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皰
膿皰
膿皰是一種皮膚病變,是指皮膚上的一個局限性隆起。膿皰是可以分為有菌性膿皰和無菌性膿皰。有菌性膿皰由細菌或真菌侵入人體的皮膚或黏膜后引起;無菌性膿皰主要是由炎症細胞在皮膚局部聚集,加上崩解的表皮細胞、嗜酸性細胞等共同形成。膿皰可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是一個含有膿液的小隆起,呈白色或黃綠色,在發展過程中,乾燥后可形成黃痂,一般不會留下疤痕,但可能留下色素沉著。膿皰的治療主要是針對原發病的治療,並進行相應的對症治療。發生在手部、面部、頸部等部位的膿皰,會影響美觀。在積極治療原發病後,多數患者的膿皰可以痊癒。極少數患者的膿皰在消除后,會留下瘢痕。
● 英文名稱:Pustul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各科—外科
● 瘑瘡者,由膚腠虛,風濕之氣,折於血氣,結聚所生。多著手足間……痛癢,抓搔成瘡,黃汁出,浸淫生長。(《諸病源候論·瘡病諸候》)
● 膿皰是皮膚限局性隆起,內有腔隙、含膿液的表現。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中醫外科學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通過望、聞、問、切等方法診察疾病,辨別證候,研究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防治規律。膿皰是皮膚病的一種。
● 膿皰的臨床特點為皰內含有膿液,膿液渾濁色呈黃色,膿皰皮膚周圍常見有紅暈,膿皰破潰后形成糜爛,溢出膿液,隨後結成膿痂。
● 可見於多種皮膚病,常見於膿皰瘡等。
● 中醫學認為,膿皰多因感受濕熱或熱毒等六淫邪氣,搏結於皮膚所致,病重者疾病後期餘毒仍在,並加之氣血耗傷。
● 其病機可概括為機體感受邪毒侵襲,臟腑陰陽失衡,氣血不和,瘀毒凝聚,經絡受阻而膿蘊皮膚髮為本病。
● 患者應盡量避免接觸濕熱的生活與工作環境;
● 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不要情志過極;
● 合理鍛煉身體,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 科學飲食,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杜絕不良嗜好;
● 皮膚生膿皰要及時就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膿皰的病名範疇有“瘑瘡”“火赤瘡”等,相關記載見於《諸病源候論》《外科啟玄》《醫宗金鑒》等經典醫籍。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陳紅風等。中醫外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