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丁

丙丁

丙徠丁,漢語辭彙,拼音是bǐng dīng,意思指猶言某某。出自《呂氏春秋·孟夏》。

簡介


【釋義】:古人以天干配五行,丙火屬純陽之火,名為太陽大火,有普照萬物之功,性情剛烈,故為陽火。丁火屬純陰之火,名為燈燭之火,有照亮萬戶之功,性柔質弱,故為陰火。
又,丙丁都屬火,故藉以指火,閱后即付丙丁。

出處


《呂氏春秋·孟夏》:“其日丙丁。”
高誘註:“丙丁,火日也。”
蘇軾《思無邪齋贊》:“化以丙丁,滋以河車。”
《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餘不多及,閱后乞付丙丁。”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朕已再三囑咐,每次給卿手諭,看后即付丙丁。卿萬勿稍有疏忽!”
世景叱之曰,汝何敢食甲乙雞豚,取丙丁之帽?吏干叩頭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