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腫瘤

尿道腫瘤

尿道腫瘤是一種少見的泌尿系統腫瘤。尿道腫瘤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絕大多數為惡性腫瘤,包括男性尿道癌及女性尿道癌。尿道癌可以進一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尿道癌罕見。根據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SEER資料庫1973—2002年的統計資料,原發性尿道癌的年發病率在男性和女性分別為4.3/100萬和1.5/100萬。中位發病年齡為60歲,並且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相應升高。男性尿道癌的危險因素包括尿道狹窄、性傳播疾病(包括HPV感染)、慢性尿道炎、尿道損傷等。女性尿道癌的危險因素包括慢性刺激,尿道炎症,尿道憩室和分娩時產傷等。男性尿道癌表現為排尿困難、尿液變細、尿道流血、尿道周圍膿腫、排尿疼痛、尿道有燒灼感。女性尿道癌常見癥狀為尿道流血、尿頻和排尿困難。本病以手術、化療和放療綜合治療為主。本病不僅會造成泌尿系統損害,嚴重者還會發生肺、肝、骨、腦等部位的轉移,甚至危及生命。本病的預后與腫瘤位置及分期密切相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泌尿外科、腫瘤科

病因


● 尿道腫瘤的發生與以下因素有關:

男性尿道癌的危險因素

● 尿道狹窄
● 性傳播疾病(包括HPV感染)
● 慢性尿道炎
● 尿道損傷

女性尿道癌的危險因素

● 慢性刺激
● 尿道炎症
● 尿道憩室
● 分娩時產傷

癥狀


● 根據性別,其臨床表現有所不同。

男性

● 排尿困難
● 尿液變細
● 尿道流血
● 尿道周圍膿腫
● 排尿疼痛
● 尿道有燒灼感

女性

● 尿道流血
● 尿頻
● 排尿困難

檢查


● 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可以幫助診斷疾病。

體格檢查

● 檢查雙側腹股溝有無腫大淋巴結,可以初步判斷腫瘤是否轉移至腹股溝淋巴結。
● 直腸雙合診檢查,可以判斷腫瘤有無播散到前列腺、肛門和尿生殖膈等處。

影像學檢查

● B超、CT
● ● 了解盆腔臟器情況,是否存在腫瘤及其位置、大小、侵襲範圍等情況。
● 尿道膀胱鏡
● ● 可觀察病灶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有潰瘍出血的情況。
● 磁共振檢查
● ● 有利於準確判斷球膜部尿道腫瘤的浸潤深度,以及盆腔淋巴結轉移情況,有助於準確分期及指導治療。

組織病理學檢查

● 通過尿道膀胱鏡,取少量病變組織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可以幫助確診。

診斷


● 根據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醫生綜合分析做出診斷。

體格檢查

● 腫瘤位於陰莖部可捫及腫塊,直腸雙合診,可了解腫瘤有無擴展至前列腺、肛門和尿生殖膈。

影像學檢查

● CT可見腫瘤壞死導致孤立的低密度區。
● 膀胱尿道造影,可顯示膀胱底部抬高,后尿道移位。

組織病理學檢查

● 發現腫瘤細胞。

分型


● 男性
● ● 尿道癌最常見的組織類型是尿路上皮癌(78%),其次為鱗狀細胞癌(12%),腺癌僅佔5%左右。
● 女性
● ● 最常見的組織類型是尿路上皮癌(45%),其次為腺癌(29%),鱗癌約佔19%。

分期


● 尿道癌的TNM分期(第七版)

T(原發腫瘤)

● Tx原發腫瘤無法評估
● Tis原位癌
● T0無原發腫瘤證據
● Ta非浸潤性乳頭狀、息肉狀或疣狀癌
● T1腫瘤侵及上皮下結締組織
● T2腫瘤侵犯以下任一器官或組織:尿道海綿體,前列腺,尿道周圍肌肉
● T3腫瘤侵犯任何以下任一器官或組織:陰莖海綿體,前列腺包膜以外,陰道前壁,膀胱頸
● T4腫瘤侵犯其他相鄰器官

N(區域淋巴結)

● Nx區域淋巴結無法評估
● N0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 N1單個淋巴結轉移,最大直徑≤2cm
● N2單個淋巴結轉移,最大直徑>2cm;或多個淋巴結轉移

M(遠處轉移)

● Mx遠處轉移無法評估
● M0無遠處轉移
● M1遠處轉移

鑒別診斷


● 本病應與尖銳濕疣、尿道狹窄、尿道周圍膿腫、尿道肉阜、陰莖海綿體硬結症等鑒別。
● 如果出現排尿困難、尿頻、尿道流血等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可以排除其他疾病。

治療


● 尿道腫瘤的治療是以手術切除為主,化療、放療為輔的綜合治療。

手術治療

● 是治療尿道癌的主要方法。
● 男性:包括經尿道電切、局部切除和根治性切除。
● 女性:包括尿道部分切除術、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根治性切除術。

化學治療

● 對轉移的腫瘤效果較好,主要用於局部進展性尿道癌手術,或放射治療后的輔助治療。

放射治療

● 早期和不願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以進行放射治療,作為姑息治療或手術后的輔助治療。

危害


● 本病不僅會造成泌尿系統損害,嚴重者還會發生肺、肝、骨、腦等部位的轉移,甚至危及生命。

預后


● 本病預后一般,隨臨床分期不同而有差異。術后應配合放化療,定期隨訪。

預防


● 有尿道炎症、尿道損傷等應及時治療,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