河右岸對法西斯德軍部隊發起攻擊,將其趕至科尼茨。該師在奧斯特羅扎茨地域渡過內雷特瓦河,沿左岸進攻。傷病員也過了河。留在右岸的主要戰役集群諸兵團受敵壓逼,逐漸收縮橋前防禦,朝橋上撤退。3月15日最後一個旅來到內雷特瓦河左岸。所有火炮和交通工具都被迫在右岸毀掉。先遣部隊已前出到別拉河,保障了整個主要戰役集群向黑塞哥維那東南部突破。法西斯德軍前出至內雷特瓦河河谷,放棄了追擊。
內雷特瓦河戰役
內雷特瓦河大捷促使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得到加強,隊伍進一步壯大,推動了南斯拉夫人民民族解放鬥爭的蓬勃開展。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在交戰中顯示出複雜情況下機動巨大兵力的高超藝術,表現了防禦的堅定性和進攻的神速性。戰士們表現出良好的戰鬥素質,勇敢和英雄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