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文史館
廣西文史館
廣西文史研究館1953年9月在南寧成立。建館之初,由易熙吾、李文釗、馬駒譽、劉介、蒙起鵬5位館員組成館務委員會。1957年。館務委員會撤銷,改行館長制,民族學家劉介和史學家、書畫家梁岵廬分別任第一副館長和第二副館長。1960年,自治區副主席、民盟廣西區主委、著名學者莫乃群任館長,著名金石書畫家馬萬里任第三副館長。1993年,廣西歷史學會副會長、編審唐儂麟任副館長。現任館長韋生理。
目錄
建館以來,共延聘館員326人。現有館員84人。其中民主黨派成員33人(民革15人、民盟10人、民進3人、致公3人、九三2人),無黨派人士45人,中共黨員6人;在館里領取生活費的44人,領取生活補貼的12人;1人定居香港。歷任館員中,有前清翰林、進士、舉人、撥貢,秀才和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也有民國時期擔任過高級職務的軍政人員,還有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他們大多是在文學、藝術、歷史、教育、新聞、出版、翻譯等方面造詣較深的社會知名人士,如:清光緒32年翰林編修陳樹勛,晚清進士、吏部主事賴瑾,著名學者莫乃群,文字學家易熙吾、陳政,戲劇家李文釗、林秀甫,教育家馬駒譽、鈕佩瑺,方誌家蒙起鵬,法學家王覲、史學家鍾文典,作家肖甘牛、陸君田、徐君慧,文物鑒定家張心灝,書畫家馬萬里、邵偉堯,經濟學家高言弘、鄭家度等。
建館以來,館員們以自己的學識和專長,為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促進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他們參與廣西博物館建館籌備工作,收集、整理、鑒定了大量文物,全力幫助剛成立的廣西通志館編史修志,劉介副館長的《廣西方誌述略》和梁岵廬副館長的《關於修志》等,為該館的修志工作提供了大量參考意見和材料。參加對傳統戲劇劇目的挖掘、整理和改編工作,校勘劇本300餘部。為廣西第二圖書館整理古籍4000多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了易熙吾館員的《簡體字原》和《文字改革論文集》。據不完全統計,共出版各種著作31部,編輯書刊雜誌180本(期),發表文章或作品1800餘篇,撰寫文史資料500多萬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館務活動呈現勃勃生機。先後編輯出版了《廣西歷史人物傳》、《黃紹竤回憶錄》、《八桂香屑錄》、《桂海遺珠》和創辦了館刊《廣西文史》;與兄弟館的交流和合作日趨活躍,35位館員的作品在國內20多個省市以及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和台、港、澳展出;部分館員承擔了語言、文字、民族、金融等研究課題;不少館員參加社會文化教育活動。文史館的活力不斷增強,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