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師事件

辱師事件

2007年5月22日,北京一所職業學校某年級影視專業班上發生辱師事件:課堂上,一名男生衝上講台,拽下年邁老師的帽子,當眾辱罵老師;與此同時,起鬨聲頻頻響起,一些學生甚至向老師扔飲料瓶,課堂一片混亂……5月25日下午,這個視頻短片現身網際網路,隨即成為國內各大論壇的置頂頭條,門戶網站紛紛轉載。對被辱老師的同情和對施辱學生的憤怒,兩種情緒在網上迅速蔓延,有聲討、咒罵,也有暴力恐嚇威脅。一些網友還通過各種途徑查詢到學生姓名、家庭住址和電話並直接公布在網上。

自5月27日起,事發學校的主頁被黑客頻繁光顧,學校網站陷於癱瘓。有網友建立主題論壇,自發跟蹤事件最新進展,並對學生的行為提出嚴厲批評。20多名網友還自發組織到該校去,要求辱師學生向老師道歉。

原由


2007年5月下旬,網路上出現一段北京海淀區某藝術職業學校學生上課期間挑釁、辱罵年老地理老師的視頻,從這段近5分鐘的視頻上可以看到,整個課堂紀律一片混亂,學生隨意遊走、嬉笑、打鬧甚至肆意用各種手段挑釁、侮辱老師並以此取樂。後來,把類似污辱老師的事件稱之為“辱師事件”。

社會反應


學生:要學會做人
2007年5月30日,海淀職業藝術學校針對“網路視頻”事件召開了“尊師愛生”的主題校會。在會上,學生鄭重向老師道歉,而道歉書中的一句話卻讓人額蹙心痛:“侮辱孫老師真的不是我們的初衷,當初我們只為好玩,才做出那樣誇張的表現……”
對於學生的這種行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說:“這件事反映了我們的學生對是非、美醜、榮辱等觀念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德育專家詹萬生教授聽到這件事時頗為激動:“學生太沒有禮貌了。在任何公共場所,這種行為都是不對的。這種舉動本身就是對他人人格的侮辱,對老師更不應該。”
中國文化中歷來有尊師重教的優秀傳統,“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觀念深入人心。詹萬生說:“老師傳授知識,使學生成長、成材,老師在學生中本該享有崇高地位。而在網上視頻中,學生對老師的教育工作非但沒有絲毫感激之情,反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褻瀆了老師應有的師道尊嚴。”
“這種行為不僅不符合傳統和當下最重要的禮儀規範,而且極大衝擊了人們的道德底線。”詹萬生說,“作為學生,要學會起碼的做人道理,懂得報恩之道。如果學生連老師都不尊敬,怎麼能指望他們將來在社會上做好人,與人和諧相處?這起‘辱師事件’折射出的,實際上是我們青少年在基本的做人方面存在著的缺陷和不足。”
學校:要重視文明禮儀教育
“不管老師授課水平如何,學生都不應該侮辱老師。”孫雲曉強調,絕大多數網民也贊同這一看法。“如果對教師有所不滿,可以向校長提出建議或者採取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但不能侮辱人。”
詹萬生認為,“辱師事件”中青少年的不合乎禮的行為,反映了我們在青少年德育工作中長期存在的某些缺陷和誤區。“我們以往的德育教育更偏重政治教育,而文明禮儀方面的教育就薄弱一些。”詹萬生說,“小學和中學的德育教育重視抽象的理想、信念教育,容易忽視最基本的‘文明禮貌’,存在‘高大空遠’的傾向,不符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他認為,德育教育要從“近小實親”入手,力求貼近生活、從小處著眼、聯繫實際、講求實效,把德育教育回歸生活。
孫雲曉表示,學校要重視一些日常基本禮儀的訓練,如上課前師生互相問好的行為就應該長期堅持。“簡短的問候並不耽誤教學時間。這是一種交流,有利於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表面上看可能無足輕重,但其實潛意識裡就能培養學生的尊師觀念。”他說,“而對於校園生活中出現的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互不尊重的情況,學校應視具體情況分別進行適當的處理。作為教育機構,學校的主要功能就是教育,故對此類事件應以教育和引導為主,要經常開展相關活動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
社會:要維護教師公眾形象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能說,當今社會許多人對教師的看法往往是根據教師掙錢多少來對教師的地位進行評價。這種以金錢來評價教師的看法影響了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削弱了教師的權威。此外,“當前的媒體對於教師的正面形象宣傳不夠,對教師的批評太多,沒有很好地樹立教師的形象。”詹萬生說。
要使教育在全社會都受到尊重,就要維護教師的公眾形象。不僅要從宣傳上入手,更要從法律上強調國家對教師的尊重。
詹萬生說,我們當前對於許多默默奉獻、甘為人梯的教師宣傳得不夠。現有的宣傳偏重於對偏遠山區、紮根農村的教師進行宣傳,非偏遠地區的大、中、小學校的教師也一樣非常具有奉獻精神,但對於他們的宣傳,我們做得不夠。
“可以通過在教師節開辦面向全國的尊師重教的文藝晚會,宣傳教師中的模範人物,提升教師的公眾形象,在全社會營造尊師教育的氛圍。在教師節的時候,學生和家長都要向教師表示祝賀,這是對尊重教師的表達,應當大力提倡。”詹萬生說。
詹萬生還認為,《教師法》要更多地維護教師的尊嚴和地位。教育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雖然以學生為本很重要,但這樣導致了學校不敢承擔責任,不敢組織活動,因為學生出了一點事情,學校和老師要承擔巨大的責任,一些地方還出現過家長圍攻學校,毆打、辱罵老師的現象。對於學生和家長對老師的不尊重行為,要有相應的法律制裁和約束,從而保障教師的尊嚴和地位。
荀子有言曰:“國將興,必尊師而重傅”,一個國家要興旺發達,必須要尊重教師,這是我們的優秀傳統。國家的發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教育搞好的關鍵在於教師。今天我們雖然是在發展市場經濟,但是我們仍然要提倡尊師,只有這樣國家才能興旺。
“師生關係是一種終身關係,在青少年中提倡尊師教育,有利於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對於扭轉目前存在的人們之間冷漠、猜疑、敵視等不好的社會風氣,也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詹萬生說。
在採訪中,詹萬生還表示,幾乎每年教師節的時候,他總是會去看看他的中學和小學老師。“讀小學的時候,我們童蒙初開,什麼都不懂,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老師教會了我漢語拼音,然後我就可以自己去查字典,從字典中學習知識,可以說是老師引導我到知識的海洋去漫遊。可以說,老師不僅教給了我知識,我的成長、成人、為社會做事,都與我小學、中學和大學老師的培養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