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輪

相輪

相輪是五重塔屋根的金屬部分的總稱,塔剎的主要部分。相輪屬於塔剎的中段,它是塔剎的剎身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相輪在塔的實物中,就是一圈一圈的環,環環相連,用在塔上作為種仰望觀瞻的表識,起著敬佛的作用。一座塔上相輪圈數的多少,一般依照塔的形體大小和等級來定,少的為三、五圈,多的可達十三圈。十三圈的相輪便被稱為“十三天”。

詞語解釋


相輪是五重塔屋根的金屬部分的總稱,塔剎的主要部分。從上到下依次是寶珠、龍車、水煙、九輪、受花(請花)、伏缽、露盤。貫通中間的棒叫做“擦”,也稱為“剎管”。寶珠是最重要的部分,裝有佛舍利。龍車的意思是高貴者的乘坐。水煙意味著避免火災。九輪也稱為寶輪,代表五智如來和四菩薩,即大日如來(中心)、阿閦如來(東方)、寶生如來(南方)、阿彌陀如來(西方)、不成空就如來(北方)以及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彌勒菩薩。受花是用於裝飾的基台。露盤是伏缽的土台。

史料記載


唐許嵩《建康實錄》卷八:"乃於崇化寺造四層塔,物產既罄,猶欠露盤相輪。"《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佛造迦葉佛塔,上施盤蓋,長表輪相,經中多雲相輪,以人仰望而瞻相也。"清曹寅《入靈谷寺》詩:"馬塍酹客穿林隧,鴨腳干霄逼相輪。"后亦喻指皮相淺薄之論。

七重相輪


七重相輪
七重相輪
相輪共七重。相輪為貫串在剎柱上的圓環,為塔的表相。表相高出,使人仰望而瞻視之。它是表現佛塔崇高、受人景仰的標誌。相輪的多少表示塔的等級與高低大小,一般來講,大塔的相輪多而大,小塔的相輪少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