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清真大寺
台灣第一座清真寺
台北清真大寺為台灣第一座清真寺。中國伊斯蘭教學者、翻譯家王靜齋阿訇、教育家馬松亭阿訇曾一度在該寺主持教務。樓頂為東西長方形平台,氣勢宏偉的穹窿大圓頂坐落在平台上,其頂端的新月標誌熠熠發光。該寺向居台灣各清真寺之首。今台灣“中國回教協會”和“中國回教文化教育基金會”也設於該寺內。台北清真大寺(或稱台北清真寺)位於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62號。
1999年6月29日,經中國回教協會與台北清真寺董事會同意,台北市政府正式勘察認定台北清真寺為台北市定古迹。
據《台灣通史》記載,約建於1918年以後,原寺址不詳。
台北清真大寺
台北清真大寺佔地面積1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747平方米。
台北清真大寺
在建物內部方面,該寺仿照土耳其建築工法,禮拜大殿圓頂離地15m,跨距15m,中間無樑柱支撐。因為伊斯蘭教忌諱偶像崇拜,大殿內除了鋪設友邦國王贈送之手工波斯羊毛地毯與懸掛宮廷吊燈外,就只有諸如指示禮拜方向的龕(米海拉布(ألمحراب))等必要誦讀禮拜用,場地極為空曠。
台北清真大寺
台北清真寺禮拜大殿內
台北清真大寺
台北清真寺外表具有濃厚的阿拉伯風味,以綠色圓頂的禮拜大殿為主體,再加上兩側20公尺高的喚拜尖塔,數個圓頂尖塔,在台北市獨樹一格,營造出不同於周遭建築物的異國風情。禮拜大殿中心的圓頂距離地面15公尺高,是典型的土耳其建築工法,裝潢陳設都相當簡單,禮拜大殿外整排不走動的時鐘,標明的是每日向麥加禮拜的時間及名稱。
依循伊斯蘭教戒律,清真寺里特別設有洗凈水房,穆斯林禮拜之前必須在此洗凈手腳,甚至是淋浴洗凈全身。洗凈水房旁是洗亡人的地方,伊斯蘭教的葬儀規定亡人下葬前必須將全身先乾淨,並以白布包裹,不著壽衣、不用棺木,只能土葬,下葬時以蓋板封蓋覆土即可。在回教國家亡人通常都是在醫院或家裡洗凈,但這與台灣流行的風俗習慣不同,因此在台北的穆斯林通常都是在清真寺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台北清真寺禮拜大殿內穹頂
伊斯蘭教的教律甚嚴,包含信仰、行為、飲食都有詳細規定,大家熟知的就是不可喝酒、不吃豬肉,也不可吃血液穢物、自死與非經宰殺死亡的動物、毒蛇猛禽與低等動物,而動物宰殺之前未誦阿拉之名,穆斯林也不可食用。教律中也清楚記載不可崇拜人物偶像、鬼神,或有有算命、卜卦、風水等迷信行為,也不可殺人、自殺、詐欺、賭博、侵犯他人、姦淫、背信、浪費、不公等等,對於道德的要求極高,喪葬、婚姻也都有規定,規矩很多。
穆斯林要做的功課也是大家相當熟知的,這些繁重的功課除了1天5次向麥加方向朝拜,每周五聚禮日之外,還有每年1個月的齋戒月、每年必須拿出富餘總值1/40濟貧扶弱,以及一生之中至少去阿拉伯半島的聖城麥加朝聖1次。
台北清真大寺
台北清真寺禮拜大殿內
1980年代以來,受到西方強勢文明與傳播媒體的影響,加上信仰模式和儀式禁忌與台灣民間宗教迥異,導致前往台北清真寺禮拜的台灣穆斯林並不踴躍。911事件和美伊戰爭過程中,建築十分特別醒目的台北清真大寺才受到台北民眾與媒體關注。
台北清真寺禮拜大殿內
台北清真寺宣禮塔
台北清真寺內的中國回教協會
中國伊斯蘭教學者、翻譯家王靜齋阿訇、教育家馬松亭阿訇曾一度在該寺主持教務。馬舍江、馬吉祥兩位阿拉伯語教授曾先後任該寺伊瑪目多年,現任伊瑪目為伊斯蘭教學者定中明。該寺董事會處理日常寺務,現任董事長為謝松濤。1954年,寺內附設有《 古蘭經》翻譯委員會,1959年由時於周在該寺主持翻譯出版了、《古蘭經國語譯解》。今台灣“中國回教協會”和“中國回教文化教育基金會”也設於該寺內。
該寺以董事會制管理教務和寺務,定期改選,現為第15屆清真寺董事會,董事23人,董事長朱雲峰,現任教長陳永武,顧問定中明、海維諒;董事會除負責教務、寺務外,還管理兩座穆斯林公墓和穆斯林食品、肉類供應處,以及寺院周邊地區的“伊斯蘭社區”建設。
台北清真大寺(或稱台北清真寺)位於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62號,是伊斯蘭教(台灣亦稱為回教)於台灣最著名且重要的禮拜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