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奴耳鎮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下轄鎮

烏奴耳鎮,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下轄鎮,地處牙克石市中南部,東鄰博克圖鎮,南接綽河源鎮,西至鄂溫克自治旗紅花爾基鎮,北連免渡河鎮,行政區域面積2229.5平方千米。

清代時期,為齊齊哈爾至呼倫貝爾驛站的第八台;2011年5月,恢復烏奴耳鎮。截至2018年末,烏奴耳鎮戶籍人口有8235人。截至2020年6月,烏奴耳鎮下轄3個社區、1個行政村。

2011年,烏奴耳鎮財政總收入1000.5萬元,比上年增長43.3%。2018年,烏奴耳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歷史沿革


清代時期,為齊齊哈爾至呼倫貝爾驛站的第八台。
烏奴耳鎮
烏奴耳鎮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東鐵路運營時,設站取名烏奴耳。
1949年前,屬索倫旗。
1950年1月,屬喜桂圖旗,烏奴耳為嘎查。
1958年3月,撤嘎查設烏奴耳辦事處。
1969年8月,隨喜桂圖旗劃歸黑龍江省。
1979年7月,隨喜桂圖旗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1983年,撤喜桂圖旗設牙克石市,屬牙克石市。
1984年9月27日,析免渡河鎮部分區域置烏奴耳鎮。
2006年6月,撤鎮設辦事處,屬免渡河鎮。
2011年5月,恢復烏奴耳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烏奴耳鎮地處牙克石市中南部。
烏奴耳鎮
烏奴耳鎮

地形地貌

烏奴耳鎮地處大興安嶺中低山地帶,地勢由東南部的大興安嶺嶺脊向西北逐漸降低,地形比較平緩,以低山為主,河谷開闊,平均海拔900米。

氣候

烏奴耳鎮多年平均氣溫-2.9℃,極端最低氣溫-50.1℃,極端最高氣溫38℃。年平均日照時數3238小時,無霜期年平均95天。年平均降水量374毫米。

水文

烏奴耳鎮境內河道屬額爾古納河流域。主要河道有烏尼日河,發源於大興安嶺北坡和玉鎮山,境內全長55千米,向北流入免渡河,平水期流速0.5—1.2立方米/秒,河寬10—20米,水深1—2.5米。

自然災害

烏奴耳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霜凍、洪澇、乾旱等。

自然資源


烏奴耳鎮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17種,其中非金屬礦12種,金屬礦產5種。已開發的有硅石、珍珠岩、水泥和白
烏奴耳鎮
烏奴耳鎮
灰。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烏奴耳鎮下轄2個社區:烏東、烏西;下設94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烏奴耳鎮下轄3個社區、1個行政村:烏東社區、烏西社區、興安嶺社區,伊列克得村。3個經管會:新村經管會、機械化經管會、興安嶺經管會和1個村:伊列克得村。
駐在單位有:烏奴耳林業局。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150782106001122烏東社區居民委員會
150782106002121烏西社區居民委員會
150782106003220興安嶺社區居民委員會
150782106200220伊列克得村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烏奴耳鎮現有戶籍人口8235人(2018)。有蒙、漢、回、滿、朝鮮、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等14個民族。
2011年末,烏奴耳鎮總人口1038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532人,城鎮化率83.1%。另有流動人口688人。總人口中,男性5516人,佔53.1%;女性4872人,佔46.9%;14歲以下1139人,佔10.9%;15—64歲8150人,佔78.5%;65歲以上1099人,佔10.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9679人,佔93.1%;有蒙古、回、滿、朝鮮、鄂溫克、鄂倫春等13個少數民族,共709人,佔6.9%。2011年,人口出生率2.76‰,人口死亡率2.82‰,人口自然增長率-0.0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66人。
2017年末,烏奴耳鎮常住人口為6608人。
截至2018年末,烏奴耳鎮戶籍人口有8235人。

經濟


綜述

2003年,烏奴耳鎮財政收入達到359.4萬元,農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745元。

農業

2011年,烏奴耳鎮有耕地面積14.1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1萬畝,林地面積51.4萬畝。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0.34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0.88億元,2011年達到2.25億元,比上年增長5.6%。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8萬噸。

工業

2003年,烏奴耳鎮工業增加值為1287萬元。
2011年,烏奴耳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560人。

商業

2011年末,烏奴耳鎮有商業網點320家,職工658人。

金融業

2011年末,烏奴耳鎮有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17.1億元比上年增長75.2%;各項貸款餘額7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1%。

文化


文物古迹
烏奴耳侵華日軍要塞遺址修築於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整個要塞分佈在1100平方千米範圍內,東至興安嶺、南至腰房子、西至高吉山,北到五道梁子。要塞主要設置在濱州鐵路及隘口、公路兩側高地上。為日本關東軍用來抵禦中國軍隊和蘇聯紅軍穿越大興安嶺東進的防禦性軍事工事。被日本人稱其為“馬其諾防線”。

交通


2011年,烏奴耳鎮有鐵路濱州線過境,濱州鐵路線境內長45千米,為雙軌複線鐵路,設有烏奴耳、興安嶺等四個車
烏奴耳鎮
烏奴耳鎮
站,通往海拉爾、大連;烏奴耳車站為三等站,日均有8列車停靠,日客運量200萬人次。有國道301公路過境,境內長52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烏奴耳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118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1所,在校生398人,專任教師6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6%,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烏奴耳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15平方米;農家書屋1個,藏書2700本。2011年末,數字電視用戶0.32萬戶,有線電視覆蓋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烏奴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其中林業職工醫院1所;病床40張,其中公立機構醫療床位40張。專業衛生人員7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56.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3.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55.2%。

社會保障

2011年,烏奴耳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04戶,人數1405人,共支出462.8萬元,比上年增長9%,月人均274元,比上年增長17%;城市醫療救助54人次,共支出18.4萬元,比上年增長1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戶,人數37人,支出7.4萬元,比上年增長154%,月人均166元,比上年增長98%;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人次,共支出1.7萬元;農村醫療救助6人次。自然災害受災人口56人,救災支出1.5萬元。社區服務設施14個,社區服務中心1個。新增就業人員140人,全年共幫助5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2011年,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0.2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