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專局

國家外專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是中國政府主管國家智力引進的行政機構,主要負責管理來華工作的外國專家(包括經濟技術和管理領域、教科文衛系統、外商投資企業、隨引進項目合同和重點建設工程來華等外國專家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專家)和中國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出國及赴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培訓工作。

2018年3月,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批准重新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將科學技術部、國家外國專家局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科學技術部管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外保留國家外國專家局牌子。

機構職責


主要職責

(一)擬訂引進國外智力規劃和政策,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引進國外智力管理辦法,並監督實施。
(二)負責國家專項經費資助的重點外國專家聘請計劃審批,組織實施國家重點聘請外國專家規劃。
(三)編報引進國外智力專項經費預算,對經費使用進行監督檢查。協助處理引進國外智力中的重大事件。
(四)負責相關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建立引進國外智力服務體系,規範引進國外智力中介組織,負責引進國外智力信息管理工作。組織協調與港澳台專家交流事宜。
(五)負責出國(境)培訓年度計劃管理,負責國家專項經費資助的出國(境)培訓項目審批和其他培訓項目審核,組織實施重點出國(境)培訓項目。
(六)承辦國務院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職責調整

(一)取消已由國務院公布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
(二)將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以外的企業、中等以下教育機構聘請外國專家單位資格認可職責交給地方政府。
(三)將引進國外智力信息系統建設及維護工作交給事業單位。
(四)減少直接管理的引進外國專家數量,提高引進外國專家的層次,加強引進高層次專家和緊缺專家的職責。
(五)加強出國(境)培訓總量控制,優化出國(境)培訓結構,提高出國(境)培訓質量。

機構設置


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國家外國專家局設5個內設機構(副司局級):
(一)辦公室(人事司、財務司)。
負責機關文電、會務、機要、檔案、財務、後勤、安全保密和信訪工作;編報引進國外智力專項經費預算;承擔機關及直屬單位的人事工作和機構編製工作;承擔機關黨委的日常工作;配合有關部門負責外國專家的安全保衛工作。
(二)政策法規司(國際合作司、港澳台辦公室)。
擬訂引進國外智力規劃和政策,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和重要文件;承辦相關國際交流與合作事宜;承擔引進國外智力信息管理和新聞發布工作;承辦“友誼獎”等對外國專家的獎勵事宜;承擔協助處理引進國外智力重大事件工作;組織協調與港澳台專家交流事宜。
(三)經濟技術專家司。
擬訂經濟技術管理領域外國專家管理辦法;承擔經濟技術管理領域國家專項經費資助的重點外國專家聘請計劃審核報批;組織實施經濟技術管理領域的國家重點聘請外國專家規劃。國家外國專家局副局長孫照華會見全球玉山科技協會代表團一行
(四)教科文衛專家司。
擬訂教科文衛領域外國專家管理辦法;承擔教科文衛領域國家專項經費資助的重點外國專家聘請計劃
審核報批;組織實施教科文衛領域的國家重點聘請外國專家規劃。
(五)出國培訓管理司。擬訂出國(境)培訓管理辦法;承擔出國(境)培訓年度計劃管理工作;承擔國家專項經費資助的出國(境)培訓項目審核報批和其他培訓項目審核;組織實施重點出國(境)培訓項目;承擔有關出國(境)培訓監督檢查工作,查處違規行為。機關黨委負責機關和在京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六)離退休幹部辦公室負責機關離退休幹部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幹部工作。

人員編製

國家外國專家局機關行政編製為74名(含兩委人員編製2名、離退休幹部工作人員編製8名)。其中:局長1名、副局長4名,正副司長職數21名(含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1名、離退休幹部辦公室領導職數1名)。

機構改革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國家外國專家局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對外保留國家外國專家局牌子。

設立獎項


設立歷史

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日本專家原正市帶著他的旱育稀植水稻技術先後63次來華傳授,使之得到廣泛的應用,這種技術比常規方法平均每畝增產10%。
新中國第一位“洋廠長”———德國專家格里希,1984年至1986年受聘擔任武漢柴油機廠廠長期間,帶來了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對中國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產生了強大衝擊。
遠山正瑛,一位近百歲高齡的日本老人,將自己退休后的餘生無私奉獻給了中國的治沙事業。在他帶動下,經過中日兩國志願者十多年的共同努力,恩格貝地區30萬畝流動沙丘披上綠裝。
原正市、格里希、遠山正瑛這些為中國做出傑出貢獻的外國專家都擁有一個共同名稱的特殊榮譽———“友誼獎”。

獎項介紹

中國“友誼獎”是中國政府授予來華工作外國專家的國家級最高獎項。每年一度,由國家外國專家
局負責組織在 國慶節前夕評選。用以感謝和表彰外國專家在中國社會發展和經濟、技術、教育、文化等建設事業以及人才培養中所作出的突出成績和奉獻精神。每年的“十一”,該年度的獲獎者將應邀來到北京,出席“友誼獎”的頒獎儀式,受到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會見,並參加在京舉行的國慶活動。這是中國政府對貢獻突出的外國專家給予的最崇高榮譽。該獎前身是20世紀50年代為鼓勵來華工作的前蘇聯和東歐等國的專家而設立的獎項,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外長曾在國慶前夕向有特殊貢獻的外國專家頒發感謝狀。改革開放后,隨著對外國專家引進和表彰工作的重新開展,1991年國家外國專家局恢復設立“友誼獎”。
中國“友誼獎”每年約評選產生50名獲獎者,國慶逢五逢十則將評選約百名。從1991年至2004年共有來自全世界55個國家共800名專家獲此殊榮。到2008年已有30多個省區市級外國專家獎項設立。
2012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頒獎大會28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張建國宣讀了授予50名外國專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的決定。本年度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的外國專家來自22個國家,涉及工業、農業、能源環保、教育科技、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多個領域。

國際交流


992年,國家外國專家局在中國有關部委以及中國駐外使領館的積極配合下,與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正式建立了合作關係。中方以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的名義與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一致同意,自1993年起,每兩年在中國舉辦一屆“中美工程技術研討會”。至2004年,共舉辦了六屆“中美工程技術研討會”。在第一屆中美工程技術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后,1995年、1997年、1999年和2001年又先後在北京舉辦了第二、三、四、五屆中美工程技術研討會。主辦單位是國家經貿委、國家外國專家局、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和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研討會組委會主席分別由原國家經貿委主任王忠禹、盛華仁、李榮融擔任,副主席分別由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萬學遠、原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馬俊如等擔任。
第一、二、三屆研討會期間,江澤民主席親切會見了與會的全體海外華人專家,並即席長談,對專家們關心祖國建設及研討會取得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鼓勵他們繼續為中國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做出貢獻。第四屆研討會期間李鵬委員長會見了美方專家,對海外炎黃子孫關心和支持祖國建設表示感謝。第五屆研討會朱鎔基總理會見了參會的全體海外專家及眷屬,並發表了長達二十分鐘熱情洋溢的講話,表示希望研討會能一屆一屆延續不斷的開下去。第六屆研討會曾培炎副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了與會的全體美方專家和中方專業組組長,對中工會的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鄒家華、吳邦國、王忠禹、李貴鮮等國務院領導同志都曾出席過歷屆研討會的開、閉幕式,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海外華人專家及他們提出建議的高度重視。
2006年10月16日-24日,第七屆中美工程技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屆研討會由國家外國專家局、科學技術部、信息產業部、國家環保總局、中國工程院和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聯合舉辦。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擔任中方組織委員會主席。

其他事項


(一)國家外國專家局直接管理的引進外國專家和港澳台專家範圍為:(1)在國際科技領域享有較高聲望的專家學者;(2)在國(境)外知名企業、政府重要機構、重要國際組織中擔任過高級管理或技術職務的專家;(3)在國(境)外知名高等學校、知名研究機構有影響的學術帶頭人;(4)在國(境)外主持過重大科技專項、重要工程項目的高級管理、技術專家;(5)國內急需的具有特殊專業知識和特殊技能的專家。
季允石會見愛爾蘭教育代表
季允石會見愛爾蘭教育代表
(二)國家外國專家局管理的出國(境)培訓範圍為:執行由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或授權代表國家與外方簽署的多邊雙邊合作協定(協議)、各地區各部門和各人民團體在授權範圍內或委託其下屬機構與外方簽署的多邊雙邊對口交流合作協定(協議)和技術、設備引進項目合同中規定的培訓;與國際知名的大型企業、高等學校、專業機構直接簽約安排、由外方或國家外國專家局資助的自有渠道培訓。
(三)所屬事業單位的設置、職責和編製事項另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