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是在原公共管理系、社會科學系、高等教育研究所等基礎上,於1997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現設有公共管理系、MPA教育中心、經濟學系、社會科學部、文化藝術中心等教學單位,高等教育研究所、科技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國際關係研究所等研究單位,以及圖書資料中心、計算機教學中心、現代公共管理技術實驗室、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中心等教輔單位。

簡介


目前,學院擁有一個博士學科點,7個碩士學位點,擁有公共管理類各學科教授18人,副教授近30人。此外,還有國內外大學和研究機構聘請了10餘位兼職教授。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30%以上。學院招收行政管理、經濟學本科生和科
技哲學、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教育技術學、高等教育學、國民經濟學碩士專業、MPA專業碩士生和教育經濟與管理博士生。年科研經費穩定在150萬元左右。此外,還承辦多個專科專業。學院在校本、專、研學生總數已逾千人。
2002年初,學院對發展方向和學科建設進行了深入研討,決定以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為核心進行學科建設,並繼續高質量完成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育和文化藝術素質教育的重任。根據這一發展戰略,經學校批准,學院正式啟用公共管理學院第二名稱。未來幾年,學院將以公共管理為建設重點,作好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博士點申報準備工作。

機構設置


機關及常設機構
總支書記辦公室
院長辦公室
總支委員會
教學指導委員會
學術委員會
職稱評審委員會
黨政辦公室
教務辦公室
學生工作辦公室
學生髮展中心
學生分團委
教學單位
公共管理系
經濟學系
社會科學部
文化藝術中心
MPA教育中心
研究單位
高等教育研究所
科技與社會發展中心
台灣事務研究所
知識產權研究所
國際關係研究所
鄧小平理論研究所
社會學研究所
公共政策研究所
教學科研輔助機構
人文社會科學資料中心
計算機教學實驗室中心
多媒體專用教室
文化藝術素質教育和訓練中心(待建)
現代公共管理技術教學實驗室(待建)
工程教育評價技術實驗室(待建)
現代政務管理專業研究實驗室(待建)
公共管理教學案例室(待建)

本科專業教育


該院現設有二個本科專業,分別是行政管理和經濟學。近年,將增設社會工作專業。已招生的兩個本科專業簡介如下:1、行政管理專業:本專業以應用性、綜合性、全面性為特色,設立的方向為政府行政、公共事務、公共策劃。專業適應面極其廣泛。學生畢業后將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可在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政策研究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從事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政策分析、經營管理工作。2、經濟學專業:本專業設有公司財務與資產評估、金融投資與證券管理、科技投資與風險決策方向。以北航的自然科學與工程科學背景,注重培養學生的數量分析能力、模型分析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學生畢業后可以到經濟管理部門、研究機構、金融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管理工作。

兩課建設


"兩課"教學是該院社會科學部的主要任務。近年來, "兩課"教學在校黨委的領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積累了一些有效的經驗。"鄧小平理論概論"已被評為全校教學優質課;《中國革命史》課在任課教師多年的努力下,已經成為學校的優質課。社會科學部現有教師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1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3人。"兩課"教師在探索教學方式改革、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今後,"兩課"教學將與學生工作、學生業餘黨校、下廠實習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網路,並積極開設一些與"兩課"配套的系列選修課;充分利用校園網的技術條件,將"兩課"教學推向網路,如建立理論學習網站,教師答疑的電子公告欄等。鼓勵學生利用網路進行政治理論、形勢政策等的研究和討論。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的研究,包括教學方式的改革,也包括教學內容的改革。文化藝術素質教育
北航文化藝術教育中心於2000年3月正式成立,隸屬於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全校學生的文化藝術素質教育。在人文素質教育的選修課中,文化藝術中心的老師承擔了十幾門課程,包括:應用寫作、唐宋詩詞欣賞、中國文學欣賞、外國文學欣賞、中國古代文學、中外名著欣賞、演講與口才;西方音樂史與名曲欣賞、樂理與世界名曲視唱、合唱與聲樂藝術、中國民族音樂欣賞、中西美術鑒賞、美學概論與繪畫實踐、舞蹈藝術等。此外,還定期舉辦文化藝術素質教育講座,為全校學生普及藝術教育,增長人文知識,陶冶道德情操,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心除完成相應的教學工作以外,還承擔著學校藝術團及學生各協會的輔導工作。在中心教師的輔導下,我校舞蹈團、合唱團在北京市大學生舞蹈比賽和合唱比賽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多次獲得一等獎。在北京高校中,北航藝術團在各類比賽中一直都名列前茅。校園文化藝術教育、討論、各類活動,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和響應。

研究生培養


1982年,在老院長武光的支持下,原社科系從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單位聘請了一些知名專家教授作我校兼職導師,並與上述單位聯合招收和培養自然辯證法、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自1982年首次招生到1988年,共招收7屆近27名研究生。高等教育研究所1985年7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立"教育經濟與管理"碩士點,成為我國第一批有權授予教育管理學碩士學位的單位;1995年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點下設立了"教育管理系統分析"研究方向;1998年經北京市學位委員會批准,又設立了"教育技術學"碩士點。目前,我院擁有五個碩士點,分別是科學技術哲學、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教育技術學、MPA(公共管理碩士),一個博士研究方向。年招生數量達130-150人左右。"十五"期間,我院還將申報教育經濟與管理、行政管理博士點,區域經濟學碩士點。屆時,該院將形成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培養的綜合性辦學能力。科學研究
近年來,我院教師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在研的項目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軟科學基金、航空基金、教育部學科規劃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作項目,北京市教委、國家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委託研究課題,以及多項橫向課題。科研項目數量和經費額成倍增長。2000年,我院的科研經費總計14餘萬;2001年科研經費達到80餘萬元。2002年,已經進入校財務的科研經費高達150萬元。我院教師人均年科研經費達3萬元,在國內相似學科專業中居於前列。2001年我院專門設立了人文科研基金,首批資助了10個課題。人文旨在支持我院的中青年教師,使他們得到科研實踐的鍛煉,為爭取縱橫向科研項目打下一定的基礎。
為培育我院的學術氛圍,2001年上半年開始舉辦人文學術沙龍,邀請院內外、校內外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並開展學術討論。人文學術沙龍不定期舉辦,大致為每月一次。報告題目是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管理學科、交叉學科各領域的前沿、熱點學術問題。

學生工作


我院學生工作由院學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學生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由以下機構組成:輔導員辦公室;大學生輔導中心;分團委、學生會等。在抓好學風的基礎上,將學生黨建與文化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
我院的黨建工作一直走在全校的前列,多次被評為"黨建工作先進院",積極分子、黨員的比例為全校最高。文化素質教育碩果累累,為北京大學生舞蹈團以及全校各文藝社團輸送了大批的人才,每年一度的"文化藝術月"已形成品牌,舉辦的"讓藝術之光撒滿大學殿堂","京韻風來滿園彩"系列活動在校園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我院率先於2000年成立"學生髮展中心",旨在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般性心理以及發展問題,該中心設施完備,手段先進,進行了一系的測評、成長小組、個別諮詢等活動,提高了學生工作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我院學生工作辦公室一直本?quot;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方針把好學生教育的質量關。經過不斷努力,學生的保研率、考研率、就業率不斷提高,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未來規劃


"十五"期間,以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建設為龍頭,2004年組織申報行政管理二級學科博士點;同時組織申報若干個相關學科碩士點。以試辦MPA為契機,辦出特色,在公共管理領域若干研究方向、科研經費、人才培養質量、論著數量和質量上居於重點理工科大學前列,提高我校公共管理學科的知名度,進而提高我校在國際國內的整體地位。同時高質量地推進"兩課"教育和文化藝術素質教育。
為保證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的發展,提高我院的整體水平,將逐步興建或擴建人文社會科學資料中心、現代公共管理技術教學實驗室、工程教育評價技術實驗室、現代政務管理專業研究實驗室、公共管理教學案例庫等、大學生文化藝術教育和訓練中心。同時,加大教學和學術隊伍建設力度,保證"十五"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目前,上述教學、研究等專業和公共實驗室經費已經落實,正在興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