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麻食的結果 展開

麻食

陝西關中地區的美食

麻徠食(麻什),原稱作“禿禿麻什”或“禿禿麻失”等,其歷史已經有近千年,后簡稱為麻什。其詞源為突厥語的“tutmaq”(在古代也常被譯作“禿禿么思”、“吐吐麻食”等)。

維吾爾族學者麻赫穆德 ·喀什噶里(黑汗王朝時人,公元11世紀)編著的《突厥語大詞典》中記載有“tutmaq”(面片,突厥人一種著名的飯食)。

陝西關中地區的麻食,形狀如大拇指指甲蓋大小的麵疙瘩,中間略薄,邊緣翹起。

來源


突厥語之中的tutmaq一詞本來的意義僅限於“面片”這個概念,而其有一個同義詞“qop” ,即相當於英文的“noodle”一詞,用作泛指麵條類製品的通用辭彙,而對其形狀和製法等,並無任何進一步的特別限定。
麻食
麻食
徠元代宮廷食譜《飲膳正要》之“聚珍異饌”中便收錄了“禿禿麻食”,解釋為“手撇面”,製作方法是用“白面六斤、羊肉一腳子,炒焦肉乞馬”,然後“用好肉湯下,炒蔥調和勻,下蒜酪、香菜末。”在14世紀朝鮮書籍《朴通事》里,有“將那白面來,捏些匾食,撇些禿禿么思”的字句。
在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一書中,“庚集”一章,也專門收錄了“回回食品”(元代主要指突厥人、波斯人或阿拉伯人等民族),其中也有此食物,“禿禿麻食入水沿面和圓小彈劑,冷水浸,手掌按小薄餅兒,下鍋煮熟,撈出過什,煎炒酸肉,任意食之。”史書將禿禿麻食的製法、煮法以及食用方法表述得頗為具體。
明代美食學家黃正一在《事物組珠》一書中也有說明:“禿禿麻食是面作小卷餅,煮熟入炒肉汁食。”
麻食本義是麵條或面片,當代在中國西北地區常常專指一種小卷,或小丁狀(也叫懶麻食)的麵食。
小卷狀的麵食,在寧夏平川地區的回族中,習慣稱為“次面子”或“魚兒鑽沙”。在中原叫"捻面卷",南方叫"貓耳朵"、"空心面"等。
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在描述其製法時,說道:“如水滑面和圓小彈劑,冷水浸,手掌按作小薄餅兒,下鍋煮熟,撈出過汁,煎炒酸肉,任意食之”。也就是說,禿禿麻失在當時的突厥人的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的飯食。從此描述也可以看出,當時的麻食是手掌按成的小餅狀,並不是現在所常見的小卷形。

製作方法


做法一

用料
食材用量
麻食
中筋麵粉200g
100-110g
食用鹼面0.5g
配菜
胡蘿蔔150g
土豆150g
北豆腐150g
干香菇15g
干黃花15g
干木耳15g
番茄100g
上海青30g
青蔥10g
調料
生抽2大勺
老抽1大勺
番茄醬1大勺
花椒粉1小勺
1小勺
胡椒粉
香醋
油潑辣子
香菜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200g中筋麵粉加入2g鹽、0.5食用鹼面攪拌均勻,緩慢加入110g清水調成絮狀揉成團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香菇、黃花菜、木耳提前半小時用溫水泡發,切成小段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番茄去皮切成小塊,土豆、胡蘿蔔、老豆腐切成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將餳好的麵糰,按偏擀薄,切割成均等的小面丁,撒上乾粉防粘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準備一塊壽司簾或者有凸點的飯鏟(電飯鍋里送的那種就行),撒上乾粉,用拇指在面丁上輕摁並拖曳,面就會捲起,再順手一推就能滾成空心圓柱形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起一鍋水燒開,加入少許食用油和搓好的麻食,攪動一下防止沾粘,煮至浮起,撈起過冷水備用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鍋里倒入1大勺食用油,爆香蔥白,放入土豆丁、胡蘿蔔丁、豆腐丁翻炒2分鐘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加入香菇、黃花菜、木耳和番茄丁,加入生抽、老抽、番茄醬、花椒粉翻炒均勻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倒入開水沒過菜量,蓋上鍋蓋煮3-5分鐘,煮至土豆綿軟,加入青菜碎、煮好的麻食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倒入蛋液打散,加入適量鹽、胡椒粉攪拌半分鐘關火出鍋

做法二

用料
食材用量
麻食根據人口適量添加
土豆1個
白菜葉1顆
豆腐1塊
粉條適量
香菇8個
木耳適量
食用油適量
食鹽適量
生抽2湯匙
耗油2湯匙
雞精適量
蔥花1段
1塊
芫荽1顆
香油適量
胡椒粉適量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先製作麻食。有時間的可以自己製作,平時工作忙的可以直接買現成的。如有興趣可以將麻食製作成不同的顏色。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備菜:土豆切丁,白菜葉撕成小塊,豆腐過油切丁,香菇切丁,木耳切絲,粉條切斷不要太短。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鍋中加油,青椒蔥花爆香,依次加入土豆,香菇,白菜,豆腐木耳,粉條。翻炒至五成熟,期間加入蚝油及生抽。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添水適量,沒過菜即可,火燒開。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加入適量麻食,煮沸開轉小火,燉煮3-5分鐘即可。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關火,鍋中加入芫荽(不吃勿加),食鹽,雞精,胡椒粉(不吃勿加),香油調味。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盛碗出鍋,一份美味的麻食就做好了,歡迎嘗試品嘗!

做法三

用料
食材用量
麵粉適量
西紅柿三個
蔥花適量
適量
雞蛋兩顆
菠菜一丟丟
香油適量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昨天做手擀麵剩餘的麵糰,揉一揉,做剪刀✂️面!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用剪刀✂️剪了40分鐘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就是這樣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就是這樣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把西紅柿處理一下脫皮切好備用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準備好食材了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水中加鹽!放入剪刀✂️面,然後煮開,煮到飄起,在煮一會!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繼續煮撈出后,放到涼白開水裡過涼,然後撈出,炒雞蛋放入西紅柿,炒一會,放水,加鹽,繼續煮一會,加入剪刀✂️面,繼續煮,煮到軟軟的沒有硬心就可以了!撈出,放點香油,麻油,老乾媽,辣醬,最好是辣的好吃,放點菠菜點綴即可!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成品完成

地方特色


甘肅徽縣麻食是用麥粉和成軟麵糰,每次掐一小點,用大拇指搓片后捲成一個個小海螺狀,在開水中煮熟,撈入碗中,澆上臊子,調入佐料即可食用。特點是入味、滑爽、易消化。還可做成炒麻食、燴麻食等。

其他國家麻食


《突厥語大詞典的》 詞條,從詞條的釋義“面片可吃,湯也可喝”來看,tutmaq最初的吃法,是一種湯飯。
禿禿麻失自它誕生之初,便是以這種湯飯的形象出現的,西北地區的麻食至今還保留了這種古老的傳統,如今,在青海、甘肅、寧夏、關中等地,麻食最常見的吃法也是包含了面、蔬菜、肉、湯等的一鍋煮,俗稱“燴麻食”。
而這一點,從今天流行於中亞西亞和東歐等地的麻食,也看得出來:
亞塞拜然:tutmaç:酸奶與切成長方形的面片等同煮的湯
羅馬尼亞:tocmági:通常是乾麵條(挂面)、魚肉與乳酪餃子(găluște,粗麵粉與乳酪、肉末等製成的麵糰食物)等同煮的湯
土耳其:Tutmaç çorbasi:一種由酸奶、扁豆、肉及麵條等同煮的湯
伊朗:tutmaj:一種酸奶、肉及麵條(常用通心粉)等同煮的湯
從以上幾例可以看出,在中國以外的地方,麻食的形狀各異,並無統一規定,共同點是都有麵條或面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