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坦
卡普坦
荷徠蘭天文學家。1851年 1月19日生於巴內韋爾德,1922年 6月18日卒於阿姆斯特丹。1875年任職於萊頓大學天文台。1878年任格羅寧根大學天文學和理論力學教授。
卡普坦在天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關於照相星表的工作和用統計方法研究銀河系恆星的運動和空間分佈。1885~1891年,英國天文學家吉爾拍攝了南天的星空照片。1886~1896年,卡普坦測量、歸算了這些照片上的恆星位置,1896~1900年刊布了載有454,875顆(星等到10等,赤緯-18°到南極)的恆星的南天照相星表,稱為《好望角照相巡天星表》。
1904年卡普坦研究了恆星運動的規律,提出恆星的二流理論。這種理論認為恆星間彼此的相對運動(本動)不是無規律的,而是成群地沿著兩個相反的方向運動。雖然後來人們證實這種運動實際上是銀河系自轉的反映,但卡普坦的發現卻促進了現代恆星天文學的發展。1906年卡普坦提出“選區計劃”,建議詳細研究均勻分佈在天球上的206個選擇區域(稱為卡普坦選區),由世界各天文台合作,對選區作廣泛的、擴展到更暗弱星等的恆星計數,同時儘可能測定選區內恆星的視星等徠、光譜型、自行和視向速度。這個計劃的實行,對星系動力學和銀河繫結構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