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火

木生火

木生火是五行相生的一種,是結合古人說法形成的。也是一個中醫術語,表達肝臟對心臟的滋潤情況。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人創造的一種哲學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

簡介


● 英文名稱:Wood Engengers Fire/Wood Generating Fir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五行學說

古籍摘選


● 木生火者,木性溫暖,火伏其中,鑽灼而出,故木生火。(《五行大義·論相生》)

名詞解釋


● 五行之中,木有資生、助長火的作用,用以說明肝對心的資助關係。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木生火屬於五行相生關係,中醫運用五行學說,通過比類、取象,認為五行中的木火相生關係在人體的正常生理過程中即表現為肝臟對心臟的滋養關係。

肝藏血,心主血脈

● 人體的血液化生於脾,在肝中貯藏,肝臟通過藏血功能可以調節全身的血量。心主身之血脈,心氣參與血液的生成,而且對於血液在脈中運行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心主脈,血液在脈中運行,因此可以防止血液溢出脈外而導致瘀血。
● 如果肝不藏血,常見於肝氣肝火偏盛而導致吐血、咳血或腦部出血,血量減少會影響心臟的功能。如果肝氣不暢,血液運行遲緩,容易形成瘀血等病理產物,稱為氣滯血瘀。

肝主疏泄,心主神志

● 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鬱,肝氣對於機體情志的調節有重要作用。心主神志,神為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總稱。肝氣功能正常,則機體在應對外界環境的刺激時能做出正確的情緒反應。
● 肝氣鬱結或肝氣疏泄太過會產生很多情誌異常的疾病。如肝失疏泄,氣機容易鬱結,機體容易出現情緒低落、興趣減少等異常表現;肝疏泄太過,氣機上升,容易產生憤怒等情緒。因此中醫學在治療抑鬱、精神分裂等情志疾病時,多從肝進行論治。

生活經驗

● 當人們情緒激動時,心跳就會加快,情緒激動就是肝臟疏泄功能的表現,心跳加速是心陽旺盛的結果。
● 因此容易憤怒的人,其心火比較旺盛,容易出現口舌生瘡、眠差、舌尖紅等癥狀,治療當清心火平肝木,可以菊花、梔子、蓮子心等代茶飲;平素易生悶氣的人,其氣機不暢,容易出現心悸、胸悶、胸痛等不適,因此治療當疏肝理氣、安神定志,可以玫瑰花、陳皮、佛手等代茶飲。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印會河。中醫基礎理論。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新世紀第四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