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脅痛

胸脅痛

胸脅痛是指因感受外邪或情志失調或飲食不節或跌打損傷等原因導致的脈絡失養或閉阻而引起的以胸脅部疼痛為主的一種病症。病位在肝膽,病性有虛有實。俗稱:“岔氣”。臨床上可見於肋間神經痛、急性膽囊炎、膽結石、肝炎等。

病因病機


● 1.肝鬱氣滯:肝主疏泄,如若情志抑鬱、惱怒或情志不舒時可導致肝氣鬱滯,肝失調達,肝經絡脈氣機不利,從而發為胸脅脹痛不舒,走竄不定等癥狀。
● 2.瘀血阻絡:當感受外邪或跌打損傷,導致瘀血內停,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經氣不利,不通而痛,經脈循行之處便可出現疼痛。
● 3.濕熱內蘊:濕熱蘊結於肝,肝絡失和,疏泄失常,則會導致胸脅疼痛,牽引後背疼痛,伴見口乾口苦等症。
● 4.陰血不足:肝臟體陰而用陽,若氣機郁滯久而化火,灼傷陰液,導致肝經失養;或精血虧虛,血虛不能濡養脈絡,可導致胸肋隱痛。

臨床表現


● 根據不同證型和證候,臨床可基本見到4種表現:
● 1.肝鬱氣滯可表現為脅肋脹痛,胸悶不舒,善太息,噯氣,每遇情志不暢時加重,舌苔薄白,脈弦。
● 2.瘀血阻絡則可見胸肋刺痛,疼痛部位固定,或伴有面色晦暗。舌暗,或有瘀斑,脈澀。
● 3.濕熱內蘊表現有胸肋悶痛,可牽及後背,伴有脘腹痞滿不舒,厭油膩。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滑數。
● 4.陰血不足常見胸脅隱痛,伴口乾渴、胸中煩熱,或頭暈目眩。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

檢查


● 1.體格檢查
● (1)視診:注意脅部是否有外傷,疼痛分佈部位如何,局部是否有腫大隆起。
● (2)觸診:是否有壓痛。
● 2.實驗室檢查
● (1)肝功能可以判斷是否屬各類肝炎。
● (2)血清病毒學檢查有助於肝炎的診斷和分型。
● (3)血常規血生化中的血脂、血漿蛋白等指標可作為診斷脂肪肝、肝硬化的輔助診斷指標。
● (4)甲胎蛋白可作為初步篩查肝內腫瘤的參考依據。
● (5)血、尿澱粉酶測定對於診斷胰腺炎有重要意義。急性胰腺炎患者胰澱粉酶溢出胰腺外后迅速被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澱粉酶大大增加,是診斷本病的重要的化驗檢查。
● 3.影像學檢查
● (1)X線片可顯示臟器的形態,判斷臟器是否存在病變,常幫助診斷膽囊結石、肋軟骨炎、肝硬化等。
● (2)B超可以作為肝硬化、肝膽結石、急慢性膽囊炎、脂肪肝等疾病的診斷依據。
● (3)CT檢查肝硬化患者可見肝臟各葉比例失常,密度降低,呈結節樣改變,肝門增寬,脾大,腹腔積液。
● 4.組織病理學檢查
● 有助診斷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 5.肋鎖擠壓試驗
● 肋軟骨炎患者在咳嗽和上肢活動時,疼痛加重,本試驗可用於判斷。

診斷


● 1.以一側或兩側胸脅肋部疼痛為主症,可以診斷為胸脅痛。胸脅痛可表現為脹痛、刺痛、灼痛、鈍痛、隱痛等。
● 2.可伴有胸悶、噯氣、腹脹、厭食噁心、口苦納呆、急躁易怒等癥狀。
● 3.常有感受外邪、情志失調、飲食不節、跌打損傷等病史。
● 4.相關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有助於診斷。

辨證施治


● (一)內治法
● 1.肝鬱氣滯
● 證候:脅肋脹痛,胸悶不舒,善太息,噯氣,每遇情志不暢時加重,舌苔薄白,脈弦。治則:疏肝解郁。主方:柴胡疏肝散或逍遙散加減。
● 2.瘀血阻絡
● 證候:胸肋刺痛,疼痛部位固定,或伴有面色晦暗。舌暗,或有瘀斑,脈澀。治則: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主方:血府逐瘀湯或復原活血湯加減。
● 3.濕熱內蘊
● 證候:胸肋悶痛,可牽及後背,伴有脘腹痞滿不舒,厭油膩。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滑數。治則:清熱利濕。主方:龍膽瀉肝湯加減。
● 4.陰血不足
● 證候:胸脅隱痛,伴口乾渴、胸中煩熱,或頭暈目眩。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治則:養陰補血柔肝。主方:一貫煎加減。
● (二)針灸治療
● 以導氣通滯為法,取穴日月、期門、支溝、陽陵泉、丘墟、行間、大墩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