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區

河南省鄭州市轄區

二七區,隸屬於河南省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中心城區,位於東經113°30′~113°41′,北緯34°36′~34°46′之間。地處鄭州市區中心偏西南,轄區總面積156.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6.25平方公里。二七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並具有過渡性氣候特徵,溫暖氣團交替頻繁。截至2019年,二七區轄15個街道和1個鎮,區政府駐地淮河路街道。二七區始建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因民國十二年(1923)年2月7日爆發的京漢鐵路大罷工而得名,東接管城區,西與中原區、滎陽市毗鄰,南連新密市、新鄭市,北鄰金水區。

二七區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有漢代民居鄧公寨、明代周悼王陵等眾多歷史遺跡。鄭州老奶奶廟遺址將中華文明探源向前推進了3-5萬年;商代青釉瓷尊,把中國瓷器燒造史提前了1000多年;閻氏陶瓷、鄭商瓷等瓷器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百年老街德化街的“商文化”精神傳承至今;二七紀念塔成為河南省零公里點標誌,鄭州烈士陵園等留下了濃郁的紅色文化。

二七區交通便利、通訊快捷。京廣、隴海兩條鐵路大動脈在境內交匯,素有中國鐵路心臟之稱,區內有全國最大的鐵路樞紐站——鄭州站。

2徠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是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2020年7月,被評為2020中國交通安全百佳縣市。

歷史沿革


1913年(民國2年),鄭州廢州設縣,鄭州稱鄭縣,鄭縣下設城廂、人和、永康、仁親、宣平、長樂、定安7個區,其中城廂區的一部分,永康區的大部分,人和區和仁親區的一部分屬二七區。
二七區風貌
二七區風貌
1934年(民國23年),鄭縣將7個區並為4個區:即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第四區,區下設聯保制度。本區為第一區的一部分(即西大街一部分)、第二區的大部分。
1941年(民國30年),撤銷區建鎮,鄭州市改設14個鄉、鎮,舊城內及城附近設4鎮,有維新鎮、豫豐鎮、長春鎮、德化鎮,城郊設10個鄉,轄區為齊禮閻鄉和長春鎮、德化鎮的大部分和豫豐鎮的一部分,共19個街公所。鄭州解放前夕,由4鎮又變為3鎮。
1948年10月22日,鄭州解放,在德化鎮、長春鎮和豫豐鎮的基礎上,將國民黨時期的19個保改為19條街。同年10月底鄭州成立一、二、三區,轄區為第二區,並划5個管理區,區設立街公所。
1949年7月,撤銷街公所,改為區公所,1951年9月撤銷區公所,成立區政府。
1952年,轄杜嶺街、西太康路、益民街、德化街、大同路5個街政府。為紀念“二七”大罷工,1955年將二區改為二七區。
1958年,將二七區改為七一人民公社。
1959年,變七一人民公社為二七區人民公社。
二七紀念塔
二七紀念塔
1961年,撤銷人民公社,恢復二七區人民委員會。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
1968年,成立二七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撤銷革命委員會恢復二七區人民政府,轄9個街道和1個鄉(即隴海鄉)。
1987年3月,鄭州市區劃調整時,撤銷金海區和郊區,將金海區的齊禮閻鄉和原郊區的劉胡垌鄉、侯寨鄉劃歸二七區,實行區帶鄉體制。
1997年,設立淮河路街道。
2015年5月,設立人和路街道。
2016年,撤銷馬寨鎮,設立馬寨街道;撤銷侯寨鄉,設立侯寨、金水源街道。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二七區轄區位於鄭州市中心偏西南部,東經113°30’至113°41’、北緯34°36’至34°46’,東和管城區接壤,西與中原區、滎陽市毗鄰,南接新密市、新鄭市,北連金水區。東西寬15.5公里,南北長18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93米。

地形地貌

二七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勢起伏、溝壑縱橫,侯寨鄉、馬寨鎮尤為明顯。最高點為侯寨鄉南部冢上,海拔254.9米,與轄區的二七廣場海拔103米相比,相差151.9米,全區平均海拔177.9米。

環境氣候

二七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並具有過渡性氣候特徵,溫暖氣團交替頻繁。由於受季風影響,常年雨量偏少;河水流量小,隨季節變化,汛期較短。四季分明,春季寒暖無常,少雨多風;夏季炎熱多雨,雨量豐富;秋季涼爽,光照充足,常有連陰雨天氣出現;冬季寒冷乾燥,風多雪少。

水文

二七區境內屬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賈魯河、賈峪河、金水河、熊耳河。
賈魯河由古鴻溝、汴水演變而來。公元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因工部尚書賈魯主持疏通該河得名。賈魯河上源較多,多在密縣北部山谷,主要支流有2條。
西支賈峪河:古稱"京水”(孔河),源於新密市袁庄鄉南灣長里溝,自滎陽入境,經張河村東流經孔河、馬寨、灣劉、常廟入常庄水庫。境內全長10.5公里,流域面積14.6平方公里。流至西流湖匯入賈魯河。
東支有兩源:西源於新密市白寨鄉楊樹崗聖水峪村,由梨園河匯冰泉、暖泉經申河、水磨入尖崗水庫;東源於侯寨鄉大路西村代家剛九娘娘廟泉,經陳頂、下李河、小廟嘴流入尖崗水庫。
金水河源於二七區與新鄭市交界處,流經侯寨鄉郭家嘴、齊禮閻鄉劉寨、黃崗寺入市區,過金水區燕庄、八里廟匯入東風渠。境內河道長16公里,流域面積45平方公里。
熊兒河發源於二七區侯寨鄉鐵三官廟村,經荊胡、王胡砦、馮庄、潘張彙集成河,自上而下經七一三研究所流入市區,再經祭城匯入東風渠,境內流域面積22.78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5年,二七區土地總面積為15495.97公頃,其中耕地1788公頃,園地1833.77公頃,林地2233.06公頃,草地277.58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8036.79公頃,交通運輸用地728.03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27.3公頃,其他土地171.66公頃。
動物資源
● 養殖動物
二七區境內養殖動物主要有黃牛、水牛、奶牛、馬、騾、驢、山羊、綿羊、豬、犬、雞、鴨、鵝、鴿、等,新增特種養殖動物有海狸鼠、珍珠雞、鵪鶉、肉鴿、梅花鹿、小香豬、北京填鴨、小尾羊等。
● 野生動物
二七區境內野生動物主要有鳥類、魚類、鼠類及刺蝟、黃鼠狼(黃鼬)、野兔、野雞等:其中鳥類主要有喜鵲、斑鳩、麻雀、布穀鳥、烏鴉、鷺鳥、大雁、貓頭鷹、燕子、黃鷺、啄木鳥等。
植物資源
● 栽培植物
二七區境內栽培植物主要有糧食、油料、蔬菜、果樹、林木、花卉、藥材7大類。
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綠豆、紅薯、高粱等;油料作物有花生、油菜、芝麻;蔬菜有白菜、包菜、蘿蔔、胡蘿蔔、大蔥、蔥頭等;從國外引進的新品種有櫻桃番茄、西蘭花、西芹、球莖茴香、迷你黃瓜、迷你番茄等;果樹有櫻桃、葡萄、蘋果、梨、桃、杏等;林木有泡桐、楊樹、柳樹、槐樹、榆樹、椿樹等;新引進的綠化樹種有常青白蠟、美國紅櫨、莢迷、金葉黃楊、大葉絲棉木、美國海棠等;花卉有月季、牡丹、菊花、白玉蘭、康乃馨、瓜葉菊等;新引進的花卉品種有蝴蝶蘭、大花惠蘭、玫瑰系列、繡球、非洲菊、紅掌等;藥材有黃芪、生地、牡丹、菊花等。
● 野生植物
二七區境內野生植物相對稀少,主要有野花、野草等。
礦產資源
二七區礦產資源豐富,集中分佈於轄區西南部,以煤炭、石灰岩、黏土為主。煤炭保有儲量8166.98萬噸,石灰岩儲量4637.182萬噸,磚瓦用黏土儲量26.065萬立方米。
水資源
● 地表水
二七區地表水發源於賈魯河、賈峪河、金水河、熊兒河上游。1980年以前遍布自流泉,賈魯河水磨上游,常年流量達1立方米/秒;金水河黃崗寺處流量為0.4立方米/秒;賈峪河流量為0.4立方米/秒;全年水量達到6000萬立方米,曾是鄭州市城市供水重要水源。20世紀80年代後期,河水流量逐年減少,到1992年基本斷流,變為季節性河流,無常年地表水。
● 地下水
二七區水資源匱乏,按區域水資源特點,可分為富水區、一般富水區、貧水區。齊禮閻鄉的大部分地區屬富水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地下水埋深18~30米之間,成井深度80~120米,單井出水量約50噸/小時。侯寨鄉東北部及馬寨鎮北部地區為一般富水區,面積約60平方公里,地下水埋深50~60米之間,成井深度120~200米之間,單井出水量約40噸/小時。侯寨西南部及馬寨鎮南部為貧水區,面積約50平方公里,該地區為石灰岩地層,主要含水層為裂障水,地下水埋深在60~100米之間,且水量較少,水位下降快。成井深度200~350米之間,單井出水量20~30噸/小時,主要用於解決人畜飲水及副業用水,少量用於抗旱保苗。
地熱水:二七區境內侯寨鄉三李、桐樹窪村附近含有豐富的地熱水資源,水溫在26°C~42°C之間,地下水埋深度在60~80米之間,區域內有機井12眼,年開採量200萬立方米,主要用於熱帶魚養殖、人畜飲水及少量農業灌溉、礦泉水生產。
泉水:主要分佈在侯寨大路西行政村、桐樹窪行政村和馬寨鎮閻家嘴行政村。九娘娘廟泉位於侯寨鄉代家剛村,出水量0.2立方米/秒。溫泉、冰泉均位於馬寨鎮閻家嘴行政村梨園河境內,出水量0.2立方米/秒。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7年3月鄭州市區劃調整時,撤銷金海區、郊區,將金海區的齊禮閻鄉和原郊區的劉胡垌鄉、侯寨鄉劃歸二七區,實行區帶鄉體制。
1997年,成立淮河路街道辦事處。
1998年12月,劉胡垌鄉改建為馬寨鎮。
2001年7月,撤銷隴海鄉。2006年10月,撤銷齊禮閻鄉,增設長江路、嵩山路、京廣路3個街道辦事處。
2015年5月,成立人和路街道辦事處。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二七區轄15個街道和1個鎮,區政府駐地淮河路街道。
淮河路街道解放路街道銘功路街道一馬路街道
蜜蜂張街道五里堡街道大學路街道建中街街道
福華街街道德化街街道嵩山路街道京廣路街道
長江路街道人和路街道侯寨街道馬寨鎮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二七區常住人口83.8萬人,其中女性41.6萬人;城鎮人口76.1萬人。全年出生人數1萬人,死亡人數0.4萬人。人口出生率11.3‰,死亡率5.35‰,自然增長率5.95‰。
2021年5月15日,鄭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二七區常住人口數為1061263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二七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58.8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1億元,同比下降5.8%;第二產業增加值114.6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56.7億元,同比增長6.0%;建築業增加值57.9億元,同比增長11.6%;第三產業增加值544.2億元,同比增長10.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96.0億元,同比增長4.9%;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85.5億元,同比增長2.6%;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28.9億元,同比增長4.8%;金融業增加值121.1億元,同比增長6.6%;房地產業增加值37.4億元,同比增長2.7%;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102.5億元,同比增長41.0%;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72.7億元,同比增長3.4%。人均生產總值達到80360元。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0.1:17.2:82.7調整為0.1:17.3:82.6。
2018年,二七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2.01億元,同比增長9.06%,稅收收入完成29.15億元,同比增長7.73%。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9.55億元,同比增長12.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86%,比上年下降0.16個百分點。
2018年,二七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6%。全年城鎮固定資產新開工項目158個。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2.3%。商品房施工面積2195.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5%,其中住宅施工面積156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5%。房屋新開工面積397.8萬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積313.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32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3%。銷售金額290億元,同比增長13.9%。
2018年,二七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1829元,同比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430元,同比增長8.1%。

第一產業

二七廣場
二七廣場
2018年,二七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88萬元,同比下降8%;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98萬元,同比下降8%。
2018年,二七區完成農業增加值163萬元,同比增長58%。糧食種植面積100公頃,其中夏糧種植面積52公頃;秋糧種植面積48公頃。蔬菜總產量156噸。全年完成林業增加值41萬元,同比增長52%。全年完成畜牧業增加值228萬元,同比下降29%;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67萬元,同比增長50%。

第二產業

截至2018年末,二七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1家,完成增加值31.0億元,同比增長7.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4.1億元,同比增長23.7%;集體企業完成增加值0.03億元,同比下降16%;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22.5億元,同比增長13.4%;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完成增加值4.2億元,同比下降23.6%。
2018年,二七區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有升有降,其中畜肉製品11288噸,增長0.4%;速凍食品13422噸,增長29.3%;速食麵100104噸,下降0.1%;乳製品202427噸,增長19.1%;飲料622064噸,下降17.8%;紙製品272969噸,增長51.0%;單色印刷品206790令,下降26.6%;多色印刷品101597對開色令,下降64%;商品混凝土1263020立方米,增長30.7%;耐火材料製品33410噸,下降25.5%;鋼材749275噸,增長159%;糧食加工機械816台,增長20.5%;收穫機械162台,下降43.8%;電力電纜103428千米,增長44.9%。
2018年,二七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64.6億元,稅金總額3.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5.7億元,產銷率達到101.7%,與上年相比有所提升。
2018年,二七區建築業實現增加值57.9億元,同比增長20.1%。具有建築業資質的獨立核算企業170個,共完成總產值348億元。簽訂的合同額全年完成902億元,同比增長45.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全年9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9%,其中新開工面積34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6.8%。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9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0%。

第三產業

二七紀念塔
二七紀念塔
2018年,二七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99.3億元,同比增長9.6%。分行業看,批發業完成零售額63.8億元,同比增長8.6%;零售業零售額386.6億元,同比增長10.1%;住宿業完成零售額2.84億元,同比增長0.3%;餐飲業完成零售額46.2億元,同比增長7.4%。
2018年,二七區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93.1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糧油、食品類28.7億元,增長34.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27.9億元,增長11%;金銀珠寶類7.7億元,增長6.8%;日用品類7.1億元,下降24.6%;五金、電料類1.8億元,增長2.7%;傢具類0.06億元,下降4.2%;石油及製品類1.5億元,下降33.5%;汽車類33.5億元,增長2.6%。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零售額8.8億元,比上年下降3.3%。
2018年,二七區出口總值完成90009萬美元,同比增長24.9%;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完成21445萬美元,同比增長5.1%。

文化


地名由來
二七區始建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為紀念民國史十二年(1923年)2月7日爆發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在1955年更名為二七區,是國家唯一因紀念重大革命歷史事件而命名的城區。
重大事件
● 成湯都亳
成湯即商湯,亦稱天乙、大乙、商武王、子姓、名履,商朝的建立者。公元前1600年,滅掉夏朝,建立商朝,定都於亳。修建城牆、宮殿。自此歷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康、小甲、雍已、大戊前後九王,成為商朝早期的政治、經濟中心。亳即現在的鄭州商城遺址。其西南部及此部分外城城牆位於現二七區境內。
● 晉楚邲之戰
春秋中期重大戰役。周定王十年(前597年)春,楚莊王伐鄭。六月,陷鄭都(今河南新鄭)。前來救援的晉國中軍將荀林父,率軍抵達黃河北岸時方知鄭國已降楚。是進是退,晉軍內部發生了分歧和爭執。晉軍將領先谷、趙同、趙括、魏錡等人不顧荀林父的軍令,擅自率其部屬渡河南進。荀林父被迫令全軍南渡黃河。楚軍北上邲地(今河南省鄭州市東部)迎敵,晉軍大敗。荀林父發出全軍渡河北撤的命令,晉軍陷於混亂,擁擠於黃河河岸附近,爭相渡河逃命,為爭奪船隻而自相殘殺,損失慘重。楚莊王自此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邲之戰期間,楚軍經過現二七區的梅山、黃龍崗等地到達邲,曾駐軍於梅山腳下的今侯寨鄉部分地區。
● 蟲牢之役
春秋末年重要戰役。《左傳》魯襄公十年(前555年):“楚師伐鄭。次於魚陵。右師城上棘,遂涉潁,次於旃然。蒍子馮、公子格率銳師侵費滑、胥靡、獻於、雍梁,右回梅山,侵鄭東北,至於蟲牢之反。子庚門於純門,信於城下而還。涉於魚齒之下,甚雨及之,楚師多凍,役徒幾盡。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南師不時,必無功。”叔向曰:“在其君之德也。”這次戰役是晉城虎牢之後的一次重要戰役,晉人未出師而楚師即行敗歸,標誌著楚國霸權的進一步衰落。今二七區境內的侯寨鄉南部地區是主戰場之一。
● 金元梅山鎮之戰
梅山鎮位梅山腳下。金代置鎮,以地近梅山而得名。是鄭州的南門戶。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大汗窩闊台以南路軍進逼金都南京(今河南開封),金將武仙自宛(今南陽)、鄧(今鄧州)率兵入援。雙方軍隊在梅山鎮一帶相遇並交戰,金兵大敗。被迫退回鄧州,蒙古遂進圍南京。梅山鎮之戰的戰場多在今二七區侯寨鄉轄區內。
● 賈魯修河
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黃河在山東曹縣白茅堤決河改道,淹沒了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的十多個州縣。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治水專家賈魯出任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徵發河南、山東15萬民工和2萬士兵,採取了疏浚和堵塞並舉的方法,最終堵住決口,將水重新逼入故道,多年的水患被平息。賈魯在堵住決口的同時,疏通了黃河故道、開鑿了新河道,其中汴河復經鄭州、中牟,最終流入淮河,為了感謝賈魯的恩德,人們把這條疏通的運河改稱“賈魯河”。現二七區的多條河流均為賈魯河的支流。
● 二七大罷工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中國乃至世界勞工史上一次著名的鬥爭,因為二七慘案的發生,所以,它又被後人稱為“二七大罷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列強為了維護其殖民統治,加緊對中國的剝削,極力扶植中國的反動勢力,造成連年不斷的軍閥混戰,人民生活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盤踞在京漢線上的軍閥,以欺詐、脅迫等一系列手段對京漢鐵路工人進行壓迫和剝削,工人沒有自由、沒有人權,挨打受罵,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總工會成立大會被鎮壓,促使了這場大罷工的爆發。
新中國成立后的1951年5月,黨和人民政府將屠殺京漢鐵路工人的叛徒趙繼賢從蘇州緝拿歸案。分別在鄭州、江岸召開公審、控訴大會,7月16日在江岸林祥謙烈士犧牲的地方江岸車站執行公開槍決,以告英烈。在1952年2月7日下午,鄭州地區鐵路職工和各界一萬四千人也在鄭州“二七”廣場開會紀念罷工鬥爭,公祭“二七”烈士司文德、汪勝友,公審並槍決了殺害這兩位烈士的兇犯張世榮。在隨後的幾年中,黨和政府為了能更好地緬懷先烈,祭奠英靈,分別在全國各處修建了以紀念二七大罷工為主的多座革命性建築。在鄭州,人民政府在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舊址“普樂園”修建了鄭州二七紀念堂,在汪勝友和司文德烈士的犧牲地長春橋修建了鄭州二七紀念塔,現統稱為鄭州二七紀念館。

交通


京廣、隴海兩條鐵路大動脈在二七區交匯。區內有全國最大的鐵路樞紐站——鄭州火車站、河南省最大的汽車客運站——鄭州客運中心站,中原地區最大的電力、電信、郵政樞紐位於轄區。鄭少高速、鄭堯高速、西南繞城高速穿境而過,城區距新鄭國際機場僅30分鐘車程。

社會


文化事業
二七區風貌
二七區風貌
2018年,二七區為轄區8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配備70餘萬元的文化設施設備;全區100%以上的街道(鎮)和94%以上的社區(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已達到等級標準,並對群眾免費開放;新建5個圖書館分館,並配備50餘萬元的圖書、電腦等設備,實現通借通還、統一管理;推進2017年度農家書屋出版物更新工作,全區14個行政村更新圖書、報刊等合計2000餘冊。
教育事業
2018年,二七區普通高中招生823人,畢業669人,年末在校學生2465人;普通初中招生3619人,畢業3388人,年末在校學生10664人;小學招生10695人,畢業8824人,年末在校人數60336人;幼兒園入園幼兒招生8815人,離園幼兒7715人,年末在園幼兒30656人。全年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中小學體育達標率為91%。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二七區衛生技術人員26763人,病床19904張。組建片醫團隊城市165個,農村41個,城鄉片醫覆蓋率達100%;監督檢查覆蓋率達100%;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98%。
2018年,二七區落實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推行分級診療,全面取消藥品加成,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轄區三級甲等醫院實施雙向轉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群眾36.5萬人,建成各類社區養老日間照料中心56個。
科技事業
截至2018年末,二七區有科技型企業190家,高新技術企業47家,市級以上重點科技研發平台86家。全年專利申請量5142件,授權2368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3件。1500套青年人才公寓正在加緊建設,撥付人才項目資金560萬元,4名領軍人才入選“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發放創新創業載體建設、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專利促進和保護等後補助和獎補資金645.91萬元。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二七區居民養老續繳費完成16392人,居民養老新參保登記審核2440人,退休審批1709人,死亡審批668人;居民醫療手工划帳376人。享受失業待遇人員8559人次,發放失業金1861.7萬元,發放率100%;受理工傷待遇510人,審核工傷待遇510人,撥付工傷待遇共計1883萬元。社保關係轉出595人次、轉入981人次,退(復)軍人社保關係接續340人次,社會保險五險參保登記2249家,工資總額申報8742家,核減登記124家,工傷費率核定426家。新制社保卡61000餘張,老卡置換16000餘張,掛失加急13000餘張,省內卡關聯11000餘張,解決卡片無法使用問題27000餘次。對轄區291家定點醫藥機構進行492次重點檢查,開具各類參保證明1260餘份。

旅遊


鄭州市博物館
鄭州市博物館
鄭州市博物館
鄭州博物館創立於1957年,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原址位於碧沙崗公園內。長期以來,利用自用優勢,致力於鄭州地區的歷史研究、文物保護、陳列展覽、社會教育等,接待了大批觀眾,為河南省愛國主義優秀教育基地,是展示鄭州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館新館於1997年12月18日奠基,1999年12月28日竣工開放,佔地14.8畝,建築面積14206平方米。主展館建築面積8337平方米,高23.3米,總投資3000萬元。其建築以鄭州出土的商代青銅方鼎為造型基礎,配以圓形碟狀屋頂,取“天圓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融民族文化與時代精神於一體,獨具特色。
鄭州博物館是一座現代化博物館,它集文物收藏、陳列展覽、宣傳教育、科學研究等多功能於一體,配備有先進電腦網路系統、多媒體觸摸屏系統、數碼式語音導覽系統,及同聲翻譯的多功能廳,可接待多層次的學術會議和多語種的參觀團體。
神仙洞景區
神仙洞風景名勝區位於新密市西北部邊緣地區,與環翠峪風景名勝區毗鄰(相距2公里),總面積約12平方公里,是浮戲山三大旅遊景區之一,屬省級風景名勝區。
該景區距鄭州約60公里,北經環翠峪景區與鄭洛公路相連,南與鄭少高速公路相通。與環翠峪、雪花洞景區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每天都有兩班客車分別從景區、新密城區對發,交通條件十分便利。
鬼谷墟
在“雞山”腳下有一個長達27米的洞穴,是明代成化年間勞動人民開採銀礦的遺址。山半腰的一處石穴則是宋代《雲笈七籤》中記載的“仙人對弈”的勝地。“登雞山、看日出,一唱雄雞天下白;觀黃河,波濤滾滾東流去,品仙人對弈美妙事,游如畫河山神情怡”。是文人對“雞山”的真情感慨。
鳳凰島旅遊景區
鄭州鳳凰島位於二七區侯寨鄉,鄭州至少林寺國道鄭密公路上。景區地處鄭州市西南部尖崗水庫上游,由一個半島型島嶼構成。佔地面積約2000畝,景區內水體景觀優美,植被常青,土質疏鬆肥沃,非常適合農林觀光園區和農林生態旅遊的開發。
鄭州烈士陵園
二七區風貌
二七區風貌
鄭州烈士陵園始建於一九五五年,位於鄭州西南方向南三環與嵩山南路交匯處,佔地面積194、824平方米(約合293畝),建築面積9391平方米。
陵園內安葬烈士134名,其中有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烈士,日本籍松井實烈士和蘇聯專家巴、阿、切明尼諾夫以及解放鄭州而犧牲的烈士等,存放132位烈士骨灰。
在省市委、政府和領導以及有關部門的關懷下,先後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事迹陳列館,烈士骨灰堂,吉鴻昌、楊靖宇、彭雪楓、吳煥先四將軍的紀念碑亭,解放鄭州烈士紀念碑亭和墓區等。
櫻桃溝
二七區侯寨鄉櫻桃溝旅遊景區位於二七區侯寨鄉南部,以櫻桃溝為中心,延綿15公里。
櫻桃溝至今還存活著一些百年以上的老樹年年開花、歲歲結果,成為一大景觀。
櫻桃溝環境幽美,交通便利,正逐步成為集休閑、度假、餐飲、娛樂、健身於一體的多功能、全方位、綜合性的生態旅遊景區。
皂角樹王
櫻桃溝村委會南邊300米處,有一棵高大粗壯的皂角樹。皂角樹主桿高丈許,腰圍2米,分枝延伸直徑25米,覆蓋面積達400平方米,枝葉茂盛,已有上千年樹齡,被稱為皂角王。
百年德化商業步行街
百年德化商業步行街位於鄭州市中心的二七商圈,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歷史上原是一片荒地,名叫野雞崗。清光緒年間河南巡撫陳龍奏請清政府批准,將鄭州闢為商埠,鐵路在這裡的興建,形成了最初的德化街。當時的街道以苑陵街為界,南名天中里,北名惠仁街。后因“惠”與“毀”諧音受商人忌諱,民國五年(1916年),前清舉人和幾位富商議定,取“德化育人”之意,定名德化街,並沿用至今。
鄭州二七革命紀念館
鄭州二七革命紀念館(塔)位於鄭州市區中心二七廣場,佔地面積352平方米,為聯體雙塔,塔高63米,共14層,始建於1971年9月。館內主要陳列展覽內容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京漢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的史實。
鄭州樹木園
鄭州樹木園是鄭州市南郊的一處景點,屬於鄭州市二七區,位於尖崗水庫南側、東臨鄭密路(鄭登快速通道)、南臨西南繞城高速,建設面積4200多畝。鄭州樹木園是尖崗水庫水源涵養林工程的組成部分。在市內可乘坐559路、561路、562路公交到此處。鄭州樹木園是鄭州市區西南林區的核心工程,位於尖崗水庫南側、東臨鄭密路(鄭登快速通道)、南臨西南繞城高速,建設面積4200多畝,引進樹木500多種,其中有珙桐、金錢松等國家一、二級保護樹種20多種,是中原地區首屈一指的樹木種質資源庫,同時,樹木園建成后能極大改善鄭州市城市人居環境。

獲得榮譽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和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
2020年中國秋季休閑百佳縣第60名。
2020年7月,被評為2020中國交通安全百佳縣市。
2020年12月6日,胡潤研究院首次發布《2020胡潤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二七區入圍榜單。
2020年12月,位居2020城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100強(地級城市)榜單第95位。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和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排名15。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2徠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
2020年10月9日,被河南省教育廳確定為“第五批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