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鎮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轄鎮

平地鎮隸屬於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地處仁和區最南端,東與四川省會理縣姜驛鄉隔江相望,南與雲南省永仁縣永定鎮接壤,西與永仁縣維的鄉相連,北與大田鎮大龍潭鄉毗鄰。幅員面積176.43平方公里,轄5行政村、45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截至2020年11月1日,平地鎮常住人口為11487人。平地鎮位於川滇交界處,是典型的俚濮彝族聚居鎮,擁有特色鮮明的俚濮彝族風情文化,先後獲國家級衛生鎮、全省“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有“中國苴卻硯之鄉”的美譽。

原屬雲南省永仁縣。1996年3月,改為平地鎮。截至2020年6月,平地鎮下轄1個社區和5個行政區,鎮人民政府駐平地街198號。截至2018年末,平地鎮戶籍人口14503人。

平地鎮是遠近聞名的釀酒葡萄產區,擁有優質釀酒葡萄基地1萬餘畝,包括葡萄酒體驗農莊在內的休閑觀光產業已投產達效,酒庄文化品牌特色鮮明;是民族風情文化旅遊勝地,“青瓦、白牆、紅門、紅窗”的俚濮民居古樸幽雅,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迤沙拉村獨具風韻,消夏避暑、果蔬品摘、櫻花攝影的旅遊主題浪漫別緻。

歷史沿革


原屬雲南省永仁縣。
1958年,設平地人民公社。
1974年3月,劃歸四川省渡口市郊區。
1983年,改為平地彝族鄉。
1996年3月,改為平地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平地鎮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方山頂,海拔2367米;最低點位於波西村師庄,海拔937米。

氣候特徵

平地鎮屬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其特點是夏季長,四季不分明,旱、雨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6度。無霜期年平均30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93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

水文

平地鎮境內主要河流有白拉古河、長箸迤沙拉河、迤計廠河、波西跌達河、辣子哨黑么河、半警阿臘么河,河道長32千米。

自然災害

平地鎮主要的自然災害有乾旱和地震等。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災害發生在2008年8月30日,造成受災人口15138人,死亡1人,重傷3人,受傷27人,住房倒塌1821間,損壞房屋38926間,直接經濟損失32325萬元。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平地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石灰石、石膏、石墨、苴卻礦石等。石膏礦礦石儲量819.4萬噸。宜卻石礦探明儲量11207立方米,可利用儲量10086立方米;境內有耕地面積1.1萬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平地鎮轄平地1個居民委員會,5個村;下設1個居民小組、66個村民小組。
2011年平地鎮區劃詳情
 居民委員會平地  
 行政村平地迤沙拉辣子哨
白拉古波西 
 截至2020年6月,平地鎮下轄1個社區和5個行政區,鎮人民政府駐平地街198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510411101001
 
121
 
平地街社區居民委員會
 
510411101200
 
220
 
迤沙拉社區村民委員會
 
510411101201
 
220
 
白拉古社區村民委員會
 
510411101202
 
220
 
辣子哨社區村民委員會
 
 
510411101203
 
220
 
平地社區村民委員會
 
510411101204
 
220
波西社區村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轄區幅員面積174.43平方公里,下轄5個村1個居委會,68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達到15072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達13033人,佔全鎮人口總數的94.4%。
2011年末,平地鎮轄區總人口1485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19人,城鎮化率7.53%。另有流動人口662人。總人口中,男性7658人,佔51.5%;女性7199人,佔48.5%;14歲以下2143人,佔14.4%;15至64歲11232人,佔75.6%;65歲以上1482人,佔10%。總人口中,以彝族為主,達12881人,佔86.7%。2011年,人口出生率9.08‰,人口死亡率6.46‰,人口自然增長率2.6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4人。
截至2018年末,平地鎮戶籍人口14503人。
2021年6月25日,攀枝花市仁和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平地鎮常住人口為1148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平地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889元。
2011年,平地鎮財政總收入658萬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1萬元,比上年增長9.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85萬元,增值稅13萬元,企業所得稅6萬元,個人所得稅2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24%、-33%、140%。一般工商業稅收完成150萬元,煙葉稅完成306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43元,比上年增長5.8%。
截至2018年,平地鎮有工業企業12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農業
2011年,平地鎮農業總產值6558萬元,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59.8%。
平地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糧食產量5365噸,其中水稻1453噸,玉米1742噸。主要經濟作物為烤煙、葡萄、水果、蔬菜。2011年,烤煙種植面積8084畝,產量18558.9擔;葡萄種植面積4800畝,產量3000噸;板栗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3200噸;核桃種植面積3700畝,產量150噸;水果種植面積19125畝,產量12405噸;蔬菜種植面積5500畝,產量16209噸。
平地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18115頭,年末存欄17000頭;羊出欄19390隻,年末存欄15600隻;家禽出欄71700羽,年末存欄15600羽。
2011年,平地鎮水產品總產量60噸。
平地鎮
平地鎮
2005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710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00.4%,農業總產值5623.1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12.1%,農業增加值3130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12.1%;工業總產值3264.8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08.8%;工業增加值1225.7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10.4%;第三產業增加值2520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01.6%;實現本級財政收入達79.1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3565元,比2004年增加502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4‰,符合政策生育率達97.8%。
工業
平地鎮以葡萄酒生產和礦藏資源加工為主。2011年,工業企業5家,職工150人,完成工業增加值1653萬元,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15.1%。
商業
2011年末,平地鎮有商業網點426個,職工659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1%。
金融業
2011年,平地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9571萬元,比上年增長15.2%;各項貸款餘額1771萬元,比上年增長14.7%。

文化


2005年9月,平地鎮迤沙拉村被正式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境內居住的彝族屬“里頗”支系,有本民族語言,通用漢字,流行對山歌,盛行打跳。除傳統節日外,有“潑水節”、“龍舟節”、“川滇民族風情節”等,最具彝族特色的7月“火把節”(農曆6月24日),彝族“里頗”支系與漢族的大融合,它改變了“里頗”原來古老的生活方式與習俗,使之與漢族相近或相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民族風情文化。
名稱由來
平地鎮地名因原治所設在山谷中的小塊平坦土地上而得名。
特產美食
僉江貢栗,主產於川滇結合部的仁和平地,其產品以栽培歷史悠久、粒大、肉質厚實、粉質細膩,甜糯香脆及其他各種有效成分優於其它產品,且上市早而享有盛譽。近年來,該鎮充分結合其地理、區位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鎖定板栗基地建設發展目標,經過多年發展,現已初步形成了萬畝幼稚板栗園,並完成了產品質檢論證、鑒定,特色農產品“金江貢粟”商標註冊登記,產品展銷等系列服務。現該基地已形成掛果基地5000畝,產量100萬公斤,收入400萬元以上,是川滇結合民族地區群眾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

交通


2011年,平地鎮有成昆鐵路穿境而過,境內2個站。05國道穿境,境內長11千米,設有1個進出口;108國道穿境,境內長14千米。214省道過境,境內長14千米。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平地鎮有幼兒園1個,在園幼兒176人,專任教師10人;小學1所,在校生978人,專任教師9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科技

做好1000畝葡萄基地核心園4000畝示範園及科技示範工作。認真落實能源項目建設,2005年共建成沼氣池160口;努力抓好區、鎮17塊30畝連片高標準烤煙科技示範片工作,全年舉辦葡萄等科技培訓班15期,2400人次參加培訓,提高全鎮農民的科技意識。實施“鄉通工程”,加大信息化建設工作,通過攀枝花科技網、農經網、中國移動公司攀枝花分公司、中國聯通公司攀枝花分公司發布該鎮葡萄等農產品銷售信息,促進農民增收。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平地鎮有文化藝術團體迤沙拉談經古樂演岀隊、白拉古羊皮鼓舞演出隊、斗會田舞龍隊、社區秧歌隊4個,成員192人;鎮綜合文化站1個,文化活動室6個,建築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藏書11000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主要以里頗彝族風情為主,羊皮鼓舞和里頗彝族的談經古樂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末,體育場地13個,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3.8%。1980年9月開通有線廣播站,到村52桿千米,村以下41桿千米;1985年開通無線廣播電台。2011年末,廣播喇叭1214隻,入戶率81%,通響率96%;可收看44套廣播電視節目。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平地鎮有郵政所1個,郵路單程長度45千米。電信服務網點7個,固定電話用戶1854戶,電話用戶普及率24.7%;行動電話用戶7842戶,行動電話普及率69.8%
給排水
2011年末,平地鎮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56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生活用水29萬噸。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平地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20張,固定資產總值24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2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286人次,出院病人1075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27.6/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7%,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2%。

社會保障

2011年,平地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5戶,人數244人,支出57.7萬元,比上年增長1.3%,月人均197元,比上年增長0.1%;城市醫療救助1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5人次,共支出15.2萬元,比上年增長5.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1戶,人數595人,支出72.9萬元,比上年增長2.6%,月人均102.1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5人,支出5.5萬元,比上年增長14.9%;農村醫療救助45人次,支出10.5萬元,比上年增長1.1%;農村臨時救濟3753人次,支出51.2萬元,比上年增長0.5%。自然災害受災人口5143人,農作物受災面積6412畝,直接經濟損失768萬元,救災支出5.3萬元,比上年增長0.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4.8萬元,比上年增長6.4%。社區服務站6個。新增就業人員17人,有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
農業結構
平地鎮美景
平地鎮美景
鎮政府堅持把板栗、葡萄、烤煙、二線蔬菜、畜牧業五大產業作為平地鎮的支柱產業來抓,確保五大產業健康發展。2005年共完成烤煙種植面積2617.25畝,產量5860擔,交售金額352萬元;板栗產量達1700噸,外銷量達1200餘噸,實現銷售收入680萬元;共發展晚秋蔬菜種植面積2500畝;加大對牛羊等新品種引進、改良和推廣力度,並通過大戶的示範帶頭作用,定時對畜禽檢驗檢疫,建立健全重大動物疫情預警預報機制,有效的開展了對豬鏈球菌的防控工作,制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預案,把種草養畜產業做大做強。
生態旅遊
平地鎮概貌
平地鎮概貌
全力打造以迤沙拉村為軸心的旅遊產業,促進旅遊產業發展新局面。圍繞一塊牌子、一個規劃、一家公司、一支隊伍、一塊基地、一條公路、一群猴子的“七個一”工程,已成功申報了迤沙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完成了迤沙拉村保護性規劃工作;與成都天府少成營銷管理公司簽訂了投資開發迤沙拉旅遊產業的協議,該公司已進駐迤沙拉,兩個寨門、廁所、四院一館工程已全面啟動;已完成投資1000餘萬元的平地至迤沙拉10公里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積極做好獼猴保護、引養。葡萄基地建設,談經古樂隊的包裝、培訓工作已初見成效,隊伍多次外出演奏獲得社會好評,知名度在迅速提高。“七個一”工程進展順利。採取多種形式對旅遊知識進行宣傳和培訓,全鎮培訓人數達1000餘人,加強了全鎮群眾的旅遊發展意識,成功打造並舉辦了具有彝家特色文化的潑水節和火把節,首屆川滇民族風情節,為旅遊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基礎。
集鎮建設
完成了平地集鎮的修編工作,投資250萬元開展了平地集鎮過境道路建設工程,投資30萬元對停車場進行了改建,完成了波西川滇民族文化風情街的地質勘探、規劃、會審工作,完成了平地集鎮自來水廠改制工作,啟動了平地派出所搬遷及平地居委會辦公樓搬遷工程。加大集鎮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力度,集鎮面貌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功能正逐步完善。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和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平地鎮為“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