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陽台上的結果 展開

陽台上

2018年周冬雨主演電影

《陽台上》是由張猛執導,周冬雨王鏘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3月15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父親在拆遷中被逼死的男主張英雄,在“復仇”過程中對周冬雨飾演的“仇人”女兒產生複雜情愫的故事。

劇情簡介


《陽台上》海報
《陽台上》海報
數月前,張英雄(王鏘飾)的父親張肅清因為拆遷房的問題與政府拆遷辦的陸志強發生口角,心高氣傲的張肅清突發心梗,撒手人寰。張英雄與母親接受舅舅的接濟而寄人籬下,舅舅與舅媽對他們的言語中充滿了嘲諷與輕蔑,為此張英雄搬出舅舅家,在一家小店當起了服務生。而這個小店的某個視角剛好能夠窺見陸志強的家。於是陸珊珊(周冬雨飾)走進了他的世界里,這位“仇人”的女兒是一個智力低於常人的女孩,乖巧單純,行為幼稚,令人匪夷所思。但是他卻發現自己漸漸愛上了陸珊珊,從而使他對“復仇”的意義產生了懷疑。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周冬雨陸珊珊簡介(特別出演)智力低於常人的鄰家少女
王鏘張英雄簡介 溫室里長大,因拆遷問題與“仇人之女”之間的隱秘又矛盾的情感

職員表


出品人周冬雨
導演張猛
編劇劉雅、任曉雯

角色介紹


  • 陸珊珊

    陸珊珊

    演員周冬雨

    年齡大概20多歲,但心理年齡卻只有10歲。政府拆遷辦工作人員陸志強的女兒,一生下來就有智力殘障,是一位智力低於常人的鄰家少女。她眼神純真、澄澈無害,留著標誌性的黑色短髮。

  • 張英雄

    張英雄

    演員王鏘

    一個從小長在上海弄堂里的、無所事事的男孩,一直活在父母的溺愛中。一頭普通的短髮、架著黑框眼鏡,眼睛中透露著怯懦與掙扎。他父親因拆遷被逼死,張英雄在長期“踩點”窺探過程中,對仇人的女兒陸珊珊產生了隱秘又矛盾的情感。

  • 沈重

    沈重

    演員曹瑞

    披著一頭粉紅髮絲的東北大哥,他痞氣匪氣、灑脫又好面子,有著許多已經發達卻從未現身的哥們,依靠小偷小摸打牙祭。他是張英雄的朋友、兄長、也像是父親,身處大城市發展中的普通小人物。沈重身上有一股江湖草莽氣息,他性格外向、大大咧咧,偶爾也講義氣,帶著一抹喜感,幻想成為許文強那樣的人。

音樂原聲


曲目名稱演唱者詞曲作者
《羅馬尼亞姑娘》雙檔
油麵筋
百葉包
《陽台上》郁可唯
許宇傑
高橋優
《浪子心聲》王鏘、曹瑞
許冠傑、黎彼得
許冠傑

幕後製作


幕後花絮

該片是導演張猛繼《鋼的琴》后第二次採用全膠片拍攝的電影
周冬雨的角色心理年齡只有10歲,拍攝期間她連刷牙間隙都在看紀錄片捕捉角色細節。
“周冬雨工作室”也是該片主要出品方單位,這是周冬雨首次轉型做出品人的一次嘗試。
這部影片是王鏘的電影處女作
為了使演員呈現出最好的樣子,張猛導演親力親為,在片場還親自上陣教男主角唱歌。
王鏘為了找到人物的感覺,作為浙江溫州人的他特地提前1個月學習上海話。
王鏘體重只有60公斤,為了貼近人物形象,他減重10斤。
王鏘拍戲時每天早上穿著老頭衫,帶著爺爺輩的老式框架眼鏡,在衚衕里漫無目的的遊盪。

影片製作

影片採用全膠片拍攝,專註還原故事本身,完美呈現電影藝術內核。憑藉《七月與安生》成為金馬影后的周冬雨,此次飾演智力低於常人的女孩。

播出信息


影片宣傳

2017年12月
1、張猛導演的電影《陽台上》發布首張“冬雨版”海報。海報以陽台上的偷窺視角為切入點,從望遠鏡看到的畫面中,周冬雨獨行在巷子里,手撐透明雨傘,單薄背影引人遐想。
陽台上
陽台上
2018年4月
1、《陽台上》曝光定檔海報。
2、《陽台上》在京舉行“天真無邪”發布會。
2018年5月
1、《陽台上》片方曝光導演特輯,記錄了導演張猛執導全膠片電影《陽台上》的幕後故事。
2、《陽台上》宣布延期上映,周冬雨稱,我們希望留給《陽台上》宣傳、發酵的時間更多一些,讓更多人有機會發現它,這部電影值得更多的目光。
2019年2月
1、《陽台上》的“復仇版”劇情預告發布,首次曝光電影的老城區拆遷、騙婚騙房等現實矛盾。

製作公司

出品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
鑫影映畫(北京)影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樂不思蜀影視有限公司
周冬雨影視文化傳播新沂工作室
聯合出品公司霍爾果斯青春光線影業有限公司
霍爾果斯泰洋川禾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名利場影視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耀鴻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發行上映

國家/地區發布/上映日期
中國大陸 2019年3月15日

作品評價


《陽台上》從地域的變化來說,整個片子就顯得有點水土不服。對於地域的描繪,影片基本歸結為語言的表徵以及陰雨的色調。該片最值得嘉獎的一點,還是導演對於鏡頭的控制,大量的手持攝影和中近景、特寫鏡頭,很好地編碼出整部影片的外部氣質。(《新京報》影評人耳朵評)
《陽台上》這部青春電影,在展現青春期困惑和挫折的同時,試圖完成自身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塑。這部膠片拍攝的電影最大的特色是個人風格強烈的影像視覺,電影通過自然光營造的影像真實還原了上海破舊弄堂中的昏暗與頹廢,他獨到地抓到上海鮮亮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北京日報》評)
電影在“復仇”的主調上,用環境的語言、與同伴的關係,更張揚了青春期的孤獨、迷惘與壓抑。長大,是突然的外部事件使然,也是自我教育的必然。電影看中了小說的文學元素——作品搬上銀幕,對年輕作家而言,其鼓勵是顯而易見的。低成本的製作,與年輕作家的原創,兩相攜手,互為添彩。(《新民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