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嘎村

雲南尋甸縣河口鄉下轄村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河口鄉,距鄉政府所在地2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40公里。東鄰雙龍南鄰化桃箐,西鄰功山鎮,北鄰白石岩。轄李子樹等18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56.59平方公里,海拔2,250.00米,年平均氣溫14.40 ℃,年降水量1,062.00毫米,適合種植烤煙、玉米、水稻、小麥等農作物。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種植業
種植業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747.00畝(其中:田525.00 畝,地3,222.00 畝),人均耕地1.13畝,主要種植烤煙、玉米、水稻、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59,442.30畝;水面面積221.10畝;草地7,320.45畝;荒山荒地4,194.00 畝,其他面積9,957.15畝。有煤、鐵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116戶通自來水,有90戶飲用井水,有 61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81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9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 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10戶。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鄉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4輛,摩托車28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98.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21.1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8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戶;建有小水窖393口。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全部自然村已通電、路、電視、電話。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 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8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62.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6.00萬元,佔總收入的59.82%;畜牧業收入211.00萬元,佔總收入的31.8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050頭,肉牛530頭,肉羊130頭);林業收入 14.00萬元,佔總收入的2.12%;第二、三產業收入 38.00萬元,佔總收入的5.74%;工資性收入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81人(占勞動力的3.96%),在省內務工58 人,到省外務工23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

人口衛生與文化教育


衛生院外觀
衛生院外觀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現有農戶819戶,共鄉村人口3 309人,其中男性1759人,女性1550人。其中農業人口3309 人,勞動力2048人。該村以漢、彝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533人, 彝族776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20人,參合率94.29%;享受低保178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20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390戶,占農戶總數的47.62%。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1,545.00平方米,擁有教師17人,距離鄉中學20.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87人,其中小學生347人,中學生140人。

新農村建設與村務公開


2007年以來,按照雲南省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據有關資料顯示,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75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747.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有固定資產58.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