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鎮

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下轄鎮

慈城,史稱“句余”、“句章”、“慈溪城”,是慈溪縣的中心老縣城,位於寧波市江北區西北部,距寧波市中心約15公里,與餘姚東(原慈溪縣西部)、慈溪東(原慈溪縣北部)、江北區前江及洪塘兩街道(原慈溪縣東部裘墅鄉和洪塘鄉)、鎮海區九龍湖鎮(原慈溪縣東部河頭市和汶溪鄉)接壤。慈城鎮域面積102.57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8個社區、37個行政村和4個撤村建居股份經濟合作社,常住人口100889人(2017年)。

慈城先後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首個慈孝文化之鄉、中國年糕之鄉、全國文明鎮、全國特色小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等“國”字榮譽。慈城既有千年古城的靈秀,又有現代都市的開放。慈城是寧波市衛星城之一,也是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試點之一,享有部分縣一級的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慈城新城(慈城新區)設有寧波地鐵4號線站點和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北部院區。浙江前洋經濟開發區(前洋E商小鎮)以慈城鎮下轄的前洋村得名。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慈城,建城於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期,為越王句踐築,城址在今慈城鎮城山渡,史稱“句”、“句余”、“句章”(「句」讀音為「勾」)。
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採訪使齊瀚向朝廷奏請,划越州東部的區域另設明州(今寧波),而明州下面原句章故地置為一縣。朝廷委派房琯為首任縣令。房縣令踏遍句章的山山水水,選擇九龍戲珠的今慈城之地,作為風水寶地遷建縣治。當他登上城北的浮碧山(伏鱉山),眺望東北闞峰下巍峨聳立的董孝子祠時,不禁為董黯(漢代名儒董仲舒六世孫)“汲水奉母”的事迹所感動,就把“大隱溪”改為“慈溪”,把縣名“句章縣”改為“慈溪縣”。
因是慈溪縣城,故名“慈城”。但官方還是把慈城稱為“慈溪”、“縣城”、“邑城”、“縣治”,慈溪四鄉百姓稱慈城為“慈溪”、“城裡”、“城裡廂”,外縣人稱慈城為“慈溪”、“慈溪縣城”、“慈溪縣治”、“慈溪城”、“慈溪城關”,而慈溪城內和城門外附近的地方則合稱“慈溪城廂”。
作為縣治的慈城,是慈溪縣的心臟,從公元738年至1954年,歷經風雨1200多年,還產生了許多諸如“慈水”、“溪上”、“孝溪”、“孝水”、“三孝鄉”等別名和俗稱。
1954年10月,慈溪縣治遷址三北地區(原慈溪北、餘姚北、鎮海北的合稱)的原餘姚縣滸山鎮,而慈城作為原慈溪縣城,改稱“慈溪鎮”,后又改為“慈城鎮”。
築城史
慈溪首任縣令房琯仿效古都長安一街一河雙棋盤、公共建築左文右武的格局建縣治。
南宋慈溪縣城(子城),周回(周長)五百六十丈。
慈谿縣境濱海,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縣治遭倭寇肆掠,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遭焚掠殆盡。慈城籍工部尚書趙文華提議築城並為督工,兵部侍郎副都御史胡宗憲為總督,始建城垣(羅城)。距郡(指寧波府城/鄞縣縣城)西五十里,高二丈有奇,址廣二丈四尺,延袤十里。開闢四座城門,門各有樓,東門曰「鎮海門」,南門曰「景明門」,西門曰「望京門」,北門曰「環山門」,東門和西門旁各開一道小門,又開兩個水門於東門和西門之左右,以通潮汐。門各有樓,羅以月城(瓮城)。城上雉堞二千六百十六,敵樓二十八,警鋪二十七,外為濠九里五分,北半里際山無濠。
民國時期老慈溪縣行政區劃
民國時期老慈溪縣行政區劃
明天啟四年(1624年),新開小北門,名曰「輔極門」。
清順治十五年(1685年)奉文修輯,增高並堵。周回(城圍)1643丈(約5257.6米),高一丈九尺,城基二丈二尺,收頂一丈六尺。磚垛高八尺,共高二丈七尺。城門六處,合小北門共七處。兵馬司七所。各門分設城樓四處,水門東西凡三處(分別位於大東門和大西門旁,小東門為水門)。馬步六處。敵台城內外三十一座。巡警所五座。垛口一千五十八個。弔橋東西南凡三處。城內外各馬路一帶闊狹不等,沿城外濠河一帶,北門外半里近山無濠。至此,慈溪城共有七座城門,大東門曰「瞻岳門」,大西門曰「萃寶門」(一作「萃賓」),南門曰「拱壽門」,大北門曰「拱辰門」,還有小東門、小西門和小北門。
雍正、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年間,慈溪城牆皆有整修。兩次鴉片戰爭後,城牆損毀嚴重,重修時城門復為明代舊名,大東門改名「鎮海門」,大西門改名「望京門」,南門改名「景明門」,大北門改名「環山門」。
光緒《寧波府志》中的慈溪縣治圖顯示,此時慈城七城門上均已建有城樓。《舊時故鄉圖》顯示,1938年時慈溪城僅南門(景明門)上城樓尚存。
民國二十六年(1938年),為防日軍飛機轟炸,便於疏散百姓,將城門拆除。1949年後至六十年代,城牆陸續拆除。
2019年,慈城大東門(瞻岳門)重建,護城河東南段恢復,慈城東門口復為綠地。
建制沿革
慈溪地區的歷史始於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傅家山遺址和田螺山遺址。自春秋始建句章城以來,慈城有2500多年建城史,2200多年建縣史和1200多年縣城史。
慈城,史稱“句”、“句余”、“句章”(「句」讀音為「勾」),設治始於吳越王句踐時(周元王三年,約公元前473年)。越王句踐之地,南至句余,其後並吳,因大城句余,章(彰)伯(霸)功以示子孫,故曰句章。城址位於今慈城鎮城山渡,作為越國的屏障。
公元前222年,秦置句章縣,縣治位於今慈城鎮城山渡,屬會稽郡。
公元前24年,會稽郡東部都尉的治所曾從章安遷至鄞縣后又徙至句章。
公元172年,會稽人許生起事,建都於句章。公元174年,許生兵敗。
東晉時,浙東孫恩舉事,起義軍攻破句章縣城。
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朝廷在句章縣故地重設句章縣,屬明州(今寧波)。房琯為首任縣令,不久便遷縣治於浮碧山(伏鱉山)以南的慈城,浚疏闞湖(慈湖),以灌溉城郊;又以漢名儒董仲舒雲世孫董黯之母患屢疾,喜歡大隱溪水,奉母築室以待,擔溪水供母飲,母病漸愈,以此故事改“大隱溪”為“慈溪”,改“句章縣”為“慈溪縣”。
後梁太祖開平三年(武肅王天寶二年,公元909年),明州刺史黃晟卒,錢鏐奄有其地,置節度使,設明州望海軍。慈溪縣境域,劃出東北部分土地給新建的望海縣(今鎮海區),劃出西北部上林湖地區給餘姚縣,其他仍保持唐代的縣域。
慈溪縣原屬明州府,到洪武十四年以犯明諱,改明州府為寧波府,下轄鄞、慈溪、奉化、定海(現鎮海)、象山五縣,到清咸豐間,將昌國衛改為定海縣(今舟山市),原定海改為鎮海,是為寧屬六縣。
明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慈溪縣令失縣印,請示於朝廷,詔令重鑄新印,改溪字從谷,名「慈谿縣」。
民國時,慈城曾分為“孝東”、“孝西”兩鎮,后合二為一,稱為“孝中鎮”。
1949年5月,慈谿縣城(慈城)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權。
1950年,以解放路(直街)為界,再次分為孝東、孝西兩鎮,1951年再次合併。
1954年10月,慈谿縣治遷至當時的餘姚縣滸山鎮(今慈溪市滸山街道),舊慈谿縣城改稱“慈谿鎮”,劃歸當時的餘姚縣。1956年,隨漢字簡化,慈谿縣複名慈溪縣。
1958年一度轉為人民公社,為東風人民公社20大隊。1959年為慈城公社,同年改慈城鎮。
1960年10月21日,劃歸寧波市管轄。
1961年5月,建立慈城區公所,1962年12月8日撤區公所,公社直屬寧波市。
1978年10月,江北區公所升為市轄區一級(縣級)政權建置。
1984年10月,原慈東鄉合併於慈城鎮,慈城鎮划入江北區,為江北區內最大的建制鎮。
1992年5月,雲湖鄉和妙山鄉劃歸慈城鎮。
2001年10月27日,乍浦鄉劃歸慈城鎮。

行政區劃


民國慈溪縣域
● 慈溪縣城
孝中鎮(今慈城)
● 慈東地區
河頭市(今九龍湖鎮)、長駱鎮(今駱駝街道)、費市鎮、庄橋鎮(今庄橋街道)、汶溪市、洪塘鄉(今洪塘街道)、裘市鎮(今前江街道)、雲湖鄉、江嶼鄉(乍浦鄉)
● 慈西地區
二六市、大隱鄉(今大隱鎮,原包含現屬高橋鎮的岐陽鄉和橫街鎮的愛中鄉)、三七市、江中鄉(今河姆渡鎮)、車廄鎮、丈亭鎮、蜀山鄉、陸埠鎮、南山鄉
● 慈北地區
東海鄉(今附海鎮)、觀城鎮(今觀海衛鎮)、師橋鎮、鳴鶴鄉、三浦鄉(今掌起鎮)、五磊鄉
今慈城鎮域
2017年,慈城鎮域面積102.57平方千米。
● 8個社區
古巷社區:東河弄4號,2003年成立
浮碧社區:尚志路64-6號,2003年成立
景明社區:日新路37-1號,2003年成立
望京社區:民族路57號,2003年成立
寶峰社區:寧慈西路1455號,2009年成立
慈湖人家社區:慈湖人家242號,2005年成立
雲鷺灣社區:隨園街42號,2013年成立
維拉小鎮社區:隨園街42號,與雲鷺灣社區合屬辦公
● 37個行政村
序號名稱
1東鎮村
2北門村
3慈湖村
4上嶴村
5毛力村
6毛嶴村
7東山村
8東門村
9白米灣村
10觀庄村
11湖心村
12國慶村
13勤豐村
14南門村
15新華村
16虹星村
17半浦村
18前洋村
19黃山村
20洪陳村
21龔馮村
22雙頂山村
23楊陳村
24王家壩村
25三勤村
26五湖村
27民豐村
28八字村
29妙山村
30五星村
31三聯村
32向上村
33浦豐村
34金沙村
35公有村
36五聯村
37南聯村
山東股份經濟合作社、新聯股份經濟合作社、后洋股份經濟合作社、山西股份經濟合作社

地理環境


慈城鎮地處浙江省東部寧紹平原,位於寧波市江北區西北部,距離寧波市中心15公里。東與前江街道和洪塘街道接邊;東北與鎮海區九龍湖鎮接界;南臨姚江,與海曙區隔江相望;西、西北及西南分別與餘姚市河姆渡鎮、三七市鎮和大隱鎮接壤;北與慈溪市隔山為鄰。鎮域面積102.3平方千米(2017年)。
慈城鎮是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浙江省林業鎮、浙江省生態鎮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有著絕佳的山水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上杭州灣大通道和寧波軌道交通等區域一體化快速交通網路的建設,慈城已完全融入到“上海一小時經濟圈”,並成為“寧波市人居黃金區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居住理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加強調對於“宜居”環境的追求,“居住郊區化”的理念飛速增強。因此,優越的山水優勢和人文環境是慈城的魅力所在、優勢所在和希望所在。不斷改善和提高人居環境,特別是“住在慈城”這一城市品牌的不斷提升,成為慈城發展的強大動力。
慈城鎮
慈城鎮

自然資源


慈城老城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平均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自然環境優美秀麗。廣袤的可利用土地、多用途的土地開發選擇使慈城成為寧波城市北拓的重點區域,以種植業、林特業為主要結構的都市農業已成為慈城經濟發展的一個新亮點。作為杭州灣大通道南端的重要節點,慈城鎮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寧波市衛星城許可權優勢,這與人口和建築密度已趨於飽和的其他環杭州灣地區相比,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慈城鎮常住人口100889人,戶籍人口約5.9萬人。

經濟


綜述

2009年底,慈城鎮列入寧波市衛星城改革首批7個試點鎮之一。2010年,慈城鎮列入浙江新一輪小城市培育擴圍名單。2014年3月,慈城被列為浙江省第二批16個小城市培育試點之一,享有部分縣一級的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
2013年度衛星城市試點鎮考核,從經濟增長、城鄉發展、社會民生、資源環境四大方面進行全面評估,反映了衛星城市試點改革成果,慈城鎮位列8個衛星城市試點第一。
2015年,慈城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推進“膜幻動力小鎮”建設。
2017年,全鎮實現財政總收入19.3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28.5億元;二三產增加值31.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財政總收入躍居寧波市八個衛星城首位。
2020年2月,寧波實施慈城“千年古城”復興計劃,加強縣城建設,提升縣城綜合服務能力,促進中心城市和縣城協調發展。

第一產業

慈城鎮依託農業、林業兩大示範園區,狠抓種植業、養殖業、林木業、農產品營銷業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使農業成了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
慈城鎮狠抓農業特色產業,著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效益農業,形成了以花卉苗木、竹筍、藺草、無公害茭白、白茶和楊梅為主的六大產業,打響了享譽國內外的慈城年糕品牌,建成了國家級白茶標準化示範區和省級楊梅標準化示範區,推進了糧食功能區標準化提升工程;推進了生態農業和休閑旅遊業融合發展,五星綠野山莊、三勤白茶源、半浦古村(龍蝦園)、毛嶴(鄮嶴)生態村、妙山怡景農莊和花海稻香等一批鄉村休閑旅遊項目榮獲寧波江北都市田園新十景稱號。

第二產業

2009年,慈城鎮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在八個衛星城中排名第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總量均位列八個衛星城第一位。慈城現代化產業體系逐步構成,江北高新園區發揮勢頭良好,金田集團等傳統企業加速轉型提升,長陽科技、新尚智能等優質企業加快發展。
慈城鎮現有各類企業1000餘家,湧現了一批冶鍊、輕紡、服裝、化工、機械、建材、醫藥等行業骨幹企業,是浙江省最大的銅冶鍊基地和寧波市重要的輕紡、建材基地。
2017年,慈城實現工業總產值371.5億元,規上工業銷售產值351.1億元,規上工業利潤10.9億元。金田銅業集團是中國企業500強、國內最大的銅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正加快轉型升級。金田已成為全國首批“城市礦產示範產業基地”,並建立了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私營工業城現有企業100餘家,主要行業為電力裝備製造、紡織服裝等。智能電錶和綠色環保配電變壓器製造基地——三星高新技術產業園產值突破35億元。以長陽科技、激智科技、惠之星等三家企業為主的光學膜材料研發製造基地,多項產品打破國際行業壟斷。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是慈城經濟新的增長點。利用慈城獨有的古城優勢發展三產,具有廣闊的前景。以旅遊開發為龍頭,房地產業、商貿業、社會服務業綜合發展的格局已初具雛形。
古縣城和綠野山莊已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古縣城旅遊知名度日益提高,鄉村旅遊發展迅猛。房地產業前景美好,萬科置業、富力、城投置業、眾茂房產等房產公司相繼在慈城開發高品質房產。

特產小吃

慈城年糕
慈城年糕是有優質梗米製成的糕點,是寧波市傳統的名優特產品。慈城年糕生產歷史悠久,距今有上千年的歷史。相傳伍子胥在慈城作戰。他臨死前對部下說:“如果國家有苦難,百姓斷糧,你們到城牆下挖地三尺可得到糧食。”伍子胥死後,他的部下被越軍包圍,城中斷糧已餓死不少人,這時有人想起伍子胥的話,就去挖城牆,挖了三尺多深,果然挖到了許多可吃的“城磚”即年糕,結果打了勝仗。原來是當年伍子胥在慈城督造城牆時,已做好了屯糧防飢的準備。從此以後,每逢過年慈城家家戶戶都做年糕,年夜飯就吃年糕湯來紀念伍子胥。
慈城年糕潔白如玉,光滑潤口,大小一致,煮而不糊,以質優而聞名。特別是慈城有許多名牌年糕,如“塔牌”年糕、“馮恆大”年糕、“義茂”年糕、“如意牌”年糕、”慈城牌“年糕等。產品遠銷香港、新加坡、台灣、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區和國家。深受國外寧波幫的喜愛,常年銷量在700噸以上。
慈城楊梅
慈城楊梅
“慈湖牌”楊梅
慈城楊梅
慈湖牌楊梅是該鎮發現的新品種,已得到專家的初步確認。其色澤艷麗、味甘如蜜、含之生津、回味清香。不僅營養豐富,還具有止咳生津,幫助消化,益腎利尿,除濕去寒,解暑沙痧等功效。該楊梅較一般荸薺種楊梅明顯大,且穩產豐產,大小率不明顯。果實除鮮食外,還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酒、果乾、蜜餞、罐頭等。所制的“燒酒楊梅”是寧波民間特產,其酒紅艷甘馥,久藏不壞。
“雪舟牌”白茶
慈城白茶
產自慈城鎮三勤村,外形纖秀捲曲,芽鋒顯露,綠翠鑲金黃色,湯色翠綠明亮,香氣高鮮持久,滋味極鮮醇,回甘,葉底現玉白色,嫩綠通脈。產品遠銷港、澳台地區,年產干茶1500公斤,在2001年獲浙江省林業廳、省茶葉協會“龍頂杯”金獎;2002年獲中國精品名茶博覽會金獎。
雲湖竹筍
產自慈城鎮雲湖水庫一帶的竹山上,筍味鮮美,筍質嫩白色,組織幼嫩,味道鮮美。富含多種礦物質、維生素、營養豐富。一年四季均可產筍,春有春筍,夏秋有鞭筍,冬有冬筍,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特產。
三勤無公害茭白
以三勤村、龔馮村為中心的1000畝無公害茭白生產基地所產的茭白,有浙大茭、六月茭等品種,2001年以來實施無公害標準化生產,農藥殘留量低,味美,得到消費者的青睞,茭白生產供不應。
寧波慈溪傳統小吃
● 拖酥餅:直徑15cm左右,內嵌蔥和豬油,麵皮里加入酥油,表面散滿白芝麻,放到圓筒烤爐中烤制,有圓形的和橢圓形的,圓形里加的是白糖。
● 油炸蔥油餅
● 茯苓糕
● 橫包粽(方粽):紀念慈溪狀元方山京。
● 烏饅頭

交通


慈城地域優勢明顯,交通便捷,日益成為寧波乃至整個浙東地區的交通樞紐。慈城距寧波市中心約15公里,距離寧波櫟社機場25公里,距離北侖港(寧波舟山港)約38公里。慈城離上海市區車程約一個半小時,杭州灣高速大通道貫穿慈城,有2個出口位於慈城境內,使慈城成為寧波北門戶客廳。
慈城境內有杭甬城際/蕭甬鐵路(杭州-寧波)、寧慈路/江北大道/甬余線(寧波-慈城-餘姚)、慈駱公路/駱觀線(慈城觀庄-駱駝)、庄浦公路(慈城半浦-庄橋)。
寧波地鐵4號線穿越慈城境內,市公交車331、333、335、336、337路直通慈城,行程15-20分鐘。
慈江穿境而過,餘姚江(餘姚江古稱慈溪江)和慈江是浙東運河(中國大運河)的一部分。

社會


慈城以新型城市化為導向,推進慈城新城開發建設和古縣城保護開發,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推進美麗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婦兒醫院北部院區投用,黃山敬老院建設,建成3個農村文化禮堂,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務能力,推進了醫療、養老、文化等民生事業發展,提高了社會治理能力。以“生態美鎮”為目標,推進美化綠化、河道疏浚、畜禽整治等工作。

古縣城保護開發

慈城古縣城是江南地區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古縣城,享有“江南第一古縣城”的美譽,面積約2.17平方公里。古縣城內保留有唐代的街巷格局,存有大量的書院、藏書樓、藥鋪、廟宇、官宦宅地、陌巷民居和考棚、孔廟、縣衙等傳統建築,面積約60萬平方米。
慈城古縣城當前主要實行的是國有企業投資經營,政府參與協調管理的工作機制。由市、區、鎮三級共同出資成立的慈城古縣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負責整個慈城古縣城的保護、開發建設和管理。寧波市建立了由城建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江北區共同參與的寧波市慈城古縣城保護與開發領導小組,總體指導和協調慈城的開發建設。江北區成立了慈城古縣城保護與開發管理委員會,協調慈城古縣城保護和開發建設。
慈城古縣城保護開發,保持原有2.17平方公里的棋盤街巷格局和歷史風貌,完成宅院修繕佔地15.5萬平方米,遺址重建佔地8.6萬平方米,景觀改造面積33萬平方米,古建築群落保存完整。開放了孔廟、古縣衙、校士館(考棚)、清道觀、馮俞宅、馮岳彩繪台門等旅遊景點。
2009年,古縣城保護工程榮獲“2009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慈城古縣城也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10年,英國BBC電視台在全球精選出18個“傳承的英雄”作為文化保護的典範,慈城是中國唯一入選者。
2021年2月,慈城上榜浙江第一批千年古城復興試點建設名單。
2021年3月23日,慈城古城入選浙江省首批8大類16個“大花園耀眼明珠”。

慈城新城建設

慈城新城(慈城新區)位於慈城老城區南側、官山河兩岸,規劃面積約8.2平方公里,東至獅子山,西到中橫河,北到慈江,南至北外環線。
慈城新城依託慈溪古縣城歷史文化產業和品牌,充分利用原有山水環境,從城市肌理上繼承慈城古縣城格局,從城市建築表現手法和城市使用功能上體現現代性,實現城市繼承和發展。功能上以商業居住為主,並集文化產業、休閑娛樂、商業零售於一體。
慈城新城已累計投入資金31億元,完成征地拆遷、基礎設施建設,31條道路框架、面積500畝的中心湖景觀全部建成。萬科、綠地、富力等房產商相繼入駐,開發總規模超過120萬平方米。有三甲醫院——寧波婦兒醫院北部院區、江北新城外國語學校等配套項目落戶運營。
與此同時,慈城新城作為寧波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的核心區域,已率先建成2.84平方公里集中成片的海綿設施,為江南平原水網地區集中成片新區的海綿城市建設樹立了標桿。慈城新城海綿城市建設已列入國家住建部《海綿城市典型案例》。

教育事業

幼兒園:倡碁幼兒園、慈城鎮幼兒園、二輕幼兒園、慈城鎮中心幼兒園、南京師範大學慈城懷之幼兒園、塘家灣幼兒園等
小學:寧波市中城小學、慈城中心小學等
初中/九年一貫制學校:江北新城外國語學校
高中:慈湖中學(原名:慈溪縣立中學)、上海世界外國語中學
高校: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寧波市社會主義學院、寧波市行政學院)

醫療事業

三級甲等醫院: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北部院區(慈城保黎院區)
二級醫院:寧波市保黎醫院(建於1910年,解放后曾更名為寧波市第四醫院,現已撤銷建制。)
社區醫院:慈城鎮中心衛生院

文化


慈城(慈溪老縣城)是江南地區唯一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古縣城,國家AAAA級景區,被授予中國慈孝文化之鄉、中國年糕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環境優美鄉鎮等榮譽。
慈城老城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平均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其自然環境優美秀麗,而其山色,城池更因“慈湖、雲湖(英雄水庫)、鄮湖(毛力水庫/鄮里水庫)”三湖之交相輝映而尤顯風姿。慈湖是慈城的點晴之筆,為慈城增添了水靈秀氣,而獅子山、大寶山、清道山等卻烘託了慈城的雄渾霸氣。
慈城古建築群
慈城從唐代開元26年(公元738年)為慈溪縣治,有12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我國江南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縣城。作為中國傳統縣城的典範,慈城仍完好地保留著縣治背山面水、公共建築左文右武及街巷雙棋盤布局,體現了古代縣治規劃者的傳統風水布局考慮和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
慈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迹燦若雲錦,2.17平方公里的古縣城內,明清古建築保存完好。著名的古建築有孔廟、甲第世家、福字門頭、布政房、姚狀元宅、符卿第、向宅、馮宅、俞宅等。2006年,慈城古建築群被列入國務院批准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慈城文化薈萃,人才輩出,歷史上曾出過5位狀元,1個榜眼、3個探花、519名進士,當代有著名京劇大師周信芳,金融界領袖秦潤卿,中科院院士談家楨、顏鳴皋、朱祖祥等,還有著名作家馮驥才等。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人文資源,使慈城這個城市品牌如同璞玉一般日漸閃耀出迷人的光芒。
慈城古建築群
慈城古建築群

旅遊


風景名勝

慈城古縣城(慈溪古城)是江南地區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古縣城,享有“江南第一古縣城”的美譽,面積約2.17平方公里。古縣城內保留有唐代的街巷格局,存有大量的書院、藏書樓、藥鋪、廟宇、官宦宅地、陌巷民居和校士館(考棚)、孔廟、縣衙等傳統建築,面積約60萬平方米。
慈溪縣衙
清光緒《慈溪縣誌》記載,慈溪縣衙創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是第一任縣令房琯所建,有1200餘年的歷史。縣衙建在浮碧山(伏鱉山)上,歷史上曾經兩次遭遇火災,現存的縣衙是按照光緒年間《慈谿縣誌》上詳圖重建的。
縣衙坐北朝南,佔地4萬多平方米,中路主體建築包括大門、儀門、六部房、大堂、川堂、二堂、清清堂等;東路為縣丞署建築群,整組建築氣勢宏偉,形制嚴格。在儀門和大堂間的甬道山聳里著一塊石碑,前為“公生明”後為“廉生威”。儀門和大堂間的大院分別是東西科房。東科房為戶房、錢科、糧科,西科房則是吏、禮、兵、刑、工五房。
慈城孔廟
慈城孔廟
● 唐縣衙遺跡
慈城縣衙最珍貴的是一段唐代的磚砌甬道,這些一千多年前的磚頭,呈深灰色、方形、只一指寬,一層層排列整齊,堆積起一條傾斜的1米寬的狹長甬道,是盛唐時期縣衙門大堂的遺跡。
● 鐘鼓樓
直街(解放路)北至縣衙屏壁,其後為頭門,兩層三間,置更鼓其上為譙樓(鼓樓),北向額曰“古第一樓”,南向匾曰“慈谿縣”。縣衙頭門上的鼓樓與市心口驄馬橋(解放橋)頭的鐘樓,合稱鐘鼓樓。鐘樓下曾有大元行。驄馬橋、通濟橋與德星橋為城內三大橋。
慈溪孔廟
慈溪孔廟(又稱縣學、學宮或文廟)坐落在慈城竺巷東路55號,基地18畝五分九厘,南至竺巷東路、北至太陽殿路、東至綠化地帶及電影院、西至民居,四周均有紅色高牆外留滴水約2尺余。
慈城孔廟(3張)
根據舊志記載,孔廟是一個祀孔和縣屬的教育行政機構,主祀大成殿及配祠外,專設“教諭”和“訓導”二署,置專職,以登記生員,並輔導學生。生員對縣令和縣丞皆以打拱作捐為禮,免除下跪。倘若生員犯法,則例須先行通知教諭和訓導(當時稱為學老師)召集鄉試中式生員在明倫堂共議,查明實情,革去功名,作為庶民,則見令、丞時須下跪刑責所以“教倫”“訓導”二學官在生員中有崇高的地位。
慈城孔廟明倫堂
慈城學宮最早建於宋朝,雍熙二年由縣令初建於縣治西40步。據雍正志所主,即城隍廟地基,先師殿即大成殿居其中;慶曆八年遷至縣誌東南一里,適居城之中部,歷代累有興毀,以迄於今,除大成殿外其餘稍有改建,仍保持光緒原貌,修復較易。設若一但修復,則在浙東地區是為最為完整的文廟。在寧波市的文化景點上,發揮燦爛的光芒。
當時建廟之初,延攬色邑宿儒杜醇為諸生師。光緒志有傳,鄞宰王安石有記。在宋建炎四年毀於金寇南侵。淳熙四年重建,元至元八年增建儀門,並闢地建通道至學前埠頭。明洪武改成德堂為明倫堂,後於堂后建梯雲亭,歷洪熙至嘉靖35年毀於夷冠,三十六年又重建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梯雲亭等齋戾,宇祠廨字,清朝數經重修,獲御書“萬世師表”,御制“孔子”贊,及“顏、曾、思、孟”四子贊勒石置和御書’生民未有”“與天地參”額,諸多建置。殆至道光十一年,太子天國攻陷慈城,焚毀明倫堂及教諭住宅,同治元年邑人馮氏創捐重建,重修梯雲亭,增建兩旁齋房六間,疏浚泮池。
慈溪城隍廟
城隍廟
慈溪城隍廟位於慈城縣衙西側,始建於唐代立縣之初,宋咸淳四年(1268年)重建,歷朝累有修葺。清同治九年(1870年),邑人馮本懷募捐修建,后毀。現重建的城隍廟建築屬清代規制,廟院宏大,布局完整。
慈城城隍廟座北朝南,是中國道教廟宇殿堂的典型建築形式,殿宇戲台層層疊進,廂房配殿縱深相連,貫穿一體,既有寺廟殿堂配置特色,又具官署建築風格,其神學意趣和“前朝後寢”的功能十分明顯。
慈城城隍廟是國內恢復最完整的城隍廟之一。現為慈城手工DIY創意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慈城手工DIY創意園區以手工DIY為起始,設有手工作坊,創意設計基地,DIY培訓與展覽等各類手工DIY項目(工作室),集觀光、教育、娛樂、休閑及傳承手工民俗文化於一體,是國內首個綜合手工DIY產業發展中心。
慈湖師古亭
慈湖師古亭
慈湖師古亭
慈湖位於慈城北門口外的闞山腳下。首任縣令房琯上任後下令開挖慈湖,以灌溉農田。漢代的董黯、闞澤,唐代的房琯,宋代的楊簡、王安石,明代的羅貫中等歷代名賢都在慈湖留下了蹤跡,慈湖邊有普濟寺和慈湖書院遺址、董孝子井,老百姓口口相傳著坳孟公水上墳的傳說。
清道觀
清道觀
清道觀位於慈城東門口外塔山之上,建於唐天寶八年(749年),是道教敬神祀仙,道士修鍊養性,以及進行各種有關活動的場所,唐宋兩代是中國道教史上的鼎盛時期,與慈城清道觀的命運結合。元以後,歷經毀壞、重修和擴建,到民國時期,清道觀槐蔭夾道,松皇滿亭,依山建築共有七層,閣、廳、殿分佈其中,各式塑像不可勝記,尤以巨鍾而聞遠近,該建築於文革期間拆毀,現正重建。
甲第世家
錢宅
甲第世家即錢宅之別稱,坐落於寧波市慈城鎮金家井巷內。東與福字門關接鄰,西約100米出巷口即民權路,北達尚志路,由於曾遭人災,現僅存東向部分約1600平方米的建築。
據《慈溪縣誌》記載,它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為嘉靖進士錢照之住宅。平面布縱長方形,硬山造前後二廳,建築面積422餘平方米,前廳五間,通面寬17.35米,用六架梁,樑柱粗壯,截面呈橢形,脊瓜柱和童柱裙瓣呈圓舌形,柱料卷殺,前後檐柱,小株角形,施平身科一斗三升或一斗六升,明間四攢,次間二攢,塑斗作為靴斛,為典型的明代建築。
錢照嘉靖七年中舉,十一年中進士,官至僉事,後來他的下代又數人登第,因被稱為“甲第世家”。原台門內曾立有文徵明題的“甲第世家”匾一方(文革間被毀)。
該宅座北面南,平面布局和建築特點都具有浙東明代居民建築的特點,是寧波市保存較完整的組建築群,也是研究明代晚期信宅建築的典型。
錢宅
錢宅
福字門頭
該宅原為明嘉靖間布政史馮叔吉故居的一部分,后因馮氏後裔衰落,賣給應氏,改建院落,大門東側,為衣架錦式屏門二扇,牌科式;二門的照壁在南端,有一磚刻大“福”字,故稱“福字門頭”。前廳為五開間,通闊18.8米時浮9.9米,明間為為抬梁式,平樑上支蜀柱,前中柱金檁下的童柱下端為舌形,而前後上金檁下的童柱為方形,后金柱前名柱頭皆施十字科,前檐柱為小八角,下為方形腰沿柱基,其餘柱其皆為扁珠形,柱頭卷殺,梁袱間隙用蘆葦為心,穀殼拌泥抹灰,硬山屋頂,明間後方兩檐柱旁砌八字形牆,上端斗磚雕做出斗拱,后牆中間辟有主架錦式門。朝北一面有門楣題額上款書“乙丑冬月”中題“澤流思順”下款書“陳鳴寶題”。
後進為一“三合院”,有左右廂房,皆為樓屋,經教證,前廳具明代建築之特點和風貌,后樓建築為清初其之風貌,迄今保存尚完整。
馮岳彩繪台門
馮岳彩繪台門是明代刑部尚書馮岳故居的大門。大門之正南分為三開間照壁,也稱影牆。石砌須彌座,上刻卷草、鳳凰、牡丹。牆體由磚砌成,上部磚雕,頂端砌出中間高,兩側低約65厘米。通高約4米,原約40厘米。全壁分三開間,一明間寬3.4米,北距台門4.9米。二次間略斜,平面各八字形。全壁長7米。瓦當圓開,有龍葵花等紋飾。以兩柱將明間與次間分隔,檐下有平身科,明間四朵,次間兩朵,柱頭有柱頭科,背為一斗三井。座斗下為伏遠瓣,無出跳。
實勘在照壁之正北有台門,尚殘存數間。上部留蘆芯、泥沫的牆體,珠式立柱。西方中廳與廳前為天井,在左右之
實勘在照壁之正北有台門,尚殘存數間。上部留蘆芯、泥沫的牆體,珠式立柱。西方中廳與廳前為天井,在左右之
馮岳彩繪台門
實勘在照壁之正北有台門,尚殘存數間。上部留蘆芯、泥沫的牆體,珠式立柱。西方中廳與廳前為天井,在左右之隔牆,其中朝里一側上端原來也有精細的磚雕,都已砸去。右邊的天井又有一堵牆,左右兩端有一道拱門,這牆將天井分為南北兩段,天井中有一口古井。東廳為高平屋,硬山式的兩開間,宋架結構類似布政房東大廳,此東廳,前有廊,西邊門前開六扇柱子門,進六往東有門可以進入中間。東門前部下有欄牆,上面開柱子門四扇,地面為石板。東間有地板鋪地,柱礎全部是珠形。西間天花板上油漆花卉至今還沒有褪色。
貞節坊
貞節坊是明萬曆時翰林馮有經為其母劉氏所立,坊單開間,用高浮雕、透雕工藝手法,層次分明,藝術性較強。
石神橋大樹將軍馮異神像
《金川世家神像考》(蔡繼承著、蔡圳譯)運用社會學、藝術學、民俗學和數理統計學等研究手段推斷,位於傅家山遺址北側的慈城鎮八字村石神橋村的一尊石刻像為慈城(慈溪)馮氏祖先——輔佐光武帝劉秀中興東漢的二十八宿將之一的大樹將軍馮異,是道教二十八宿之一的馮異箕水豹神像,建造年代為南宋時期(1127-1279年)。
石神像,東漢光武帝時的征西大將軍馮異,時軍中尊稱為“大樹將軍”。大樹將軍者,寧波慈溪慈城鄉賢馮驥才先生祖上也。
慈城石神橋大樹將軍馮異神像
慈城石神橋大樹將軍馮異神像
其他古建築
● 現存:大耐堂、世恩坊、恩榮坊、桂花廳、孔廟、布政房、姚狀元宅、符卿第、向宅、馮宅、俞宅等
● 已重建:小關聖殿、慈溪校士館(考棚)等
● 已毀圮:玉皇閣、大關聖殿等

代表人物


現代人物

周信芳(1895—1975),我國當代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和藝術革新家,字士楚,慈城人。1895年1月14日,生於江蘇清江浦(今清江市)。周信芳六歲隨父旅居杭州,從陳長興練功學戲。七歲登台演《鐵蓮花》中的定生,藝名“七齡童”,1906年後,隨王鴻壽赴漢口演出。1907年在上海,改用藝名“麒麟童”。1908年到北京入喜連成社,與梅蘭芳、林樹森、高百歲同台。1912年返滬,在新舞台等劇場與譚鑫培、李吉瑞、金秀山、馮子和等人同台,頗受熏陶,演技漸趨成熟。1915年至1926年間,先後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大新舞台、天蟾舞台演出,排演了連台本戲《漢劉邦》《天雨花》《封神榜》等。在此期間兩度赴北京、天津演出,將《蕭何月下追韓信》、《鴻門宴》、《鹿台恨》、《反五關》等戲介紹給北方觀眾,人稱“麒派”。1975年3月8日逝世。
錢太希(1882-1950),近代書法家,文學家。錢罕,字太希,又名吟棠,寧波府慈溪縣慈城驄馬橋人,世代書香,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先受聘為嵊縣中學國文師。抹雲老人秦潤卿創辦上海修能學社,錢太希先生受聘為教師,後到效實中學任教。其教授文字學(小學)尤有特色。曾從章太炎先生共研小學,章太炎先生與馮君木先生譽他為“活字典”,冷僻俚語,能不假思索,都能獲解。從梅調鼎先生學書法。錢太希先生博採漢晉、南北朝、隋、唐諸書法家元眾長,又受晚清崇尚碑學之風影響而致力碑學,又崇晉王楷書。故落筆揮灑,跌宕自如,婀娜多姿。西冷社諸同人譽與任革叔為“浙東二炒”。近代金石書畫泰斗趙叔孺對錢太希的字評價甚高。稱其字“天資卓絕,下筆幽雅,無時下之俗”。沙孟海投於其門下,獲受教益,稱其師“碑誌文字,每石皆有特色,古今書法家殆無第二手”。錢太希先生曾有《錢太希書品》行世,惜流傳不廣,晚年隱於慈城。
應昌期(1917―1999),浙江省慈溪縣慈城人,1917年10月23日出生於慈城玉皇閣桂花廳兩側的樓房內。應氏為寧波大族,相傳先世系漢代河南汝南郡名門,西晉末為躲避“八五之亂”而遷到浙江沿海一帶,子孫繁衍,人才輩出,以德望事功,文章著稱於世。到抗戰結束后,先生欣然應命到台灣銀行任職,長達18年之久,期間歷任總行營業,業務及國外各部經理,並升到副總理代總經理,採取了各種切合國家經濟發展及工商業實際需要的措施。應先生在台灣創立圍棋「應氏杯」,成為圍棋界分量最重的世界大賽。
秦潤卿(1877―1966),名祖澤,號抹雲老人,寧波府慈溪縣慈城人,其父秦九齡曾任招商局帳房后常失業,坐守家中,門第清寒,15歲由其表叔介紹海豫源錢莊學業,由於深自體會到家境清貧,不能比擬富家子弟,因而生活儉樸奮發向上,逐級由學徒信房外職到經理、督理。清宣統元年(1909年),豫源改組為福源,秦仍任經理,乃博採各銀行,錢莊之長,改用新式薄遍,設資產負債表,開設信託等金融業務。民國6年(1917),上海南北市錢莊合併成立錢業公會,秦任副會長。后又升任會長,參與創建了錢業市場,現金公庫和銀錢業聯合準備庫。民國十年起創辦「錢業日報」。他關心故鄉的教育事業,於1915年在慈城西營建校舍,專收貧寒子弟免費入學,定名為"普迪小學"。誠聘謝益三先生為校長,延聘左聯五烈士之一的趙平復(即柔石),著名文藝理論家和作家巴人執教,教學質量在當時全省私立小學中名列前茅。

獲得榮譽


2000年以來,慈城鎮相繼被命名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寧波市中心鎮和全國重點鎮。
2019年10月,慈城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1月,慈城鎮入選浙江省2020年度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
2020年7月,慈城鎮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2018年至2020年,慈城鎮均入選“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中國百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