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聖寺

西聖寺

西聖寺位於達州舊城之西約三里之遙,鳳凰山西麓邊。寺廟依山建築,雄偉壯觀,建築面積3500餘平方米,佔地百餘畝。

簡介


據《達縣縣誌》載,西聖寺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清嘉慶六年(1801年)擴建。每逢睛日,一抹朝霞,從雷音鋪山冉冉起,猶如一團火球徐徐上升,光耀奪目;正午,赤色如丹,霞光萬道,映照達城,恰似海市屢樓;黃昏,夕陽西下,紅霞滿天。
寺廟四周古木參天,道旁綠樹成蔭,園圃芳草鮮美,廟內佛像莊嚴,梵音不絕。尤其在明代上無下垢和尚,清代上昌下碧兩位高僧住持下,弘揚佛法,盛極一時,僧眾多達數百餘人,香會節日,遠近朝山拜佛者,覽勝觀光者,雲集此寺,齋堂炊米千斤亦供不應求,一些達官商賈,也慕名來寺拜佛遊覽,無不為這裡的河山美景,回時佳景所陶醉。嘉慶乙亥年,牡丹盛開之際,通州余太守,朝拜遊園之後,即興詠詩一首:“西聖逶迤石徑斜,春風物色老僧家。功名不得靈山客,富貴遍開牡丹花”。
西聖寺
西聖寺

來歷


達城自古有“鐵打的鳳凰,天生的龍城”之美喻。城北的鳳凰山,是只展翅高飛的鳳凰,西聖寺是鳳翅下的右腋窩;左腋窩是北岩寺。濱臨的州河,是條滾滾巨龍,所以達城便是“龍鳳呈祥”的府都。清初“湖廣填川”的“外來戶”李天地落戶在北外鎮,由於他有祖傳醫術,便在鎮上開了個小藥鋪,常挑著葯擔趕河市、羅江擺攤,治病救人。一年冬天,風雪交加,他從河市擺攤返家,路過閣溪橋,見橋下有個小乞丐,凍餓得奄奄一息,他便將其背回家,悉心治癒后收為義弟,取名“良心”。從此,二人相依度日,日子越過越紅火,不久,鄰里來提親,天地仁慈,先讓弟弟成家。弟媳生於破落戶,心胸小氣,但有幾分姿色,深得良心喜愛。婚後頭年,全家還算和睦,兩年後,家產日富,這婦人奸詐之心日漸暴露,她常在丈夫耳邊吹“枕頭風”:“我們每天起早摸黑幹活,哥卻在外麵茶館進、酒館出,掙的錢一箱子鎖著;我們稍不幹活,還得受他的氣……”初次這麼說,良心還不予理睬,後來女人日日“軟湯”,他也起了歹心,這奸詐毒婦便使出一條毒計:
一日黃昏,天地擺攤回家,他剛剛一隻腳踏進門,從屋裡突然撒來幾把石灰,直撲雙眼,他頓時雙目失明,倒在地上。良心夫妻將其捆綁起來,再縛上一個磨磴石,於黑夜推入州河。天地原本在河邊長大,水性很好,他墜河后,竭力掙扎,終將磨磴石甩掉,沿河漂流,二更時,已漂到龍爪塔下的“龍爪洞”口,並被洞口的擋板石卡住,他便借石磨斷了繩索。
這龍爪洞本是“仙洞”,裡面住著烏龍精,常與鐵橋下的鯉魚精在夜間縱談天下奇聞,或驅災避禍,或懲惡揚善。時近三更,烏龍精道:“今天北外鎮發生了一件怪事:良心兩口子恩將仇報,為了貪得全部家產,竟用石灰把恩兄眼睛整瞎,再墜入大河,你說可惡不可惡?”鯉魚精聽后說:“眼瞎無妨,只要到北岩寺的觀音堂,取來‘凈瓶水’對眼一擦,就會重見光明。”烏龍精又道:“還有一條奇聞:張家大院的老爺,三代單傳的‘千金小姐’長到十八歲,生得花容月貌,不幸被一烏龜精所纏,搞得小姐茶飯不思,體瘦如柴,命在旦夕。”“這有何難,只要手持短刀,躲在烏龜精洞口,等到雞叫其回洞時,用刀向它脖子砍去,就可斷命。再將龜肉熬煎成藥,供小姐吃,包她病好如初……”
二精說者無心,洞口聽者卻如獲至寶。五更后,天地爬上岸,來到北岩寺觀音堂,取了“凈瓶水”,擦亮眼睛后扮成“名醫”,趕往張家大院。然後他照“二精”之言,如法炮製,不到十天,小姐的病就痊癒了。張家為感謝他大恩大德,又見他人品好,為人忠厚,便招為女婿。
再說良心兩口子,害死哥后,無人管束,成天貪玩好耍,大吃大喝,不到半年,家產就被花光賣盡,只能討口度日。一天,兩口子討飯討到張家大院,誰知出來打發他們的竟是當初被他們“害死”的哥,夫婦倆嚇得跪地求饒。天地不計前嫌,將二人叫進屋飽吃一頓,又給他們換上新衣,賞了十兩銀子,叫他們好好為人,做點小生意糊口。走時,良心問:“哥哥,你是咋個死裡逃生的?又是怎樣發財發富的?”於是,天地將其前因後果告訴了弟弟。
良心兩口子聽后,便商量著“效法”哥哥:兩人備好繩子、木板、石灰,互相撒瞎眼睛,縛於木板上,跳入州河,當夜也漂到龍爪洞口,被擋板石卡住。三更后,烏龍精與鯉魚精又在“仙洞”里高談闊論,縱議人間禍福。烏龍精道:“今天北外鎮又出了件怪事”,鯉魚精道:“先別說,上次我們的話被天地聽見,現在他正享受榮華富貴呢!”“是呀,今夜別傻了,先到洞口去看看,有無‘聽牆腳’的!”當二精到洞口一看,果然看到兩人卡在那裡,於是將兩人扔向河裡餵了魚。
後來,張家這對恩愛夫妻,在鳳凰山右邊選了一塊寶宅,修建了“西聖寺”,塑了菩薩,普救天下眾生。天地後代子孫滿堂,皆“入學戴頂子”,世代都是“書香門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